建筑中的数学美

徐徐

<h3>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而显得平常,建筑则更是普遍存在于视野里,但是如果建筑和数学结合起来,那成果肯定会让你叹为观止。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具有“数学美”的建筑吧!</h3> <h3>赵州桥——圆弧</h3><h3>&nbsp;</h3><h3>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由于没有桥墩,既增加了排水功能,又方便舟船往来,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石拱跨度很大,但拱矢(石拱两脚连线至拱顶的高度)只有7.23米。拱矢和跨度的比例大约是1比5。可见桥高比拱弧的半径要小得多,整个桥身只是圆弧的一段。这样的拱,叫做“坦拱”。</h3> <h3>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莫比乌斯环</h3><h3>&nbsp;</h3><h3>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设计和施工难度都比较大。它运用的是现代先进的参数化非线性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不是通过画图,而是借助设计师的经验和数字技术协同工作,运用编程来完成大楼的设计和施工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钢结构工程是一个技术创新型工程,在“莫比乌斯环”内,每一个钢结构构件弯曲的方向、弧度以及长度都是不一样的,而这所有的不一样,成就了这座雄伟的、独一无二的建筑。</h3> <h3>山西太原双塔——数列</h3><h3>&nbsp;</h3><h3>说起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古人在没有3D打印,参数化软件的条件下,居然创造出了丰富的曲线形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就是——数列。</h3><h3>中国的古人,有时候将之称为叠涩,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我们通过数列来模拟出建筑的曲线,虽然东西方都有这种思想,但是我们的建筑形式和材料、结构、工艺,让两个文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h3> <h3>广州电视塔——单页双曲面</h3><h3>&nbsp;</h3><h3>广州电视塔(小蛮腰)的外型是典型的单页双曲面,即直纹面。单页双曲面的每条母线都是直线,通俗来说,虽然看上去广州塔外边是光滑的曲线,中间细两头宽,但是事实上每一根柱子自下而上都是直的,所以广州塔是一堆笔直的柱子斜着搭起来的!</h3> <h3>上海东方明珠塔——黄金分割比</h3><h3>&nbsp;</h3><h3>事实上此建筑的几何组成上是十分单调的,完整的圆型或球形也因为在画面中过于抢眼而常常被避讳。但是设计师在这个建筑中多处运用了1:1.618的黄金分割比例,使其协调美观。</h3> <h3>广州大剧院——曲面细分</h3><h3>&nbsp;</h3><h3>自福特汽车开始,我们就进入了量化生产的大工业时代,量化的生产可以降低成本,而订做总是昂贵的。现代的一些建筑师喜欢做曲面的建筑,为了降低成本,通常的做法往往是化曲为直,用种类有限而数量巨大的多边形来拼合出外表皮。这是蕴含着极其复杂的算法的,通常是各大曲面设计所的核心机密,算法好坏的一个评判标准是表皮的流畅程度。广州大剧院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奇特的外形充满奇思妙想。全球顶级声学大师为广州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声学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其传递出近乎完美的视听效果,获得全球建筑界及艺术家的极高评价,为中国夺得无数殊荣。</h3>

建筑

广州

跨度

石拱

单页

双曲面

数学

钢结构

数列

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