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去往奈瓦沙湖途中体验肯尼亚风情</b></h3> <h3> 6月23日早餐后,我们从俱乐部去往奈瓦沙湖国家公园,单程约240公里。如果说从内罗毕机场去往肯尼亚狩猎俱乐部还能看到一些城市风貌,而今天的行程所见则是地道的乡村风貌。</h3><h3>途中,在一处休息点我们再次体验了赤道南北的地磁特点。这次的实验十分简单,当地人用一个缸子,下边钻一个小孔,水面上放一个火柴棍,就能分辨出赤道南北。休息点是一个出售木雕制品的大棚式商品店,用非洲黑木雕刻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h3><h3> 在一处卖水果的摊铺,各种不曾见过的非洲水果引起了大家的新奇,纷纷拍照。更有几位女士经过一番简单的交流后,与摊主——一个个收拾得整齐利索的黑人小妹或健壮的小帅哥留影。</h3><h3> 在另一处休息点,许多团友在上完厕所后,在欣赏或挑选非洲黑木制品。我则听到高大的树上有声音很大的、听起来让人有点发悚的鸟叫声,便好奇地来到树下寻找。一位黑人小兄弟热情地指引着,我看到了在离地20多米高的树顶上筑巢的两只黑鹳。不一会儿,黑鹳就飞走了,应当是又去啣筑巢的的材料去了。</h3><h3> 黑人兄弟又领着我来到一处茂密的树藤下,指引着往上看,离地四五米高的藤架上有一群用爪子抓住树枝,倒挂着休息的体型巨大的蝙蝠,皮毛是淡淡的土黄色,而两只眼睛则象两颗煮熟了的鱼的眼睛突出在外,估计每只体重足有300克以上,拍照时这些白眼睛反着光。它们的体型与我在东南亚见到的黑色巨蝠差不多,据介绍它们的翼展可达40、50公分。</h3><h3> 黑人兄弟引领之后,示意要点小礼物,他怕我听不明白,直接用简单的中文说:“清凉油”。真是很不好意思,我随身没带,他也就尴尬一笑而已。</h3><h3><br></h3> <h3> 还在去往奈瓦沙湖途中,导游通过对讲机介绍说,奈瓦沙湖被称为东非大裂谷里的明珠,是裂谷中部五湖里最美丽的一个。这里湖光山色无一不在,尤其鸟类多达400余种,比全英国的鸟类还多。该湖是裂谷中海拔最高的湖,湖里有成群的河马、鹈鹕和鱼鹰等,湖中岛上有斑马、羚羊等食草动物,天上翱翔的多种野生鸟类都十分吸引游客目光,因而这里有 “人间天堂”的美誉。据介绍,我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访问肯尼亚时都曾专程游览过此地。</h3><h3> 小非还详细介绍说,奈瓦沙湖位于内罗毕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该湖由断层陷落而成,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最深处20米,湖面海拔1900米。湖泊底部平坦,覆盖著沉积物,湖的北部为生长著纸莎草的沼泽。湖泊水位和湖面面积呈周期性变化,1970年代中期湖面积达到210多平方公里。虽然湖泊无外流出水口,但湖水是肯尼亚国唯一的淡水湖,这里盛产的鲈鱼和非洲鲫鱼十分受食客们的欢迎,因此这里有商业捕鱼和垂钓活动。</h3><h3> 接近奈瓦沙湖国家公园时,途中的公路两侧,不时能见到成群的狒狒在公路边检拾吃的东西。在一条正在修筑的土路旁边的一片开阔的草原上,有两头体型巨大的白犀牛特别惹眼,在大家的要求下司机停了车,我们纷纷下车拍照。一两分钟后,就有修路的黑人兄弟要求我们上车。途中,我们还不时看到草原上、树丛中的长颈鹿和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奈瓦沙湖酒店客房见到上岸的河马</b></h3> <h3> 中午,我们到达了入住的酒店,即奈瓦沙湖酒店,正式的名称为:Lake Naivasha sopa lodge,因此有人叫它“奈瓦沙索帕山林小屋”或叫它“奈瓦沙索帕度假旅馆”。酒店邻湖,去往房间或去餐厅用餐的途中是大片花园草地和自然的低矮树丛,有长颈鹿和水羚羊等多种动物在自由觅食。</h3><h3> 入住酒店时,小非特别告诉了酒店的规定,客人晚间出门一定要告之前台,酒店将派出工作人员带电筒和防护棍陪同,以防河马的袭击。原来是,酒店建在奈瓦沙湖畔,夜间时常有河马上岸吃草。</h3> <h3> 酒店曾发生过十分惨痛的事件,一次一位中国妈妈陪同在英国读研的女儿入住这家酒店。傍晚时分,女儿看到草地上有一头小河马很可爱,就去给小河马照相,那知道河马妈妈就在近处的树丛中吃草,它看到有人靠近河马宝宝,一下冲了出来,张着大嘴撕咬这位女子,当工作人员赶到驱走河马时,女子已经被咬死。为此,酒店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夜间客人无论出入什么地方,都要告之前台派人跟随。</h3><h3> 让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无奈的是,这样的悲剧又发生了。在我整理此篇游记时,2018年8月11日,入住这家酒店的两名中国游客(有报道说是两名台湾人),白天在奈瓦沙湖湖边下到水里拍照河马时,被河马咬死一人咬伤一人。为此,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再次发出旅游警示,一定要遵守规定,不能擅自为之。</h3> <h3> 酒店房间为别墅式,成弧形一顺排开,共有20余栋,一边是临近奈瓦沙湖,中间有大片草地。每栋别墅有两层,左右各一个套间,一栋共四个套间,也就是说酒店能容纳200名以内的客人。我和夫人住在靠近西边也就是离湖非常近的楼下套间。</h3><h3><br></h3> <h3> 在这家酒店我们住了两晚,第一晚有团友见到了河马,并拍到了照片。 第二天晚上,在酒店用过餐后回到房间已是九点过后,稍事清理后,我便来到窗户前撩起窗簾往外张望,在草地的一盏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我看到一头体型巨大的河马正从湖边上岸后缓缓地来到草地吃草,我赶紧拿起相机要开门到处边阳台间拍照,夫人害怕硬是拽住不让出去,我一把推开了她,来到阳台间,此时河马已走到快要离开灯光的位置了,让我没有拍到最理想的照片,十分让人懊恼。</h3><h3> 其实,我这不是胆大妄为,而是有安全系数的。因为一是我已经把房间灯光关闭,处在黑暗之中,一般动物看不到;二是房间距离河马所在地足有30米远,我用的是长焦镜头,无须靠近。</h3><h3> 第二天早上,有工作人员在一栋别墅的台阶前提示客人,有一大片的河马粪便,这就是晚上那头河马所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奈瓦沙湖被河马追赶</b></h3> <h3> 在奈瓦沙湖住下并用过午餐后,下午我们乘坐小艇游湖。从酒店去到乘船的地方要经过一段两边竹林和灌木丛十分茂盛的路段,路是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沟坎坎,十分颠簸。</h3><h3> 经过一路的“煎熬”,我们到达了登船的地点,是一处湖边水湾,四条船已在等候。我们仍然是按四辆吉普车上人员搭配来乘坐,也就是最多六名团友一条船,由一名黑人小伙子驾驶,还有一名黑人保安小伙子随行。</h3><h3> 在湖边高大树木的映衬下,小船显得格外的精致,白色的船体,与皮肤乌黑发亮的黑人小伙子形成强烈对比。船出发了,白色的船与客人们穿着的鲜红的救生衣,在蔚蓝色的湖面上移动,的确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团友照下了这一画面,的确让人心旷神怡。</h3><h3> 来到湖中,我们首先看到一只全身洁白而大嘴粉红的大鹈鹕站在湖中一处小小的陆地上,周边是盛开的金黄的花丛,几只黑色的鸬鹚环绕在它的周围,就像是在听鹈鹕的训斥一样。尤其它们注视着小船从不远的地方经过,它们的头一甩一甩的,更是逗人喜爱。小船所到之处,都要惊起芦苇丛中或水中树上的鸟儿飞起。</h3> <h3> 游奈瓦沙湖有两个重点项目。一是看河马,这也是我们此行第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项目。河马的活动是有规律和地域的,船在湖面上直朝河马活动的区域驶去,在一片岸边有高大树木的水草丛中,黑人小伙子看到了河马,我们的船随即关闭马达,让船缓缓靠近,团友们即在船上静静地观看。不一会儿,四条船成弧形都集中在这片水面上,只听到相机的咔嚓声不断。</h3><h3> 正当大家静静地观看河马一会儿露出水面呼吸,一会儿头部又沉入水下时,水面突然掀起了大浪花,两头河马张着巨大的嘴巴正面撕咬着,这时相机的咔嚓声更是连续不断。就在大家聚精会神看河马打斗时,一头昂着巨大脑袋的河马直冲着我们的小船游来,几位黑人驾驶员即刻起动发动机,小船先退后,然后转向急速离去。</h3><h3> 因我所在的船当时靠得最近,河马只差不到四五米的距离就冲到船边了,船上的人无不惊恐,好在驾驶员动作麻利,船倒退得快。否则,小船被河马一头撞翻就危险了,这一幕一直被团友们记得。</h3><h3>二是看老鹰抓鱼。为了让游客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欣赏到这一幕,驾船的小伙子已备好了二三两重一条的鱼,来到停有老鹰的湖中枯树附近,引起老鹰的注意,然后向空中扔去一条鱼,这时老鹰会很快的从树上急降下来飞到湖面抓起鱼,而后飞回树上吃,老鹰从树上俯冲出动到抓鱼的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一般很难拍到清晰度高的照片。</h3><h3> 这两个项目结束后,就是在湖上沿湖中线路看水鸟,主要是鹈鹕、鸬鹚(也叫鱼鹰,当地人则叫鱼狗)、鹭鸟等多种涉禽鸟。再就是看湖边坡地上成群的羚羊、斑马、水牛等,如果有望远镜,则还可看到狐狸、疣猪等小型动物。湖边山坡上还有一些建筑群,一般都是乡村俱乐部之类的旅游设施。</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农民与狒狒在玉米地里的对峙</b></h3> <h3> 在肯尼亚的第三天(6月24日),我们从奈瓦沙湖酒店去往纳库鲁国家公园游览。早上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酒店为每人都准备了早餐盒,十分丰富。但没有司机的,团友们即从各自餐盒内拿出一些食物给司机,装了满满一大盒。</h3><h3> 七点正,我们到达公园入口,正当导游去办理入园手续时,从山坡上蹿下来一头十分健壮的雄羚羊,金黄色的皮毛,一对高大的角耸立在头顶上,跳跃着跨过公园栏栅又进入了公园内。几只羽毛十分亮丽的紫胸佛法僧鸟在草地上蹦蹦跳跳,一会儿就飞到树上去了。这可是肯尼亚的国鸟,它的羽毛呈蓝、绿色,胸口为紫红色,鲜艳靓丽。此鸟也是博茨瓦纳的国鸟。</h3><h3> 进入纳库鲁国家公园,在去往狒狒山的途中,有一只只狒狒在路边行走或寻找食物。在公园的铁丝网外,在一大片玉米地旁边有一名身穿红色衣服的青年,似乎在做着挥手的动作,又似乎在追逐着什么。此时导游小非告诉我们,这是男子在驱赶狒狒。现在已到玉米成熟的时期,狒狒十分喜欢吃玉米,因而时常到地里偷棒子。</h3> <h3> 肯尼亚为保护野生动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们不许猎杀野生动物,因而只能用驱赶的方式。而狒狒是很聪明的动物,时常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偷地里的玉米。更可恨的是,它们经常采用相互配合的方式,一只狒狒去吸引守护人,其它的狒狒则进行着偷袭的办法来摘玉米棒子。这些人类的近亲们,还真有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本事。</h3><h3> 来到狒狒山上时,这里有公园内的一处休息区和厕所,我们许多人都要去洗手间。导游告诉大家,一定要关好车窗,并要求大家一定不要在车外提着包袱,防止狒狒的袭击。</h3><h3> 下到车外时,我们看到山头上到处是狒狒,有一只只单独活动的,有狒狒妈妈带着小狒狒的。那些小狒狒躲藏在妈妈怀里,或张着两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游客,当狒狒妈妈行走时,它们就抓着妈妈的肚皮贴在妈妈身下。</h3><h3> 突然,听到有女士的尖叫声,原来她还没有下车,一只雄狒狒突然闯进车内,抢走了她拿着的一只大苹果,并迅速逃出了车外,一下就蹿到了树上。这时又有一只狒狒从树上跳到了女士所在的车顶上,正准备往车窗里钻,此时有司机赶紧跑来赶跑了狒狒。真是防不胜防, 处处得小心啊!不过也给我们的行程增添了乐趣。</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览鸟的天堂纳库鲁湖</b></h3> <h3> 纳库鲁湖( Nakuru Lake)国家公园是位于肯尼亚中西部裂谷区的一个盐水湖泊,距内罗毕西北150公里处,占地200余平方公里,是肯尼亚57个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之一,湖泊海拔1700多米。</h3><h3> 1960年,肯尼亚政府把纳库鲁湖划为鸟类保护区,1968年扩建为国家公园。它是非洲第一个保护鸟类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栖息地之一。纳库鲁湖其水表面积在5-50平方公里之间变动不均。1950年代中期曾最后一次干涸,到了1961年大雨来临,雨量充沛,致使湖面扩大了许多倍,现在的湖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h3><h3> 据介绍,公园大约有450多种禽鸟,被誉为“观鸟天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烈鸟,约有200多万只,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原来,湖区处于火山带,湖水盐碱度较高,而且气候温和,湖面如镜,水草丰茂,是鸟类的天堂乐园,尤其有适宜作为火烈鸟主食的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h3><h3> 纳库鲁湖因聚集了数量庞大的火烈鸟而获得“世界上最艳丽湖泊”的美誉。火烈鸟又名小红鹳,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在世界各大动物园都能见到,它高雅而端庄,无论在亭亭玉立之时,还是在徐徐踱步之中,总给人文静轻盈的感觉。这种鸟的羽毛主要呈现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根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所以人们俗称它“火烈鸟”。只要有一只火烈鸟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形成美丽而壮观的景色。</h3><h3> 另据介绍,火烈鸟有两种,粉色的吃水藻,白色的吃水里的微生物。它们那粉红的色彩就是来自水藻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这种由蓝色的湖水给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而火烈鸟从食物中得到了美丽的颜色,并通过羽毛的色彩来点缀湖水,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绚丽奇迹的轮迴。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h3><h3> 据导游说,纳库鲁湖的火烈鸟这些年明显减少了。这里曾是火烈鸟最多的湖泊,是介绍火烈鸟纪录片的拍摄之地。但早些年,当地政府引入了两条河水入湖,本意是想不让湖水减少。但现在是湖水不断抬升,使含盐量浓度稀释,以盐水为生态基础的藻类减少,这就使得火烈鸟的主要食物减少,因而近年来火烈鸟的数量减少了。</h3><h3> 当天,我们远远地还能看到大群的火烈鸟在湖水中觅食,但与以往纪录片里看到的遮天蔽日、似锦如霞、艳丽异常的场景相去甚远。我们下车来到湖边,但沼泽地不能前行,而相机的倍数有限,拍不到清晰的照片,无不给我们留下丝丝遗憾。</h3><h3>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位于湖的南岸和东岸,为海拔1700米至2100米的草原或丛林地貌。公园不仅是鸟类尤其是火烈鸟的天堂,在湖周边国家公园内寻找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珍贵的黑白犀牛,以及狮子、斑马、汤姆森瞪羚、水羚、转角牛羚、大象、野牛、狒狒、河马、鬣狗、疣猪、黑斑羚、长颈鹿、角马、黑脸猴等动物和皇冠鹤、白头鹰、珍珠鸡、秘书鸟、希氏鹧鸪鸟、草鹭、白鹳、秃鹳、凹嘴鹳、埃及野鸭等鸟类。</h3><h3></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识爱情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草原麦当劳等动物,</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遇到防盗猎巡防员</b></h3> <h3> 在纳库鲁公园,每当看到一种新的动物时,导游就会通过对讲机或微信群向大家介绍。</h3><h3> 当草丛中出现一对羽毛黑白相间,而头顶羽毛极其鲜艳的鸟儿时,小非介绍说,这种鸟叫皇冠鹤,又称爱情鸟,它们与鸳鸯一样,肯定是一对对的出现,或是两大两幼一个家庭的出现。皇冠鹤头顶鲜艳的冠状羽毛是其取名的标志。它也叫缅鹤或灰缅鹤,是乌干达的国鸟。听到介绍,我在想,人们都把美丽的鸟比作为爱情的象征,的确爱情是美好的,当然不是只有美丽的外表才会有美丽的爱情。</h3><h3> 当看到一大群黑斑羚羊时,小非俏皮地介绍说,黑斑羚被称作草原上的麦当劳。这是因为这些羚羊的屁股斑文就像是一个大写的黑色的“M”,也许就是麦当劳的LOGO设计师来过非洲草原,抄袭了这一图案。当然,在后来的观察中,我看到斑羚有黑斑羚,还有没有黑斑的,它们的屁股是一个白色的大写的“M”。这种斑羚羊雄性的头上长有一对长长的造型特别的犄角,十分漂亮。</h3><h3> 当看到一头独自在食草的非洲水牛时,小非介绍说,非洲水牛一般都是成群活动,由一头等级最高的母牛带领。他还认真地介绍说,在成群的非洲水牛中实行议会制,它们有一个议会,由多头有地位的母牛任议员,研究决定到何处去吃草。</h3><h3> 果真如此吗?这是动物学家研究的问题,但我们看到的是水牛多是成群的。小非介绍说,单独的水牛都是体格十分健壮的公牛,否则孤家寡人是不容易抵挡狮子和豹子的攻击的。小公牛到两三岁成年时,就会被母亲或外婆或姨们赶出牛群。公牛也有三四头甚至五六头一群的,这些牛要么是成长中的公牛,要么是年老的公牛,它们集中在一起目的就是团结起来抵挡食肉动物的袭击。水牛的背上有一种鸟时刻不离开,不停地在它们的身上啄食小虫子,叫黄嘴牛良鸟。</h3><h3> 当我们看到远处的两头犀牛时,小非高兴的告诉大家,运气真好,这是现在非洲草原上难得见到的了。由于人们对犀牛角的爱慕,犀牛已面临着灭顶之灾。尤其是黑犀牛,现在已经是少之又少,要想看到它几乎比其他任何动物都难。</h3><h3> 黑犀牛是不合群的,所以人们看到的也是孤零零的一头在草原的树丛处。而白犀牛却是其乐融融的成双成对或一家三口在一起。黑白犀牛的主要分别是在嘴巴上,黑犀牛吃树叶、树皮,嘴巴成“V”型;而白犀牛吃草,嘴巴是半圆形,而且白犀牛体形稍大。在纳库鲁能同时有黑白两种犀牛生存,让人惊叹。</h3><h3> 在公园的游览中,我们看到有两名背着步枪的保安人员。当我们的车与这两名巡防员相遇时,黑人司机与他俩亲切地交谈着。小非介绍说,这些保安人员重点是为了保护犀牛和大象,他们一天24小时巡防,防止有盗猎者。</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弱肉强食、地位尊卑是动物界的自然规律</b></h3> <h3> 在保护区内我们时常与一些欧洲游客会面,他们多是一人或两人行动,也就是一辆车上只有一两人,他们多是用望远镜观看动物,很少用长枪短炮拍照的。当然也有例外,那是专业的摄影人员,其拍照的装备比我们的要强大许多。</h3><h3> 食草动物是非洲大草原的主人。各野生动物保护区公园的奇观并不仅仅在于每年一次长途跋涉的巨大的牛羚和角马群,还在于种类各异的食草动物的组合方式。虽然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食草选择,但它们却能联合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割草机”。</h3><h3> 各种食草动物组成的集体和所在地域,都有某个狮群和一群鬣狗的存在。这些食草者中不知道是谁那一天那一时刻就会成为了狮子们的口中大餐,之后又被鬣狗们吃掉那些残羹剩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另一个生命体的生存而灭失掉。这就是自然世界的生物链存在。肥沃的土地生长着各种草和树木,供给食草动物们生存,而食草动物的存在,又构成食肉动物(包括食腐动物)生存的基础,最终它们都以粪便的形式回归土地,完成一个轮回。</h3><h3> 动物世界是弱肉强食,这是上天的精心安排。然而,可悲的是人类这些高等的有着思想灵魂的动物们,却在做着种族的弱肉强食的罪恶。非洲国家、南美国家的少数民族,甚至美国本土的印地安人不都曾是白种人赶尽杀绝的对象吗?最近,在美国就有白人举着“白人至上”的标语游行。历史上白人的随意地杀人,只是他们现在不敢这样明目张胆而已!</h3><h3> 难道当今的国际社会不也依然是如此吗?强大国家凭借其科技的高度发达,虽然不是血淋淋地吃掉弱小的国家或民族的生命,但他们所做的就是这种勾当,用经济的政治的或武力的方式剥夺他们的生存权,这就是弱肉强食。</h3><h3> 狮群是以一头雄狮为王,统治者一群母狮和幼狮。而鬣狗则是雌性占有统治地位。据介绍,鬣狗在纳库鲁湖公园有多个品种,但主要是花斑鬣狗。在这个狗群社会里,地位较低的雄性鬣狗必须臣服于地位较高的雌性。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生态系统中,花斑鬣狗通常是以群体的形式群居在一起,即所谓的氏族,一般由一头地位最高的或体型最大的母鬣狗担当首领。每一氏族成员不等,少则十余头,多则可达数十头。雌性鬣狗自出生后就一直留在本氏族,而雄性鬣狗长到两三岁时就被逐出团体。</h3><h3> 原来,动物们的世界也如同人类的世界一样,在种族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而在同类之间则有地位尊卑的等级存在,或是女尊男卑或是男尊女卑,总之,有的生来就高贵,有的生来就低贱。而在雄性主导的族群中,争夺交配权则是一个铁的规律,雄者为王!</h3><h3> 这不也是人类社会的反映吗?一些国家允许一夫多妻制,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事上的妓女制度,弱小的穷光蛋们就不会有老婆,而有钱有地位的人就可以妻妾成群。</h3><h3> 当然,人类的强者不仅是指体格,更多的是指金钱和社会地位,这就有了有人可以养一大群的二奶、三奶等,有人甘心情愿当情人做小妾。报道出来的贪官们,不都是养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情人吗?这就是金钱的罪恶和诱惑。</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人公司举办酒会纪念公司创建20周年</b></h3> <h3> 在6月24日晚龙人公司举办的酒会上,共有此阶段正在肯尼亚旅行的四个团共65位团员参加,除我所在的254团外,还有国家烟草总公司一个团、一个国家机关退休干部摄影团等,多数为退休人员,其中有不少曾经的司局级干部。</h3><h3> 龙人驻肯尼亚的张总在致辞中讲到举办酒会有三层纪念,一是2018年是龙人成立整整20周年纪念;二是为纪念龙人成立20周年今年10月将举办摄影展赛,希望来到过肯尼亚的朋友们积极参与;三是宣传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肯尼亚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发展肯尼亚旅游事业,支持肯尼亚的经济发展。</h3><h3>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人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我似乎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当今在世界主要旅游国家,接待中国游客的都是华人(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取得了当地国家的国籍),他们在国内有公司,组织游客,在国外有公司负责接待和一切安排,这就是说,一些中国人(或称之为华裔)通过同样的一种方式,赚取中国人的钱,为所在国家交税做贡献。</h3><h3> 当然,如果这些华人赚取的是合理的利润、是良心钱,这是应当肯定的,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国外也希望得到同胞的服务,毕竟肤色语言的相同相近,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亲近感。</h3><h3> 但不可否认,有的旅游公司和所在国政府或旅游部门却做得不尽如人意。正当笔者整理此篇游记时,传来了中国游客在泰国出海遭遇暴风雨船翻沉没,造成47人死亡的悲剧。然而,泰国一名高官据说是国防部长,却在外散布说是中国人的公司不听安排私自出海,造成了这次事故,是中国人害死了中国人。真是胡说八道!</h3><h3> 中国到泰国的游客每年达千万之多,给泰国送去巨大的旅游收入,占到泰国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不能长点志气,把泰国排除在旅游名单之外?无论谁赚钱,一个基本的生命保障是不能忽视的。</h3><h3> 在昨天和今天的晚上就餐中,都有游客过生日。酒店工作人员送来了精心制作的生日蛋糕,并由七八名甚至十余名黑人服务生高捧着蛋糕,吹拉弹奏着、载歌载舞地来到客人的餐桌前,摆上蛋糕,一齐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再一起分享生日蛋糕,这一幕真的让人倍感温馨 。</h3><h3> 这次龙人公司的周到安排,尤其是对客人的尽心尽责,让我们感受到了龙人的温情。在有龙人公司老板薛总参加的战友微信群中,经常能看到薛总的信息,她对游客的确是投入了真诚之心,赚的是良心钱。她还多次赞助战友聚会活动,也说明她的为人重义。</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野特辑欣赏</b></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敬请期待杨世海首次肯尼亚之旅系列(三)</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