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宁夏青铜峡境内的长城大部分都已破损坍塌,但长城最北端的北岔口长城,特别是向北至青铜峡与永宁县交界处的磨石沟口的这段长城,由于北依贺兰山,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相对较好地保留了原貌,是迄今宁夏境内明代古长城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段,600多年来一直静静地守护着贺兰山阙。</p> <h3>城墙脚下单排水涵洞,600多年了依然在排水,请维修一下吧!</h3> <h3>这里还有双排洞排水涵,赞美你,属这篇土地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吧。</h3> <h3>被你折服,戈壁中蜿蜒矗立着高约15米,宽约10米的军事工程。</h3> <h3>在它的脚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它挺拔的身姿向我们诠释着它雄浑、苍凉、哀怨、凄美的特质,雄伟浩瀚……智慧的结晶,不朽的画卷,“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最佳的诠释。
这段长城远离城市,蜿蜒连绵,气势非凡。
和八达岭用砖石修建的长城相比,这段土长城更具有一种残破美、遗迹美,西部最美的长城首推北岔口,与嘉峪关长城相比,这段长城是一种大美,能够进行局部修复的话,那将来肯定是仅次于八达岭之外的一段中国长城!
城障、关隘、墩台、堑壕……这些标志都是战争与硝烟的象征,将先辈的智慧与勤劳展现得淋漓尽致,筑起的不仅是绵延、雄伟壮阔的长城,更是筑起了不屈不挠的不朽的民族之魂。
“不到长城非好汉”绝不是狂妄的口号,是我们对古老长城的自豪,是对勤劳与智慧的崇敬。<br></h3> <h3>必须合影</h3> <h3>留影(墙顶行道)</h3> <h3>再来一张</h3> <h3>十米宽,十五米高(上有女儿墙2.5米)。戈壁滩哪里找来的夯实粘性土?工程和人畜用水从哪来?600多年前的工具如何做到?这一浩大军事工程让人叹服!据说是当年筑长城时每日有500余辆牛车日夜往返于水源至工地间。极力想象一下运水车上的储水罐的设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