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人说“成都的好,住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玩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爱在那里的人不觉得,只有离开那里的人,才觉得。”是的,只要离开,就会开始想念。
成都,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走入成都,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热情,他们热爱生活,自带幽默,爱打麻将、爱喝茶、爱吃、爱耍……是一个非常有特征的个性化城市。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这座城市,真的很难。张艺谋为成都拍宣传片时,用了一句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灵感来自成都作家鲜琦的《新桃花源记》,文中写到,洋人行至成都,流连忘返,最后只给家人邮一张字条:锦城迷人暂难归。无论是“不想离开” 还是“暂难归”,只有到过成都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然后想着什么时候还能再见。<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小郡肝串串香</h3><h3>再一次见到成都,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了。</h3><h3>一天无意中发现,所住酒店后面的小巷里有一家叫小郡肝串串香的店铺。</h3><h3>这里说到的郡肝,是川渝地区特有的叫法,在华北地区被称为鸡胗或鸭胗,是禽类帮助进行消化的部位。国人讲究以形补形,郡肝不仅口感脆爽,还能消除积食,帮助消化,是涮火锅和串串香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h3> <h3>我在成都了解到食用郡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一半郡肝切花刀,作为涮火锅的食材。另一种是去掉郡肝边角,只留中间厚厚的部分,然后切丁,用细长的竹签穿起来叫“小郡肝串串”,依旧放在翻滚的红油锅里烫熟,这种串串也被称为小郡肝串串香。</h3><h3>个人觉得,火锅、串串、冒菜、麻辣烫,就是川渝美食的几个“表兄弟”,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只有当地人会认真对待,像我一样只是成都过客的人们,知道有微麻、麻辣、中辣、特辣之分,感觉对成都饮食已经了解了很多。<br></h3> <h3>成都的很多巷子里都能看到“钢管厂五区串串香”、“ 钢管厂小郡肝串串香”的店招,大都起因于多年前无缝钢管厂的一名女工,在春熙路推手推车叫卖串串香,由于采用成都火锅的口味,且食用便捷,日渐被人们认可。</h3><h3>与第一次去吃串串香,时隔将近20年了,当时是和成都的一位朋友在一条小巷里,如今已记不起那条巷子和店铺的名字,只是每每提及串串香时,脑海中总会浮现那位朋友的身影。还记得巷子的一侧摆放了大约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坐满了人,为了一顿美食我和朋友在路边坐等了一个多小时,也许这就是成都人休闲淡定的慢生活吧。</h3> <h3>穿好的串串在屋内的货架上,自取自食,竹签上大到鳝鱼段,小到一根香菜,食材琳琅满目,吃过的竹签食客们会自觉的放入桌子下面的桶中。那次吃串串,我从朋友那里学会了第一句四川话,“幺妹儿,数签签啊?”,是说小妹妹来结账,只见她熟练的摇晃几下铁桶,里面的竹签瞬间呈现出高中低3种,并快速的报出了竹签的根数,原来价格取决于竹签的长短。</h3> <h3>如今去的这家店铺是座两层的小楼,看上去高端大气,已经没有了路边摊的影子。店内的陈设也十分合理,传统的木质桌子中间镶嵌着石锅,巧妙的是桌子的右侧有一个洞,专门用来投放竹签的。大厅对面是一整排的冰鲜展柜,一层层的陈列着各种肉类、禽类、蔬菜、海鲜等食材,每一类都品种繁多。之前朋友就和我讲过,在川渝地区任何生物都是可以拿来吃的。</h3> <h3>服务员看我是一个人用餐,便安排在了二楼的一个角落里,临窗而坐,可以看到街道上熙攘的过客。由于全部自选,确认了红油锅底后便不见了服务员的身影。蘸料在不远的桌子上,前后两排,干料、湿料均有,也是根据个人口味自选自拿。成都各家火锅店和串串香店的蘸料也颇有意思,麻辣鲜香之间,既有门类,如干碟、油碟,还有流派,如主辣还是主麻,对于成都人有天壤之别,对于我却是厘毫之间。 </h3> <h3>环顾四周,发现还有同我一样一个人用餐的食客,时不时朝我这里瞟上几眼。有人说,火锅和串串香这类食物虽好,却是一群人的狂欢,大家围坐一起,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其乐融融。我想一个人吃也有独享的乐趣,一边吃着一边是满满的回忆。一直在用微信邀约同行的两位朋友,希望她们能参与到这火热的美味中,不时望一下窗外,夜色中街道上仍有行人川流不息。 </h3> <h3>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成都曾出现过一种饮食方式,就是几个不相识的顾客共用一只火锅汤底,锅内隔出若干小格,这可能就是九宫格的前身吧。吃时每人各占一格,各自涮各自点的食材,锅底的钱按人头分摊。这方式当时火热了一阵子,经济实惠是一方面,吸引大家的应该是在用餐中彼此都会有一定的交流,反正是陌生人,天气、社会、生活、工作、情感、家庭,大家聊的不亦乐乎,也许一顿饭就成了朋友。</h3> <h3>在顺着小巷回酒店的途中,很多的美食小店仍然灯火通明,店内斛光交错,也不乏像我一样的食客,在那里吃的心无旁骛。</h3><h3>是的,在成都,即使你一个人,也可以去吃冒菜、烧菜、蒸菜。吃兔头,吃脑花,吃夫妻肺片,吃豆汤饭、豆花饭、铁板饭,吃钵钵鸡,吃串串香,吃火锅。喝藕汤、蹄花汤,还能去吃酸辣粉、肥肠粉,然后喊“幺妹儿,加一个结子(打结的猪小肠)”可以吃得淡定、丰盈而自在。</h3><h3>当然,有可能和人拼桌,还有可能会被安排到屋檐下、过道里,甚至大街上。</h3> <h3>忽然觉得,在任何环境下随时都可以好好吃顿美食,这才是成都最大的魅力,这座城市默默地酝酿了这么多种花样独特的美味,就是等着你来品尝。</h3><h3>如果说,味觉这东西,足以唤醒回忆来消解现实的乏味,抵抗时光流逝带来的焦虑。这样看来,总有一天,你会怀念一个人、两个人或一群人,在成都食用美味的日子。<br></h3> <h5><font color="#167efb">张茗原名张明,上世纪70年代出生,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参军。<br></font><font color="#167efb">常年坚持创作,散文、游记、民俗、美食、书画作品多见于各级报纸杂志和展览,著有专栏文集《知来藏往》。<br></font><font color="#167efb">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br></font><font color="#167efb">河北电视台书画院理事<br></font><font color="#167efb">秦皇岛市国学研究会会员<br></font><font color="#167efb">北戴河书画院秘书长<br></font><font color="#167efb">北戴河中加英桥学校国学讲师<br></font><font color="#167efb">北戴河区作家协会主席</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