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可是我对母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母亲的音容笑貌,慈祥亲切,往事历历在目,眼泪止不住地流……。</h3><h3>母亲是一位职业女性,一生风风雨雨,勤劳坚强,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六个子女。无论是在艰苦的岁月,还是在那动荡年代。她的心中一直有个坚定信念:娃娃必须要读书。仅管那时我们年幼,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母亲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们努力奋斗,在下班后,母亲总是带领着哥哥姐姐们拾煤渣,喂兔子,种蔬菜来挣钱养家,缴纳学费。当时厂领导见我们家确实困难,曾提出让刚滿16岁的大哥掇学进厂上班,减轻家庭负担,但被母亲婉言谢绝了,她说娃娃喜欢读书就让他读吧,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克服。</h3><h3>两年后,大哥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母亲在每周六晚上的家庭会议上宣布,以前我们家的重点是保爷爷和小弟,为了让大哥安心在北京读书,现在我们家的重点是保大哥。从此,每当她和父亲领了工资,首先就去邮局给大哥寄钱,剩下的钱就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h3><h3>第二年,二姐又考上了四川大学,母亲再次在家庭会议上宣布,现在我们家是两个重点一起保。</h3><h3>由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母亲身体十分虚弱,严重贫血。在上班时经常昏倒,多次被同事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在单位上是出了名的:半条命:。就这样,我们全家人扶老携幼,相互搀扶,手拉着手,在泥泞的人生路上艰难前行。</h3><h3>改革开放后,我们家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在父亲单位的推荐下,我们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好评。</h3><h3>我有幸在父母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多年,感受着他们的点点滴滴,温暖如春,我们家住在二楼,正面对着小区的大门,母亲每天最大的兴趣就是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准时出现在阳台上,目光注视着大门,这时她总会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进,当我骑到阳台下,就会听到母亲欣喜的声音对着屋子里叫喊:老汉,国儿下班回来了,赶快去开门。这时父亲总是屁颠屁颠的乐呵乐呵的答应道,来了!来了!马上就来……。</h3><h3>其实我这么大的人了,身上哪能没有钥匙,但是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心里总是涌出一股暖流,溢滿全身。</h3><h3>父亲在2012年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母亲也在去年95岁时离开了我们。而如今,楼房矗立,小区依旧,阳台还在。我多次徘徊在阳台下,试图寻找往日那温馨的身影和亲切的呼喚。还想再次聆听:国儿下班回来了,老汉快去开门……,可是四周茫茫,绿草如茵,无人回答,再也听不见了,再也看不见了,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和父母在一起欢度的美好时光已经远去,永不再来,一种难以铭状的伤痛顿时击中了我的心,眼泪再次夺眶而出。</h3> <h3>这是在1987年,父母亲带着外孙女在北京北海公园的留影,那时父母好年轻哟!</h3> <h3>每次大哥四哥回家,都要给母亲剪指甲,洗脚。这是74岁的大哥在给老母亲洗脚。</h3> <h3>老母亲的重孙子们看望卧在床上的曾祖母。</h3> <h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四哥四嫂推着轮椅上的老母亲来湖边晒太阳。</h3> <h3>远在美国的小儿子夫妇,专程回国看望年迈的老母亲。</h3> <h3>这是母亲的姪女,专门从外地赶来看望老母亲。</h3> <h3>在母亲95岁的日子里,几兄妹为老母亲祝寿。</h3> <h3>为老母亲切生日蛋糕</h3> <h3>全国五好家庭的奖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