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点赞一美丽乡村田头村

冰莹

<h3>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很想看看现在的新农村是什么样。这次有机会接触到美丽乡村一田头村。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h3><h3>田头村屬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管轄。位置偏远,是个面积3,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由大岭、仙景、田头 洋坑、枋塘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010戶,人口3079人。1997年是个贫困村,被列入扶贫对象。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已经成为了生机盎然,名声在外的村富民强,生态美的"美丽乡村“!</h3> <h3>马尼拉草种基地是田头村生态农业发展的亮点,常有商家前来收购,用于校园,公园等绿化。</h3><h3>这几张照片反映的是种草前的平地 浇水以及种草和收获等。</h3> <h3>这里的村民,不少是下地骑摩的,外出驾鞒车,居住在别墅!好让城里人羡慕啊!</h3><h3>这是田头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h3> <h3>这几张是村民的住所。</h3> <h3>田头村认真实施垃圾分类,不仅有拉圾分类桶,还科普拉圾分类的意义和拉圾分类体系。</h3> <h3>村里的公共厕所!</h3> <h3>公厕内的设施。</h3> <h3>2016年以来,田头村形成了“七个一"即:出版一书一《田头记忆》;創作一歌一《田头之歌;撰写一赋《田头赋》;摄制一片一《灵棋山下田园美》;举办一会一《詩歌田头朗诵音乐会》;规范一室一《田头档案室》;打造一馆一《田头乡村记忆館》。全面、系统、翔实的记述着田头村这方热土承戴的人文厚度和历史深度,记住乡愁,留住乡情!</h3> <h3><br></h3><h3>《田头记忆》目录</h3><h3>序</h3><h3> 概述 历史沿草 大事记</h3><h3>苐一章 村情</h3><h3> 自然概况 行政管辖及人口 资源概况</h3><h3>经济概况 村名的由来及变迁 民居</h3><h3>苐二章 机构制度</h3><h3>基层组织 规章制度</h3><h3>苐三章 环境与资源</h3><h3>自然环境 资源</h3><h3>苐四章 经济</h3><h3>特色产业 旅游业 其他产业</h3><h3>苐五章 民生</h3><h3>新农村建设 人民生活 計划生育</h3><h3>幸福家庭</h3><h3>苐六章 文教</h3><h3>机构场所 学校教育 文化资源</h3><h3>苐七章 人物</h3><h3>两委主干 先进人物 田头先贤(宋至清)</h3><h3>灌口先贤</h3><h3>苐八章 文物古迹</h3><h3>古迹 墓葬 拓片</h3><h3>苐九章 民间信仰</h3><h3>概述 宫观祠庙 崇拜习俗</h3><h3>苐十章 民俗</h3><h3>民间信仰礼俗 岁时节俗</h3><h3>苐十一章 姓氏</h3><h3>姓氏概况 姓氏与宗族</h3><h3>田头村姓氏及分布 田头村姓氏源流迭考</h3><h3>苐十二章 纪实田头</h3><h3>口述田头 新闻田头</h3><h3>苐十三章 詩意田头</h3><h3>参考文献</h3><h3>后记</h3><h3><br></h3><h3><br></h3><h3><br></h3> <h3>田头之歌</h3> <h3>田头赋</h3> <h3>“诗意田头朗诵音乐会"上的节目演出。</h3> <h3>2017年6月11日,集美区委常委蔡冬梅与全体演职人员在"诗意田头朗诵音乐会"后合影。</h3> <h3>2017年2月3日,田头大岭民俗文化活动。</h3> <h3>2017年5月3日,佛诞日民俗文化活动!</h3> <h3>2017年6月11日,灌口镇党委书记张泓向田头村"四世同堂”之家赠送幸福家庭合影照。</h3> <h3>2017年6月11日,灌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振敏向田头村"四世同堂“之家赠送幸福家庭合影照。</h3> <h3>2017年6月11日,田头村十戶"四代同堂“幸福照受赠代表合影。</h3> <h3>2016年8月20日,灌口镇田头村枋塘社苏秀玉四代同堂幸福家庭照。</h3> <h3>田头村记忆馆占地面积10亩,内设十个展区。它从展示”村情村史“到古代田头人考取功名,再到晚清时期田头人参与风扉一时的“小刀会“,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参与推翻帝制的志士,参加新中国的红色革命同志,还有田头村民四季农耕劳作场景,直到非遗展演,传统农具展示,民俗生活体验等等。它是田头村历史的缩影,承戴着田头村几代人的乡愁,記載着田头村的历史变迁、风俗文化和人文精神等丰富内容。</h3> <h3>这个充满历史感的记忆馆,是田头青年林少华为了留住旧时记忆,让村民游客“看得见乡愁“而打造的。田头村自唐代以来就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上曾孕育了30多位进士、举人,辛亥革命时期,田头村是"复国反袁"闽南同盟会的基地,23名辛亥革命志士长眠于田头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田头人更加积极投身革命,这些都成为田头村宝贵的精神财富。11年前厦门正在进行新农村改造,林少华看到田头村里不少老旧物件无处安放,即将变成废品,他很舍不得,于是为这些老物件搭了个"家“。</h3> <h3>走近这个"田头乡村记忆馆",就像走近了"时空隧道"。从古老农耕时代的石磨、蓑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壺、电话,…等等。这里3万多件器具都是从村民家里收集上来的,也让我们真的亲手触摸到了穿越百年的乡愁文化。</h3> <h3>收集来的众多老物件,紧紧围燒最美乡村田头村已拥有的"个、十、百、千、万"老什件、老物件。(即:一个乡村大舞台、十个功名旗杆石、百幅历史名人油画、千样传统农用物件、万件红色主题藏品。)进行整理、开发利用及文創"扫一扫二维码"视听音像等系列工作。</h3> <h3>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节气。春天下种,夏日耕耘,秋天收获,冬日收藏,是农业时代田头乡村农民一年四季耕作的传统过程。</h3> <h3>这个大舞台,经常举办中小学生,演唱闽南語童谣歌曲"十佳歌手"选拔赛活动,获得"十佳歌手"的选手,将其参赛的曲目视频投放在福建省电视台《夢想星空》栏目中宣傳。</h3> <h3>这是一村民正在卡拉OK闽南歌,很好听,只是歌词听不懂。热情的村民问我"想学吗,我教你!"</h3> <h3>乡村纪念馆所在的鹰坑谷民俗文化园,是在"文化建村“,着力打造"文化农业"品牌产业。立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寓教于乐,已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这里认知闽南民俗,体验农耕乐趣。</h3> <h3>为美丽乡村一田头村点大大的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