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月29日下午两点,沾化二中高二11班召开期末表彰大会。表彰本学期市优质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以及英语单词大赛和书写大赛获奖同学。</h3> <h3>A线市优质生合影</h3> <h3>B线市优质生合影</h3> <h3>优秀班干部合影</h3> <h3>优秀学生合影</h3> <h3>优秀团干部合影</h3> <h3>优秀团员合影</h3> <h3>英语单词拼写获奖同学合影</h3> <h3>英语书写大赛获奖同学合影</h3> <h3>本次表彰大会的召开,必将激励更多同学奋发进取,超越自我!促进下学期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h3> <h3>下午2:55分,召开高二11班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话题,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改变!为孩子持续学习助力!!</h3> <h3>会议现场</h3> <h3>各位家长影像</h3> <h3>各位家长认真倾听</h3> <h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h3><h3><br></h3><h3><br></h3> <h3>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h3> <h3>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h3> <h3>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h3><h3>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h3><h3><br></h3> <h3>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h3> <h3>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br></h3><h3>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h3><h3><br></h3><h3></h3> <h3>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h3> <h3><br></h3><h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h3><h3>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h3><h3><br></h3><h3></h3> <h3>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h3> <h3><br></h3><h3>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h3><h3>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h3><h3><br></h3><h3></h3> <h3>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h3><h3>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h3> <h3><br></h3><h3>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h3><h3>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h3><h3><br></h3> <h3>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h3><h3>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h3><h3>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h3><h3>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h3><h3>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h3> <h3><br></h3><h3>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h3><h3>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h3><h3><br></h3> <h3>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h3> <h3>这次家长会增进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取得了预期的目的。相信家长会后,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顺利,家校沟通会更和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