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坑迪惠公祠

蓝洋神风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桐坑乡迪惠公祠</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宋九牧林氏长房景渊公再传九世到晋安三十五世到则祖公,则祖公字继先,号华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元年,后登进士,宝右四年六月,丁大全逐右相董槐,公与太学生状元陈宜中、黄镛、曾唯、刘黻、陈宗,六人上书,极言大全之奸。大全怒,因取旨削六人籍,编管远州,则祖公即在潮被贬,时国子祭酒司业率二十斋生冠带送出园桥,由是士论翕然,称之为“六君子”。公之在潮也,因国是日非,无志仕宦,遂占籍於海阳之仙庭。元仁宗延右三年卒,寿八十。配黄氏,生壹子名三峰。今之海阳之仙庭,揭阳之东林、山下秦昔头、蛟龙、桐坑、溪尾、东浦、北坑、三洲、霖田等乡,皆公之苗裔也。</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三峰公,随父到潮,生子三:靖山、维裔、梅崖。靖山公生玉田公、彦才公。玉田公,生子三:长子迪惠公早卒,配陈氏,嗣子质正公,后裔分布于桐坑乡,称揭阳桐坑派。次子迪猷公,守祖居地。三子迪毅公,居东林,称揭阳东林派。</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迪惠公,生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自幼随父从事稼穑,少年勤奋,配陈氏。胸怀大志,独自往高明之门口岭创业,继而迁乌门楼奠定根基,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廿七,膝下无子,承蒙家弟迪猷公情深,以长子质正过继为子。陈氏自强不息,含辛茹苦抚育质正成人,继成家业。传雍穆,穆传嘉伟。</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嘉伟公资性聪颖,就读于寨内杨家私塾,学业出类援萃,深得先生赏识,学成后被聘在私塾任教,业绩斐然,博得乡人及杨家器重,并得杨员外赠房住宿(今将军爷厅)成家立业,世代繁衍,立家创寨。公传三子,长子桐坡公居桐坑乡;次子桐溪公迁居棉湖,后迁至普宁洪阳后坑村及南溪登峰村;三子桐山公裔孙居桐坑后山村,衍派分居海南海口市、丰顺径光及新亨埠。至今裔孙3万多人,遍由海内外。</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迪惠公祠位于老寨之西(蛇脐埔) ,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吉日吉时兴工。戊戌年(公元1898年)竣工。以作叙伦祭祀祖先,并用于兴学育才之用。至今已有120年历史。</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整座祠堂用地约100亩,祠前有池塘一口,是个封闭式厝局,开龙虎和后边三门,公祠坐西向东,为五间过三进二天井的祠堂建筑,“三壁连”及多座四点金、趴狮建筑群,左右二火巷加后包及反照厝拱卫,祖祠面阔18.25米,纵深54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它均属贝灰、沙、土、石、木、瓦综合建成的。公祠前面阳埕660平方米。祠前反照厝前竖三付“贡生”旗夹。</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祠堂前面凹斗门楼正面和两侧均石块雕刻叠砌而成。门首横额上面匾书“迪惠公祠”四个金字,背书“长发其祥”,匾下垫有两只麒麟,两侧有石刻“加冠、晋禄”人物屏和二只“麒麟”。门首横楣两侧石刻鲱鱼和阳刻“加冠、进禄”篆书,左右门阳刻两个“囍”正书。门前竖二根八棱丝瓜柱立足垫楚。横梁有石刻龙头、花篮、动物,河狮石刻花,横梁立斗拱,拱间插板有麒麟、寿桃、状元游街等木雕及动物花草绘画。凹斗壁面石刻有狮象、鹿鹤、鸾鸯图案和6幅家桂敬书等。巷门书“流长”“源远”。</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走进门厅,只见屏风门上方悬挂顺德人民赠给林鸿飞的“甘棠遗风”金字匾额,两边回廊直通后厅。前厅竖二根四角方柱,上置三载五木瓜梁架,左右各一“前库房”,两边置子孙门。</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跨过天井是中厅,前后竖四根方柱,中槽竖四根垫石鼓大圆柱,横梁屋架是“三载五木瓜”的典型结构。八卦栋楹彩绘。前面嵌石为墙配套装饰。跨过回廊就是祠堂大厅,这里是祭祀祖先的殿堂,横眉悬挂匾书“光远堂”木牌匾黑底金字。后壁中间设置高雅的金漆木雕神龛,前面安放一台六角金漆木雕香几。香几前面中间设两排供桌。</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公祠屋脊为硬山顶,大厅竖四根圆石柱垫石鼓和四根方石柱连接至后墙。屋脊有八卦栋楹彩绘,屋架是“三载五木瓜”的典型结构。</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祠堂装饰工艺涵盖面极广,有木雕、石雕、壁画、嵌瓷、花塑等,题材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草、虫鱼鸟兽等等,不胜枚举的细部装饰或精工细琢、或粗犷质朴、或深沉含蓄……富丽雅致,匠心独运。屋顶为瓦木结构,屋脊青窗压顶,建筑风格既典雅古朴又庄重大方,其中的木雕、石雕、嵌瓷等工艺,形神兼备,龙飞凤舞,栩栩如生,历经百年沧桑岁月,至今仍然亮丽如新。</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自迪惠公祠建设落成后,桐坑乡人才辈出,财丁兴旺,先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流硕彦及优秀专才:</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儒将林鸿飞,号雁峰,生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家庭富裕,从小便可入学读书。青年时期,考上北平燕京大学政法系,毕业后曾到汕头礐石中学任教。1925年,揭阳榕江中学(揭阳一中前身),公推林鸿飞为校长。他从汕头回来后,见榕江校舍低矮破旧,不适于中学办学要求,他曾两次出洋向华侨募捐,磨尽脚皮,说破嘴皮,终于集得巨资改建、扩建校舍,建成揭阳县的最高学府。</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民国之初,政局纷纭,国内军阀混战,林鸿飞乃投笔从戎,开始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军长蔡廷锴的秘书,后来历任文昌县、琼山县县长、顺德县县长,罗定县县长、厦门市公安局局长、贵州省黔西县县长。这期间多任文职行政工作,有一定政绩,受到好评。</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抗日战争初期林鸿飞请缨参加抗日,任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吴奇伟部参谋,随吴奇伟调粤、闽、赣边区司令部,任政治部主任,转战各地,建立战功,获中将军衔。抗日战争后期,赴重庆中央训练团培训,日军投降后,任湖南省教育厅长,后转中央合作金库秘书处任秘书长。1948年往香港,任香港榕江福利会理事长,培正学校秘书,又亲往南洋向华侨募捐,筹建浸会学院,并任该院秘书长。1963年卒于香港,终年70岁。</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鸿飞将军事略有传于《揭阳县志》。《榕城文史》第2期也记载了他出洋募资建校的事迹。</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任夫,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留学日本,毕业回国时带来四部大型纺织机,在顶门村创办的永群织布株式会社。为揭邑之先。</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春源等五人,民国8年(公元1919年)创办“揭阳汇通银行”,此为揭邑第一家私办银行。</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木镇(1909~1942年),通信员,揭阳白塔人,牺牲时34岁,空军二大队通信兵。国民党航委会通信人员训练班第4期毕业,在轰炸湖北日军途中的新市空战中牺牲,不知道葬于何方。民国政府主席蒋中正发给“荣哀状”一页。</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任凯,国家机械部高级工程师,带领工程队支援巴基斯坦建设电网,工程完成后不幸逝世,被国家追认为烈士。</font></b></h3><h3></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蟠文,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特种冶金工艺系,毕业后分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参加各项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原子能用错全金管“全国科学大会奖”、贵重金属节约回收“部级二等奖”、 1995年被评为“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作者”。</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春业,1949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医学博士,外科学专家。1952年回国,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重庆医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对“胆瘘”、“门静脉分流术”、“主动脉跨栓摘除术”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发表《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主动脉跨栓》等论文。</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鸿荣,先后毕业于揭阳真理中学、中山大学法学系,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汕头大学副教授、受聘为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主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行政学教研会理事、中国高校秘书学会理事。现任广东省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广东省行政教研会理事。多次被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主编《当代秘书观念与和实》、《思路出路新路》、《企业职业道德学》等著作。个人论文《弘华集》等。</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林楚群,实业家,自幼在山沟里生长和生活,亲眼看到了父辈和乡亲们承受的肩挑背扛的辛酸。周边与元联村、桐联村、瑞联村交界,属半丘陵山区,有6个自然村,人口10000多人、桐和村桐坑路起自桐和村鸡母地前,终至北坑经联社,全程长约2公里,其中需架建一座长约55米的桥梁。2014年,他主动捐资400多万元修建桐坑路,解决周边群众行路难问题。多年来并为桐坑10000多乡亲交纳社保医保费。</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ff8a00">卢大轻 供稿</font></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