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亚平

独徘徊

<h3>  今晚,追授亚平为“最美国网怀电人”的现场让很多人泪目,这一刻再次撞痛了国家电网怀电人的心。一想起亚平,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 初识亚平,在那个“三合院”式的办公楼。一个身材纤瘦、戴着眼镜的斯斯文文的“文化人”,端着盛满饭菜的搪瓷碗站在我的办公桌边同我说话……就是这样的一幅画面,某个中午不回家的场景。那时的我们,都未成家,除了晚上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办公室度过。但连碗都放在办公室的人却非常少,亚平是其中一个。 再识亚平,源于一份报纸。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息共享主要依赖报纸、杂志。单位有一份内部报纸,叫《怀化电力报》,我很爱看,还不定时的往里面投一些稿件,也会关注有些什么人在有限的版面发表文章。经常看到一个叫“小舍”的人发表文章,最初不知何许人,再后来发现竟然是该报的编辑,原来他就是亚平,小舍是他的笔名。我猜想,之所以叫“小舍”,可能是因为他姓舒,取自“舒”字的偏旁“舍”;有个大文豪叫老舍,而他是一个企业小报的编辑,叫小舍不失妥贴。<br></h3> <h3>  又识亚平,因为企业文化。那时,他在创建怀电企业文化体系。记得有一天,他和我讨论企业精神,当时为了“永铸一流”和“铸造一流”讨论了很久,我说“今天铸成的一流就是明天的落后”,他非常赞同。不久之后我就看到了“超越自我、永铸一流”的企业精神。他提炼的企业宗旨“奉献光明、传递文明”,企业学习观“供电不断、充电不止”,这些与电贴切、朗朗上口的关键句我至今都还记得。正是这些,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充电不止”、“超越自我”!</h3><h3><br></h3><h3> 熟识亚平,因为文稿写作。那年,一份到省里开会的典型经验发言材料我熬了几个通宵、足足写了13稿也未能过审,我寻求同一楼层办公的亚平帮助,他说让他闭门两小时,见办公室门半开时再去找他。我守着时钟态忑不安地捱了两小时,果然他的办公室门准时半开了,他把修改意见耐心地同我逐一讲解,我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原本干枯的文字经他雕琢后立刻升华了!“一把手工程、一盘棋运作、一点式探索、一条线贯穿”,这几“一”,十年了我都还记得,而且还在其他地方引用过。我的文稿写作得到过他三次耐心指导,每一次指导后都获得一次重大飞跃。正因如此,我写的文稿才能在公司立足。</h3> <h3>  想起亚平,就象看到了那个手提蓝色文件袋、一个行色匆匆的纤瘦身影;想起亚平,就象看到了那扇很晚很晚关灯的办公室的窗;想起亚平,就象看到了那支行云流水的笔。</h3><h3><br></h3><h3> 我不清楚他的追求,但我知道他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一把年纪”了还出版《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实务》著作;“一把年纪”了还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把年纪”了还主动提出去边远的通道县任职……</h3><h3><br></h3><h3> 亚平就象他的笔名一样,小舍:小小的房子,却温暖着很多人!亦如苔花,虽如米小,却也努力绽放!即便在不起眼的角落,也用自己向上的姿态为这个世界增添美的色彩!</h3><h3> 2019年1月28日</h3><h3><br></h3><h3><br></h3><h3> 悼小舍</h3><h3>高山流水一秀笔,</h3><h3>走南奔北身不及;</h3><h3>小舍崩折星陨落,</h3><h3>谁复挑灯夜闻鸡?</h3><h3><br></h3><h3>注释:小舍是他的笔名。他执笔的文章犹如高山流水的韵律一般美妙,为了执念追求,他常年奔波忙碌不顾及自己;他骤然去逝,那个小小的房子(小舍)也崩塌了,天上的一颗星辰也瞬间陨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挑灯工作到凌晨听到鸡叫的人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