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阳春市春湾镇历来是粤西著名的商贸重镇,商品意识较强,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国民大学、广东省人民银行曾移迁春湾,时称“小广州”。解放后,春湾以镇建制,60年代列入中国百大名镇。</h3><h3>2019年1月27日,我再次踏上了这片热土,寻找当年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蛛丝马迹。</h3> <h3>我的父亲陈飞,解放前曾在春湾一带打游击,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深的怀念。</h3> <h3>春湾马狮田交通情报站站长革命烈士郭一的后人郭金告诉我,当年山的那边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就是从这里摸爬滚打地走向全国的解放。他们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开国少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刘田夫,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广阳支队第六团团长马平、政委吴孑仁,老战士郭大同、陈庚、郑文、杨斌、曾进、顾铭、陈飞、杨土生、龚干等接近200人。</h3> <h3>1948年春,南路东征支队在司令员欧初、团长黄东明、政治部主任陈军率领下,经过长途跋涉、排除艰难万险来到阳春。留下36个伤病员在春湾马狮田村养病,由我父亲陈飞带领2、3个武工队员负责他们的安全及治伤养病。有一天,国民党得知这里有共产党的红军伤病员后,派出大队人马进山扫荡搜捕游击队员。国民党兵就在这个山洞的上面说话,游击队员们都听得清清楚楚,若是没有马狮田人民的掩护及帮助,游击队员们是万万活不下来的。</h3> <h3>当年36个伤病员就生活在这里边,36个伤病员就像36棵青松一样,顶天立地, 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h3> <h3>树大根深在沃土,正是他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使得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中走向辉煌。</h3> <h3>万物生长靠太阳</h3><h3>雨露滋润小草壮</h3><h3>我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大地,给大地增色。您看,那一丛丛的小草,宛如一张张碧绿的地毯,铺在地面上。茂盛葱茏,充满生气。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小人物撑起了中国革命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h3> <h3>春湾的这些武工队员们及马狮田的村民们,他们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活着战斗着,他们默默无闻,甘愿奉献,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高大与挺拔,但他们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来装扮世界,这些小草比牡丹更高贵,比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高尚。</h3> <h3>那乌河是漠阳江支流,它流经春湾镇的那星村,在宽畅的河面上,横卧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该桥建于清朝道光25年(公元1845年),至今已有174年的历史。据说抗战末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攻打春湾镇里的广东银行时,马狮田的村民将缴获的法帀从这里挑回大山中。</h3> <h3>春湾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列入国家地质公园。这里以石林、龙宫岩为主的景点,包括景区内百页剑门、龙宫宝窟、通天蜡烛、石林远眺、青云古寺、慈云普渡、铜石蝉林、狭谷幽地八大景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