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蚕专:第三部分(发展篇)80年代初~2018年。图片由刘长贵老师提供,谨此感谢!注:此片非校史片

胡雨亭

<h1><b> 原蚕校的部分校徽和苏大校徽</b></h1> <h1><b> 80年代初,学校专业也逐步增加,在原来只有单一的蚕桑专业基础上,逐渐增设了育种专业、收烘茧专业,之后又拓宽了专业渠道,发展了茶叶专业、生物专业(含生物师资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等。由于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了方便居住在苏州市内的教师上下班,学校购置了大客车,用于接送教师上下班和学生校外专业实习之用。因此,在学校南面开设了新的校门,这样,南校门就成了学校主要的交通要道。</b></h1> <h1><b> 1983年,学校首先建造起了蚕桑大楼。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办公条件。</b></h1> <h1><b> 蚕桑大楼建成之后,为了适应专业的需求,又建造了五层的生物大楼。当时属于高、大、尚的建筑大楼了……</b></h1> <h1><b>  这是站在学校新建成的教学大楼顶层,朝南方向可见</b><b>紫卿园的</b><b>全景图。</b></h1><h1><br></h1><h5><br></h5> <h1><b>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右边砖红色楼房是教室,向前是化学实验楼,最南面是图书馆,右下侧是放飞和平鸽的少女石雕像。</b></h1><p style="font-size: 2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PingFang SC'; color: rgb(69, 69, 69);"><br></h3> <h1><b>  图片为砖红色的楼房是教室,向前是化学实验楼,最南面是图书馆。</b></h1> <h1><b> 这是即将拆除的原教室楼的北立面外景(二层红砖建筑),70年代未,将</b><b>走廓</b><b>全封闭的状况。</b></h1> <h1><b> 图片中间的空地,是原养蚕室,学校在布局的整体规划中,为建造教学大楼留出的一片空地。</b></h1> <h1><b> 80年代末,新建设落成的教学大楼。</b></h1> <h1><b>  这是教学大楼南面全景图,大楼正前方有一尊立体的大理石雕塑:身着连衣裙的少女,手捧白色的和平鸽,正欲放飞,像征着放飞梦想和希望……</b></h1> <h1><b> 80年代,正在建设中的学校图书舘。</b></h1> <h1><b> 80年代新建成的学校图书馆。为各专业学生查阅图书资料,提供了舒适优良的学习环境。</b></h1> <h1><b> 80年代新建造成的学校实习场:养蚕育种室。为培养蚕桑专业的技术人才,提供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实习场所。</b></h1> <h1><b> 80年代的学校实习场:桑园实习基地外景。春天来了,桑园中到处可见一派绿郁葱葱的景象。</b></h1> <h1><b>  图片为80年代建成的学校体育场,正在举行师生运动会的比赛场景。</b></h1> <h1><b>  学生宿舍楼此地段原是文革前运河对面的学校是大专校舍,与浒关蚕种场对调的场地。直到70年代初,才交还给学校。之后</b><b>学校开始建造了学生宿舍楼。</b></h1><h1><b> 记得小时候,大约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家就住在大运河对面的学校宿舍区内,直至1962~64年间,居住在运河对面的教职员工,才陆续搬迁至学校内沿毛家弄14号(汪家麟捐给学校的房子)。当年,学校教职员工上下班或晚上参加政治活动,大都乘坐许炳生的摆渡船往返于学校和家属区之间,或者步行绕弯途经南津桥往返。当时的学校家属区都在运河对面,教学区在蚕桑专科学校内。</b></h1> <h1><b> 图片为80年代新建成(五层)5号楼教职工宿舍。</b></h1> <h1><b>  图片是在学校校园南面新开挖的</b><b>淡水养殖鱼塘,为</b><b>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b></h1> <h1><b>  莘园是在19班、20班毕业生的捐助下,学校建造了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庭中有落款)。建筑配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漏空花窗、假山池塘……</b></h1> <h1><b> 90年代学校配置先进的电脑设备,图为学生上课的计算机教室。</b></h1> <h1><b> 90年代,学校配置了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对教学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和改善。</b></h1> <h1><b> 90年代,图为学生在学校新建的语音室上外语听力课。</b></h1> <h1><b>  图片是蚕桑专科学校六友村教工6一8号宿舍楼在建中和建成后的模样。</b></h1> <h1><b>  </b><b>2002年学校正式拆迁,</b><b>回望夕日的校园,已无法辨認。</b><b>这是苏州高新区在原六友村6一8号教工家属楼的原址上新建的两座大楼。</b></h1> <h1><b>  图片为学校搬迁后,苏州高新区政府在原实习场的位置上新建的两座高楼。并新建了一个喷水池的小公园。拍摄时间在2016年间。</b></h1> <h1><b> &nbsp;这</b><b>两张照片是2016年刘长贵老师浒墅关老</b><b>蚕校旧址所拍下的。</b><b>图片是在兴贤路上同一地点同一方向拍的两张照片,时间相隔了40多年(学校南校门外,可见到是現在百润发超市)。拍摄时间大约为2016年间。</b></h1> <h1><b> 90年代,学校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为水产系沈其璋副教授,使用高倍摄影显微镜在拍摄银鱼卵的发育过程。身旁的潘新法老师在一起观察其科研进展情况……</b></h1> <h1><b>  图片为90年代,学生们在为中华之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b></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ont-weight: bold;"> 1995年,学校并入苏州大学,南大门正式挂上苏州大学西校区校牌。图片为是68届15班返校生在新挂校牌的南校门前合影留念场景。</span></h3> <h1><b>  清晨,处处可见学生在校园内晨读的场景。</b></h1> <h1><b>  80年代,因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学校没有合适场所可容纳召开大型的表彰大会,所以只能选择在体育馆外露天召开。图片是</b><b>学生表彰会结束后,</b><b>夏昌明校长与获奖学生在学校体育馆前极其简陋的背景下合影留念。</b></h1> <h1><b>  图片为蚕桑学校首届茶叶专业毕业生合影留念(1978年入学,81年毕业)</b></h1> <h1><b> 图片是1985~86年间学校举办的农艺师培训班,在教学楼前结业合影。</b></h1> <h1><b> 90年代,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地请战斗英雄来学校作报告。图为学生们欢迎战斗英雄来学校作报告的场景。</b></h1> <h1><b>  养蚕教研室的老师(金琇珏、桑前)在桑园里指导学生选摘桑叶</b></h1> <h1><b>  蚕桑专业学生在实习老师指导下,观察壮蚕期家蚕的发育状况。</b></h1> <h1><b>  家蚕育种专业学生在蚕室进行选茧和雌雄蛹分检的实习场景。</b></h1> <h1><b>  水产专业学生在进行太湖银鱼受精卵贮运试验场景。</b></h1> <h1><b> 学校領导深入水产养殖实习基地,看望正在实习的同学们……</b></h1> <h1><b>  生物系学生在摄影选修上实习近距离静态摄影,用以制作幻灯片实验。 </b></h1> <h1><b> 1987一2000年我们曾艰苦地走过。当年为了配合堵鹤鸣教授编制的桑树病虫害防治的科教片,学校电教室的老师们在外出拍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学经费紧缺,曾向在省内蚕桑界丝绸公司的老同学资助了少量的经费。</b></h1><h1><b> </b></h1> <h1><b>  田间地头拍摄桑园全景,却没有升降的机械设备,只能向当地村民家借了大小桌子,叠加一起,再登上后拍摄,就这样历经几年,为学校和省丝绸公司拍了廿余部蚕桑科教片,其中有四部片子曾在中央7套节目播出过(由吳洪兴老师在苏大时制片),图片中的吴洪兴老师正爬到桌子上艰难地拍摄,此场景仅是整个拍摄过程中的其中之一。</b></h1> <h1><b> 副教授金琇珏、骆琦,正教授何毅等在进行科学研究试验中。(图片中还有顾国桢副教授以及桑前和司马杨虎老师等)</b></h1> <h1><b>  学校召开体育运动会。在运动场上,老师们在現场认真地当起了裁判,在画面上有史全良、戴桂兴、谢文煜、贡成良、朱玲珍……</b><b>現在你还认识几人?</b></h1> <h1><b> 在校运动会上,新彊学生在进行背跃式跳高,身影敏捷……</b></h1> <h1><b>  图片是在暑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同学们登上安徽黄山的山峰,尽情饱览袓国的山川美景。</b></h1> <h1><b>  蚕桑专科学科在校工会组织的文艺会演中,蚕桑系老师的男女声小合唱。前排女教师从左到右依次有:毛建萍、金琇珏、胡雨亭、朱军贞、许雅香、张坚;后排男教师从左到右依次有:姚红林、徐世清、蒋剑平、周国华、卫正国、司马杨虎等老师参加。</b></h1> <h1><b>  </b><b>蚕桑专科学科在校工会组织的文艺会演中,生物系老师在</b><b>汪洋副教授指揮下,演出了精彩的男女声小合唱。</b></h1><h3><b><br></b></h3> <h1><b>  蚕桑专科学科在校工会组织的文艺会演中,</b><b>生物系老师的男生小合唱,由朱江副教授拉手风琴伴奏。</b></h1> <h1><b>  图片是学校的新党员师生,在校组织部长谢文煜的主持和带领下,庄严而肃穆地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b></h1> <h1><b>  图片为90年代,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紫卿园配建有树木、花草、假山、喷泉等外景。</b></h1> <h1><b>  图片为90年代,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建成的紫卿园外景。</b></h1> <h1><b>  90年代末,为纪念郑辟疆先生诞生110周年,在校园里建造了郑辟疆铜像,并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此纪念这位对蚕桑事业作出具大贡献,并献出毕生精力的蚕桑界老前辈。</b></h1> <h1><b>  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俩参加了</b><b>郑辟疆先生诞生110周年的</b><b>纪念活动。</b></h1> <h1><b>  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在纪念活动现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送给姐夫的一首诗……</b></h1> <h1><b>  图片为当时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苏州市有关領导,学校参加的领导有喻淑英校长及书记一行人等在郑辟疆的铜像前,庄重而又热烈的氛围中参加了庆祝活动。</b></h1> <h1><b>  费达生老先生观看日本友人白泽干先生带来的相册。</b></h1> <h1><b>  副教授朱德成,余剑洪陪同访校的日本友人白泽干先生参访校园。同时陪同的人员有:费达生、郑声镛、夏昌明等等……</b></h1> <h1><b>  图片为副教授朱德成,余剑洪陪同访校的日本友人白泽干先生一行在学校图书馆交谈中……</b></h1> <h1><b> 图片为日本友人白泽干先生访校时的一组照片……</b></h1> <h1><b> 图片为1991年61届大专毕业生返校活动合影的场景。</b></h1> <h1><b>  图片为68届15班同学返校时,邀请了学校部分老师合影留念。从左到右依次为:</b><b>赵学锋、</b><b>翁荣林、刘长贵、张良田、</b><b>張亚秋、</b><b>沈增学、金秀珏、</b><b>張韬、蒋剑平。</b></h1> <h1><b>  图片为七五届16班同学集体合影留念。</b></h1> <h1><b>  图片为七五届17班同学集体合影留念。</b></h1> <h1><b>  图片为七五届18班同学集体合影留念。</b></h1> <h1><b>  没有特意邀请的六位同学在54年后,居然一个没缺的又相聚了,黑白照是六位同学在木渎灵岩山吳王井边合影。彩色照是六位同学按原位置在苏大草坪边的凉亭合影。54年前后相聚的这种巧合你見过多少?</b></h1> <h1><b>  图片为出席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全体教职工代表,在生物楼前合影留念。</b></h1> <h1><b> 蚕桑专科学校与苏州大学合并后,退休教职工第一次聚会并合影留念。</b></h1> <h1><b>  图片是2015年年末,</b><b>原蚕桑专科学校退休的教职员工,</b><b>在原丝绸工学院的工会活动室前,参加苏大离退休处组织的迎新春游艺活动后的合影。</b></h1><h1><b> 昔日的老同事相聚在一起,除了见面后相互问好外,更有聊不完的话题,一年又一年,相</b><b>聚难更难……</b></h1> <h1><b>  图片为2017年返校的64届蚕桑毕业生,回到苏大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前与生命科学院的老师们合影。他们已近80岁,当时原蚕桑专科学校96岁高龄的夏昌明老校长也应邀参加了校友的聚会。</b></h1> <h1><b>  图片为64届毕业生的陈志平和王培生同学在返校活动现场的场景。</b><b>老同学相見,心情万分激动。</b></h1> <h1><b>  这是68届14班</b><b>毕业五十周年庆,</b><b>于2018年返校活动的集体照。</b></h1> <h1><b>  2017年的这次聚会特为64届校友做了相册集,这是其中一頁,图片中有一張是卅年返校时,龚惜荫校友向原蚕桑专科学校朱炳元校长赠送礼品的场景。</b></h1> <h1><b>  图片为2017年间,夏昌明老先生受邀与两位同姓师生合影留念。</b></h1> <h1><b>  图片为2018年,原先后在蚕桑专科学校栽桑教研室共事的老师在聚餐后合影。</b></h1> <h1><b>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与苏州大学合并后,在苏大医学部下组建了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蚕桑学院的教师大都在生物科学学院。图片为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大楼。目前往届蚕校毕业生返校活动均由该学院负责接待工作。联系电话:0512-65880103</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