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尘 感谢有你

寒塘冷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感恩红尘 感谢有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白玉兰</h3><h3> ——仅以此文恭祝宋文江先生个人书法展成功举办</h3><h3> 岁月不仅会沧桑你的容颜,也会使一些人和事慢慢消失在光阴的两岸,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是你心头深处的朱砂,记忆深处的雕像,始终不会淡出你心灵深处的柔软……</h3><h3> 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养育之恩。但在我生命的旅程中,有一个人,却给了我信任,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整个春天……</h3><h3> 他就是我口中早已习惯称呼的宋老师,原名宋文江,现担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网站总编工作。</h3> <h3>  我和宋老师结识于工作,结缘于文字,而我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虽然深知自己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还是不忘为网站的繁荣而投一些稿件,也算是为单位略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记得那是2015年春天,宋老师给我打来第一个电话,说有一篇我的文字(《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让他眼前一亮,我想,一定是宋老师出于对工作的敬业和对文字的执著才拨通了我的电话,那时我就笃定宋老师一定是一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好领导。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既然是总编,我感觉老师的称呼就很礼貌且尊重,于是我便称他宋老师,而那次谈话过后,我也一直称他宋老师,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他不仅指点我对一篇文章如何构思,如何用运用言语和文字、如何运用修辞、如何开头抛出去、又如何结尾收的回,还不厌其烦地多次亲自给我稿件润色,才使得我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宋老师的润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便更感激宋老师,尤其是宋老师那种圆润、温和的声音和不急不缓的语调让人感觉非常可亲,虽未谋面,但丝毫没有距离感,更没有上下级之间的约束感。第一次通话,我们谈的融洽,我清楚地记的足足有一个多小时。自那次起,我便有一种冲动和欲望,如果此生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拜访宋老师,但不是去拜访领导,而是一位良师益友。当时我并不知道宋老师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给我的印象,宋老师只是一位没有什么仕途脂粉气,且很儒雅、博学多才、吐气如兰的学者。</h3> <h3>  不知我前世在佛前求了多少次,总算苍天不负我。那是2016年7月,局系统内的人事人员到局里去开人事会,上级要求第一天报到,第二天才正式开会,于是我便有可趁之机,走进了局机关大楼,因为从来没去过局里,事先也并不确定能不能够挤的出时间去拜访宋老师,所以一路寻去,终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宋老师时,宋老师极高兴,极热情,亲自给我倒茶,50岁左右的样子,一件米色半袖,短发,头顶头发多少有些稀疏,个子不很高,但最可亲的还是宋老师那种儒雅的神态和炯炯的目光,和我想象中的形象大抵一致,但比想象中更和谒、更谦和、更儒雅。</h3> <h3>  也是在那次人事会的饭桌上,同事谈到网站的事,才有人说宋老师是位大书法家,于是桌上便唏嘘一片,但我没有被震撼到,仿佛我真是先知先觉之人,我的潜意识里,宋老师仿佛就应该是位大书法家,从他说话的语气及神态、谈吐举止等,都在潜意识里透出了一种书法家才有的修养和气质。</h3><h3> 那次出差回来曾在百度上百度过宋老师,在地址栏输入书法家宋文江,很快就可以百度到,但遗憾的是除了简介和书法作品,再没有更多的文字了。早想写一篇关于宋老师的文字,但因种种原因,都没能够,也是我太懒之故。昨天又与宋老师通话探讨文学,才从宋老师口中得知他最近很忙,不只是忙于工作,还有举办个人书法展之事,苦于离的太远,帮不到什么忙,也只能写些简单且粗笨的文字以表祝贺。</h3> <h3>  宋文江,字景阳,号淳青,汉族,黑龙江绥化人,著名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榜书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北京书画艺术院院士,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曾为多部出版物题写书名,并出版个人著作20多部,对中国书法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h3><h3> 纵观宋老师之书法: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磅礴大气,或“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缠绵悱恻,或“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流倜傥,或“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袅娜清秀,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几天 ”一泻千里,或“&nbsp;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马行空,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韵悠远,或“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俊郎飘逸,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脱俗,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荡气回肠,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扑朔迷离。或“诗成惊风雨,落笔泣鬼神”豪放霸气。总之,宋老师之书法,既有笔走龙蛇苍劲有力之势,又有含蓄内敛、灵巧多变之神,大到整幅作品小至每笔每画,无不用心在书写,凡笔墨所及之处,皆笔有尽而意无穷,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神来之笔,隽永灵动,其精妙之处,岂是我一个门外汉所能言及的。</h3> <h3>  后来,只要有去局里出差的机会,我便迫不急待地抓紧一切时间去拜访下宋老师。宋老师于可谓我亦师、亦友、亦兄。每每和宋老师通话都聊的非常投机,每每通话结束时宋老师总不忘亲切地叮咛一句:玉兰,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无论工作上的事亦或个人的事。于是便每每被感动,于是亲情之感也便与日俱增,恰似一壶纯香的老酒,愈久愈浓。一声玉兰,包含了多少大哥般的深情,这一声,除了父母口中的那种亲情感,那么再有就是宋老师了,这声称呼既像一股暖流可温润周身每一个细胞,又如几近枯死的秧苗久逢甘霖一样润心润脾。小时候看到别人有哥就很羡慕,不知道有哥是个什么感觉,现在总算是不枉此生了。&nbsp;&nbsp;&nbsp; </h3><h3> 窗外凉风习习,天高云淡,秋姑娘已以浓墨重彩之态缓缓走来,天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麦浪已透出了隐隐的黄色,玉米棒也挺挺的彰显着雄性的张扬,苹果已在枝头绽放出了笑脸,如果说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那么秋天便是收获硕果的季节;如果说春天是姹紫嫣红还未阁的大姑娘,那么秋天就是丰韵十足的美少妇,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一句诗来: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豪情到碧霄。这不正是宋老师的写照吗?</h3><h3> 遗憾的是即使秃笔亦不足以表达我对宋老师那份真挚的情感,亦师、亦友、亦兄长。</h3><h3>唯愿时光不老,真情永驻……</h3><h3> 仅以此拙文再次恭祝宋老师个人书法展早日成功举办。</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书法家宋文江先生部分书法作品欣赏</b></h3> <h3>白玉兰:笔名寒塘冷月,张家口市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宣化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无论古典与现代。有作品入选《当代网络文笔精华》、《新视野诗文精品选读》、《当代作家文学精品》、《中国冶金地质》、《冶金一局通讯》,部分作品散见于盛京文学网、江山文学网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网站。自知自己的文笔还很稚嫩、很羞涩,但“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喜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