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记忆——我接父母来过年

静馨

<h3>年味记忆 —— 我接父母来过年</h3><h3><br></h3><h3>日子总在忙碌充实中度过,其间不知今夕何夕是常有的事儿,忽有一日,和友闲聊,猛然发现,又到一年年关时,不免有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伤感自心底而生。</h3><h3><br></h3><h3>回想小时候曾是那般得渴望过年,而今却变得敏感畏惧起来,想必和年龄有着很大关系吧,总感觉自己还很年轻,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想日子过得这般快,更不想这么快就老去,孩子还没交待,父母尚需抚养,该尽的义务更没尽完,况且诗和远方还在招手,可怎么眨眼间一年就又到了头儿,自己也是快奔五的人了呢?</h3><h3><br></h3><h3>生于七零后的我,虽没经历过那个食不果腹的贫困年代,但物资也是相对匮乏,那个时候孩子们渴盼过年,哪个不是贪图穿新衣吃好吃还能挣几个压岁钱呢,孩子们小小的心里,哪里知道大人们的苦恼啊,本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们的新衣及压岁钱、待客、出门走亲戚拿什么东西等等,这些确实曾是困扰在大人心底最困难也最实际的问题。</h3><h3><br></h3><h3>在我们老家,有句谚语: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扳柏枝;二十八,去背沙;二十九,装香炉;年三十儿,帖花门儿;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谚语里看出,农家自二十三日起,以后的每天便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要做。腊月二十三,传统祭灶神的日子,是打发灶神上天的日子,也是开启过年模式的第一天,这天,传说灶火爷要上天宫给主家申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烙祭灶饼,供奉灶神上路后,自己才可以吃。记忆中,家家户户灶房墙上那鲜艳夺目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或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之类的小红对联至今仍是记忆深处一道靓丽的风景,对联中央贴着的多是一张从集会上买回的花花绿绿的灶神年画。</h3><h3><br></h3><h3>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只要到了腊月二十三(老家叫小年),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乡亲们也一天天地忙碌起来,家家户户扫房蒸馍煮肉支油锅,巷道里来回穿梭的是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行步匆匆,笑容可掬,碰面说两句就赶紧各奔东西,来不及停下脚步多话几句家常,他们手里多不会空着,有借蒸馍用的笼屉或者用完什么东西需要赶紧归还人家的,当然,归还东西时也不会是空手的,必定要带些自己蒸的包子或者炸的麻糖之类的东西一并归还,一来呢表示谢意,二来呢,还可以籍此“炫耀”一下自己的手艺。孩子们呢,也更是比往日快活了许多,跑东跑西跟着大人乐此不疲,当然了,这腿儿可不是白跑的,时不时会有哪家的奶奶婶婶们递来一些好吃的,几家跑下来,自会吃个肚儿饱圆快乐无比呢。</h3><h3><br></h3><h3>我和小妹呢,在这年关的几天里,也完全像个小大人一样,帮着母亲,干着我俩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打扫卫生、洗碗摘菜帮父母揉面蒸馍包包子、搬动洗衣机洗衣服等等,我俩总是积极搜寻一切可以干的活儿,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一边开心地忙碌着,一边快活地哼着歌儿,此时也完全不用担心说错话做错事儿而招致被打一顿,比如打碗摔跤碰坏哪件家当之类的,要知道这在往日,肯定少不了被我那脾气不好的母亲拿起笤帚狠揍一顿屁股的,而这些天,母亲会尽力压着内心的火儿,选择宽容原谅,因为老家习俗,腊月里不能说脏话,更不能打人,否则全家来年事事都不顺。当热腾腾黄灿灿油浸浸的麻糖或丸子从油锅里捞出时,我和小妹早已垂涎三尺了,母亲先是掰下一小块儿麻糖扔进炉膛里,说是祭灶神,然后才允许我和小妹吃。而这时,也正是我和小妹最期盼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了!</h3><h3><br></h3><h3>吃饱了的我俩,依旧不会闲着,要知道,我和小妹的勤快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寒冷的冬日,屋檐下还垂着一尺多长的冰溜子,我和小妹却兴致极高,屋里屋外地来回跑着打扫卫生,就连窗台外边积下的厚厚的土灰也不放过,要把它们清理得一干二净才肯罢休,室内所有的摆设都要认真地擦一遍再摆放整齐,尽管干到最后我俩都成了大花脸,但望着窗明桌净焕然一新的家,我俩小小的心里颇有成就感呢。</h3><h3><br></h3><h3>父亲呢,自然也不闲着,他有他的绝活儿——做猪头肉。尽管父亲没有学过一天厨子,但他的厨艺相当得不错,尤其他做的猪头肉,在我们村曾是一绝呢。父亲爱吃肉,特爱吃猪头肉,记忆中,每年春节,只要队里杀了猪,猪头必定被父亲买回,曾经看到父亲一手提着一只黑色的猪头进门时,我和小妹吓坏了,一直不敢近前观看,以至于父亲究竟怎么加工它,至今我也没能学会,只记得味道是相当好吃。现在想想,那些个忙碌的日子,真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快乐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也成为脑海中有关春节记忆中最难忘最值得珍藏的一段美好回忆呢。</h3><h3><br></h3><h3>后来我和小妹外出上学,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只留下母亲一人守家。那时的我,便时常思念我的母亲,想她一人在家孤单影只的情形,心里时常泛起一阵心酸。</h3><h3><br></h3><h3>再后来远嫁他乡,每逢过年,我更是怀念在家乡度过的每一个春节,其实,与其说怀念家乡的春节,不如说思念家里的每一个亲人。后来随着小妹的出嫁,按老家的习俗,出嫁的闺女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想想我那盛满童年无限欢乐、虽不富裕却感到幸福温暖的诺大的家,如今只丢下我的亲爹亲娘俩人,他们是多么得孤单寂寞啊,一股凄凉之感便由心底而生。我知道,曾经那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一起过大年的情景再也不会有了。家,只留下父母二人,当我在夫家和一家人围坐一起享受年夜饭时,我便想到了我的亲爹亲娘,他们,一定孤灯夜坐,相对无言,我便深深的愧疚,我甚至感觉是我不孝,父母养我成人,而我却抛弃了他们。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愧疚,令我心痛不已。我清楚的记得,刚嫁过来时,在先生家过的第一个春节,除夕之夜,我,独自一人,默默地走到后院,仰望夜空,看繁星闪烁,思绪万千,不知哪颗星是我远方的亲人?我,想他们,深深地思念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小妹,那时,家里没有座机,更没有手机,我只有,把满腔的思念化为无言的泪水,任它在脸上恣流,先生不见我,出来找我,看我在哭,他,轻轻揽我入怀,帮我一边擦眼泪一边说,瓜,哭啥呢,走,明儿咱回……</h3><h3><br></h3><h3>按照老家的乡俗,大年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刚嫁过来时,日子不宽裕,掰指头算算,老家有三个亲伯伯、五个亲姑姑、两个亲姨妈及几个也必须要去看望的重要亲戚,这样一算,像我这远嫁他乡的女子,一年到头儿回不了几次娘家的,春节既然回去了就必须要去看望一下的,可去哪一家即便在那个时候不也得几十元呀,而这笔开支,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真是囊中羞涩难以付出啊,于是就忍了回娘家的那颗心,回不起娘家啊。现在想想,那时真得好傻,其实,父母亲人哪里在乎你的礼物啊,他们只要看到你健康平安就行,是我,给自己强加了那么多不能回去的理由,在那么好的机遇里,有时间回去却没能回去陪伴父母,直到后来,有能力回去了却再也抽不出时间。</h3><h3><br></h3><h3>父母一生只养育我和妹妹俩女儿,想想父母在一天天变老,我不能把他们丢在老家不管,回家过年,和父母团聚,父母享受的仅仅只是几天短暂的团圆幸福,况且,他们为了我们这几天的停留,得辛苦准备上多少天啊,想想哪一次回家再走,父母不是大包小包地让我们带,他们总担心孩子们在外吃不好,而我们也好像习惯了接受,只是一味的索取,何曾想过要回报父母?想想我们这一走,往后更长更久的日子,父母还不是一样生活在无尽的孤单与思念中?不,我怎么忍心让父母的后半生凄凉无助,我要让我的亲爹亲娘永远得幸福快乐。</h3><h3><br></h3><h3>行孝须及时,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我懂,深深懂得这点。百般劝说下,我终于说服父母,接他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不仅仅是过年,我要永远和父母在一起。我开玩笑说:娘,我嫁给了远方,你就“嫁”给了我,以后,女儿在哪里,娘就在哪里。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我生命,养我长大,教我做人;亲爱的爸爸妈妈,如今女儿能做的不仅仅是养你到老,我更要你们幸福到老开心到老。</h3><h3><br></h3><h3>年,又到了,我又可以和父母一起过大年了,似乎我又回到了过去,记忆中的年味儿又回来了。今儿,恰好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这不,妈妈说她要烙祭灶饼呢,面都和好了,她要烙得香香的,好打发一家之主的灶火爷上天,多言人间好事,初一一大早我们再接它回来,听着妈妈的话,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似乎已经吃到了酥脆油香的祭灶饼,想到这里,我都已经口舌生津了呢……</h3><h3><br></h3><h3><br></h3> <h3>感谢您的欣赏,祝朋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