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因起源于夏,故称夏历,民国称旧历,共和国称农历。它包含了阴历和阳历,阴历(月亮历)记月,阳历(太阳历)记年。一年划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个节气,共二十四节气。</b></h3><h3><b>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黄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发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b></h3><h3><b> 我对太阳影子的运用是在孩提时当牛童,在大山里放牛,没有计时器,只有通过观察太阳光照射人影子的长短,每天用双脚丈量身影的步数,确定收牛时间,从而得知人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下乡当知青时,又知道了节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更加引起我对二十四节气的关注,通过网络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结合近几年各个季节拍摄的照片整理成电子相册,就算我补交的初中地理作业吧!</b></h3> <h3>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表实测日晷(即在平地上竖一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冬至”,日影最短定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节气,到秦汉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已完全确立,并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h3> <h3>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二千多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很多地区只是参考。</h3><h3> 云南玉溪中心城区地处低纬度高原,长年四季如春,但二十四节气还是能反映天气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每年月平均气温,最冷月1月气温8~9℃,最热月7月气温20~21℃,大寒、大暑两节气也是反映冷热气温变化的结点。由于玉溪中心城区处于北纬24°,暑热来得早,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5月;寒冷天气冬至之后才会出现,极端最低气温多在1月,在我记忆里各年极端最低气温中,最冷年份发生在1983年12月27日,最低温度是零下5.5°。</h3> <h3> “立春”是新一轮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也就是干支历的起始。在每年公历2月3至5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是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意味着新一年春天的开始,这时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h3> <h3>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代中国极为重视立春这一传统节日,立春时从天子到民间都要祈求来年丰收,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h3> <h3>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2月18到20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330°时为雨水。意思是祖国大地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北方雪渐少而雨渐多,华中降雨增多,华南、西南受海洋季风影响进入春旱。</h3> <h3> 雨水是冷暖空气交锋明显的时期,天气会忽冷忽热,大家要注意适当“春捂”,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在我的记忆中,1986年3月2日,玉溪还遭受罕见的霜冻、降雪,零下2.5°的低温天气,小春作物受灾严重。</h3> <h3>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到7日之间,太阳运行至345°时为惊蛰。“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呜,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了。</h3> <h3>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春雷渐鸣,万物生长。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雷声,而是气温回升适合过冬的动物生长了。</h3> <h3>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20日至22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0°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h3> <h3> 春分时节,气温回升较快,是万物生长萌发期,也是疾病易发期,要根据个人的状况有选择地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时玉溪进入了风高物燥时节,要做好防火工作。</h3> <h3>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5°时为清明。意思是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春风吹散了雾气,天气清彻明朗,万物皆清洁而明净,正是春耕大好时节。</h3> <h3> 清明具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民间有踏青、赏花、扫墓等习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谷雨后,随着气温逐日升高,人们容易发困,这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把生活节奏适当放慢下来,锻炼身体要以舒缓适量为宜,多到户外空气清新的地方活动,使身心与节令处于平衡。</h3> <h3>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30°度时为谷雨,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前后,玉溪是栽插水稻最佳节令,这时农作物幼苗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古人曰:“春雨贵如油”,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h3> <h3>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45°时为立夏。立夏表示告别春天,盛夏时节的开始,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至此皆大长,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夏天,也是摄影爱好者拍摄青山绿水的最佳季节。</h3> <h3> 夏天已到,气温升高,养生要保持心情好,平和不急躁,早起锻炼身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起居要有规律,调节好精神状态,保持心情舒畅。</h3> <h3>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在每年公历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60°时为小滿。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不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滿前后,玉溪进入雨季,是移栽烟苗的最佳季节。</h3> <h3> 小满时节高温多雨,人体会感觉到湿热,有时会出现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应加强锻炼和调养,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合理运动,保持精力充沛。</h3> <h3>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5日到7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75°时为芒种。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梅雨时节。6月份玉溪进入了多雨季节,此时冰雹天气增多。</h3> <h3> 芒种节气意味着高温、高热、高湿的盛夏即将到来,这个时候在养生中特别需要注意祛湿、清热、解暑,寒湿体质、湿热体质的人更要注意。</h3> <h3>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即北回归线,这天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将折转向南移,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向南降低。离玉溪一百多公里的墨江县城,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见证太阳折转的最佳地方。</h3> <h3> 夏至进入了炎热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饮食以增进食欲为目的,多吃碱性、苦味食物,宜清补。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时进行,不宜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时,适当补充水分,但不能大量饮凉水,更不能立刻用冷水冲头、身,要等身体变得干爽,呼吸变得平稳后,才能淋浴清洗。</h3> <h3>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7月是一年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暑热之中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h3> <h3> 小暑时节进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容易疲劳,更不能忽视养生和锻炼,年老体弱者应“少动多静”。</h3> <h3>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二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20°时为大暑。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是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各种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h3> <h3> 大暑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古人曰“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到头了,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天气要转凉了。玉溪市元江干热河谷双季稻地方,晚稻的栽插要在大暑前完成,大暑过后栽插的稻谷,会因气温下降导致减产。</h3> <h3>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天开始到来,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h3> <h3>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但盛夏余热未消,因此素有“秋老虎”之称,往往白天仍然炎热,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夜猫子们要注意带薄外套</h3> <h3>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50°时为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正午的太阳向南偏了,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h3> <h3>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随着白昼的缩短,睡眠时间也随之增加。由于早晚温差变化明显,肠胃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易出现肠胃病,早晚要增加衣服,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多吃清热安神食物,做到少食多餐。</h3> <h3>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65°时为白露。白露是表示天气已经转凉,夜晚的水汽,会在清晨凝结于地面小草和叶子上而成露水。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h3> <h3>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人们养生保健要顺应节气,避免生气,心胸要开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逐渐增加,但不应疲劳。“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要诀,但“白露不露身”也是民间俗语,适时添加衣被,预防感冒、哮喘等疾病才是重要。</h3> <h3>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80°时为秋分。这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再次出现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逐渐向南半球偏移,北半开始昼短夜长。</h3> <h3> 秋分养生保健重在平衡,情绪最重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早睡早起多多运动,舒展肺气增强体质,多喝白水防凉燥,登高远眺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自然消。</h3> <h3>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8日至9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民间有“中秋过后夜夜凉”、“寒露脚不露”的民谚。</h3> <h3> 寒露以后,随着昼短夜长和气温不断下降,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最应警惕心脑血管病和感冒病,要顺应节气,早卧早起,锻炼身体,确保健康。</h3> <h3>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期。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h3> <h3>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玉溪,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此时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养生保健首要的是做好防病工作,其次是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调养。</h3> <h3>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25°时为立冬。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玉溪则是栽种油菜的时候。</h3> <h3>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应注意防寒,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少辛增酸,预防疾病。</h3> <h3>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日至23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40°时为小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黄河中下游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故称小雪。</h3> <h3> 小雪节气,气温明显下降,在四季如春的云南玉溪,由于受寒潮和强冷空气影响,人们还是应该做好御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的发生,要早睡晚起不熬夜,白天开窗通风,多做有氧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常到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h3> <h3>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6日至8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55°时为大雪。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意思是天气变得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在云南玉溪一般不会下雪,会出现霜冻,人们要做好防冻工作。</h3> <h3>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但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不同项目运动,注意不要在大风、大雾中锻炼。</h3> <h3>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时为冬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在北极圈以北是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h3> <h3>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照射到的太阳最少,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也是最少,但这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的土壤、大气和水分有“积热”,空气中储存的热量还没有完全散失。民间流传着冬至开始“数九”,到了“三九天”才是最冷。冬至之后天气变得寒冷,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会变得更加寒冷。日常生活中要多晒太阳常运动,防寒保暖保健康。</h3> <h3>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285°时为小寒。小寒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了小寒,土壤、空气中的热量散失到了最底点,尽管白天稍长,太阳光的热量略有增加,但实际这是入不敷出的时期,于是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h3> <h3>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在1月9日到17日,属小寒节气内,这时大气中的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更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不过玉溪是观赏油菜花的好时节。</h3> <h3>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至21日之间,太阳运行至黄经300°时为大寒。进入大寒后,由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向北移,阳光照射增长,气温有所回升,但这时寒潮南下频繁,也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北方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玉溪确是鸟语花香了。</h3> <h3>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一般年份大寒没有小寒冷,小寒节气前后是气温最低的季节,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这与当年大气环流形势有关,还与相对比较强的冷空气出现在哪个时段有关,出现在1月上旬,小寒就偏冷,出现在中旬,大寒就偏冷。大寒和大暑一样,都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是指寒冷程度深的意思,并非最冷,或者说寒冷的冬天到头了,天气就要回暖,大寒后就立春了。</h3> <h3> 2019年、2020年节气时间表根据网络整理,供其参考。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非是正圆形,而且地球绕太阳的轨迹受宇宙星系影响,人们测算的二十四节气的时间与实际会有误差,具体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会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般由专家测算,中国是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摄影:山峰云、申莉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配乐:网络《四季童歌》</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谢 谢 欣 赏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