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儿时赶年集

张玉军(潍坊)

<h3>文字:张玉军</h3><h3>图片:网络</h3> <h3>过年,对于 儿时的我来说,是相当诱人的。</h3><h3>“腊八节”刚过,孩子们就开始盼着赶年集了。或是踏着厚厚的积雪,或是盯着刺骨的寒风,步行十几里地,高高兴兴地随大人去赶集。</h3><h3><br></h3><h3>远远地,听到鞭炮的声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拽着大人直奔鞭炮市。呀,人山人海,鞭炮成堆,卖主站在自家大车上,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挂长长的鞭炮,竞相燃放,这边鞭炮震天响,立刻有一排人浪奔涌而来,那边不甘落后,有一挂鞭炮炸开了花。硝烟弥漫中,爆竹的巨响使孩子捂起耳朵,拥挤的人流让大人叫苦不迭,最后大人才在我们的纠缠下,掏出几块钱买上几串鞭炮,却依旧舍不得离开。等一挂大鞭放完,地上会落下几个炸灭引信儿的,大家蜂拥而上,争抢起哑鞭来……</h3> <h3>依照习俗,赶年集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到集市上“请灶王”。拿出几毛钱买一张印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神像的画片,明明没钱不给,却偏偏还要说“请灶王”,倘若有小孩子不懂事说了“买”字,准会遭到大人一通瞪眼责骂。当然还要买好辞灶的贡品,备好一种甜食——黏黏的“糖瓜儿”。</h3><h3><br></h3><h3>待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辞灶仪式上,贴上灶王像,旁边贴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点上香烛,供上糖瓜儿、栗子、花生、大红枣等。贡品多是甜味的,既有希望灶王爷升天到玉皇大帝那里稟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用糖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h3> <h3>来到年画一条街,让人敬仰的伟人像,浓墨重彩的风景图,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当然,最吸引孩子的,还是成联的年画故事,如《白毛女》、《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白蛇传》等,在买不起小人书的日子里,这绝对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精神盛宴。孩子们如饥似渴,大人们可不耐烦了,备年的任务重着呢。孩子拽不动,就各忙各的吧,这时大人掏出了备忘录:土豆、山药、芹菜、松莪、猪肉、糖块、糕点、过门钱,一样都不能落下。那时还没有蔬菜大棚,除了自产的萝卜白菜葱,能够买到的蔬菜少得可怜,猪肉也就买上三五斤,还要一再讨价还价,毕竟囊中羞涩啊。那时的糕点多是散装桃酥,走多少家亲戚都事先预算好的,称上十斤八斤的,回家后赶紧收起来,以防孩子偷吃。</h3> <h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年集,几乎没有买成衣的,有的只是当地供销社摆出的布匹摊位,顺带销售头巾、帽子、鞋袜。过年的新衣服这时候差不多早已扯布做好,买上一块好看的头巾或是一双新袜子,就能让女孩子喜欢好一阵子。而让男孩子垂涎欲滴的,就是集上的特色美味了,你看那一串串亮晶晶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咬一口酸甜可口,让孩子们欲罢不能;那围满了人的爆花机慢慢悠悠地旋转着,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那酥脆香甜的玉米花让孩子们先尝为快,那可是开在贫瘠土地上的幸福花朵啊!倘若你年终考试考的好,或是主动给大人帮了忙,乖巧听话,大人还会奖赏几块糖果给你。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把糖放入口中,甜中带香的味道迅速弥漫开来,那一定是天下最美的味道吧。慢慢含着吃,为的是让甜味在嘴巴里多停留一会儿,糖块在口中来来回回,碰撞牙齿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多么美妙!</h3> <h3>赶年集都是行色匆匆,根本没空闲聊天,却还是买了这忘了那,或是要买的东西太贵不舍得买,于是只能在剩下的几天里继续赶集“补漏”了。有的地方把除夕前的最后一个集称作“穷汉子集”,说的就是有些人天天赶年集,却总是嫌价钱太贵不舍得买,只能等到最后去集上“捡便宜”了。</h3><h3><br></h3><h3>当昨日的清贫被今天的富足取代,如今的年集依然熙熙攘攘,但人们的脸上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因为遍地的超市无时不在欢迎你,网上眼花缭乱的年货节正办的如火如荼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