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岁月 精心育人————记405厂子弟校教师

江河水

<h3>作者:李 再 蒿</h3> <h3>  那是1994年6月6日,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服从组织安排,怀着难舍的心情,离开了劳动服务公司,跨进了原厂子弟学校的大门。这期间正好经历了工厂生产经营下滑,经济逐步陷入困境,职工经济收入减少的艰苦岁月。</h3><h3> 对于办学,经费的投入至关重要。记得当初,教职工的工资,按人头标准的月平均奖金工厂都能按时发放。1995年用于校舍维修的改造,购置教学实验用品和办公用品的教学经费实际拨入达十六、七万元。之后随着工厂经济效益下降逐年减少,即使算得很紧的计划指标,也是写在纸上而无法兑现。尤其是1998年、1999年工厂最困难的时候,职工的基本工资都不能及时足额发放,教学经费更难上加难。有的年份全年好不容易才弄到几千元,校舍漏雨,桌凳坏了无法维修,只好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几乎全部用在教学上。</h3> <h3>  面对如此困难的办学条件,我们的教师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坚持工作,即使在工厂累计拖欠三个多月工资,有的车间关了门工人不上班,并且经常停电、停水、停气的情况下,学校教学工作照常运转。教师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不能误人子弟。</h3><h3>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从末耽误学生一节课。有时停电点着蜡烛照常上课。他们把传道授业解惑看成是自己神圣的天职,当做是为职工分忧、维护工厂稳定,造就四化新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h3> <h3>  为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深入理解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教学,认真辅导,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认真做好考试后的总结讲评工作。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反复讲,并注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启发诱导,激发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功夫。</h3><h3> 尤其是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老师,升学考试激发出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更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为了争创一流成绩,他们找学生交心谈心,结合实际分析情况,找差距,添措施,鼓干劲,抓落实,集中讲解,个别辅导,校外家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正常教学外,还争分夺秒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尤其是每天下午未安排课程的第三节课,竟管不计算工作量,却成了各科教师争抢的焦点,用以给学生解惑答疑或是拓宽加深本科的知识范围,让学生多学一些,学好一些。</h3> <h3>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活水。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那些年,一直都有不少的教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重庆、江津两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优质课、学科竞赛活动和函授学习。1999年就有九名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或西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专科升本科的函授学习。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有的被评为“优秀学员”。通过这些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h3> <h3>  “教师就是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你身居斗室,想着替国分忧,你两袖清风,时刻为学生操劳。”胡耀邦同志讲这段话,我感到正是我校教师的真实写照。论工资及福利待遇,这期间我校教师一般就是三、四佰元,个别几个稍高一点的也不过五佰来元,不要说远远比不上地方学校同等中、小学教师,就是附近几所同系统的厂办校教师也比我们高得多。在如此菲薄的物质待遇面前,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全心全意献身于教育事业。</h3><h3> 我校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高级教师周道蓉同志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有方,是我校数学教学的一张王牌,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她送走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批,始终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溶注到学生的成长中,受到大家的好评,堪称为教学成绩显著,师德高尚的好教师。</h3><h3> 六五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的高级教师严太华同志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经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为江津重点中学和国家高等学校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当他得知学校为完成工厂下达的内退减员指标遇到困难时,顾全大局,主动从教学岗位离岗休养,为学校分忧。他这种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令人敬佩,是我们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美德。</h3> <h3>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少人为钱所迷,见异思迁,下海寻求高收入的司空见惯。我校教师心系学生,泰然自若,不为所动,保持了相对的稳定。</h3><h3> 时任中学部教导主任的郭慧同志,别人为她联系好了待遇高、生活条件优越得多的其他学校,因工作离不开而毅然留下工作,认真履行自己职责,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h3><h3> 还有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夏训芳、刘德芳、丁相容、陈凤仙、蔡先慧、张志贵等同志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敬业爱岗,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晚睡早起,时时为学生着想,事事为学生操劳,象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象犁铧那样磨损自己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直至站完最后一班岗。</h3> <h3>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我校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学生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获国家、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市各种奖励120余人次;每届毕业生的平均分、优生率、合格率大大高于江津市的平均水平,每年中考考入江津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名列前茅。</h3><h3> 尤其是1996年,附近三所厂办校共考上江津一中13人,而我们一所学校就考上14人。即使是较困难的1998年,全江津市14所厂办校共考上江津一中24人,我校就占7人。与办得较好的几所厂办校相比,五科之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各科人平均分我校都高于他们。其中物理、英语分别高出6.4分和5.6分。</h3> <h3>  “天公酬厚道,人民重功臣。”学生家长给学校送来了“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倾满腔热血育四化新人”的大红锦旗。国家高考新生录取后,江津一中给我校送来了喜报。江津市教委1995年授予我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三等奖;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授予二等奖。全市100多所中学获二等奖的仅8所,厂办校中唯我校获此殊荣。同时还被江津市教委评为“先进单位”。工厂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重点考试后奖励伍仟元,1996年被工厂评为“先进集体”,1998年校党支部同时被工厂党委和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h3> <h3>  回顾过去,着眼未来。不忘记昨天,更珍惜今天。过去在工厂艰苦的岁月,全校教职工们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要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