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王雨涝出生在前旗小佘太镇大十份村十四份组。小佘太因常年干旱少雨,父母为他起名雨涝,希望雨水充沛生活富裕。
王雨涝20岁当电影放映员,40年来从未间断。他的执着,感动了远近的乡亲。荣誉也接踵而至:2009年荣获前旗电影放映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奖一部电影放映机;2012年被授予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前旗三级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3年被评为全区学雷锋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感动巴彦淖尔人物。<br></h3><h3></h3> <h3></h3><h3>失败的第一次放映
1970年9月,王雨涝被小佘太人民公社选拔为电影放映员。在那个生活水平很低的年代,放映电影每月有33.5块钱的工资,这是一份光荣而让众人羡慕的职业。
1970年9月25日晚上,王雨涝第一次为乡亲们放电影《打击侵略者》,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早早赶来,天刚黑,就来了400多人。他和另一位放映员将机器架好,哆哆嗦嗦地启动机器。当画面投到银幕上时,图像是倒着的还没有声音。王雨涝咋捣鼓都不行,急得满头大汗,电影终究还是没有放成。有社员说他:“看你挺机灵的,还学了好几天怎么连电影也放不了?”在一片埋怨声中,沮丧的王雨涝收拾起放映设备赶着毛驴车逃回宿舍。
当天晚上,他和同事一遍遍寻找原因,反复折腾了一夜也没找出原因。第二天,王雨涝给前旗电影管理站的技术员打电话请教才找出原因,原来是他把片子放反了。<br></h3><h3></h3> <h3></h3><h3>40年从未间断放电影
自从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后,王雨涝不断学习和请教有经验的师傅,阅读放映技术手册,学习保养知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实际操作,他再也没有出过差错。
只要听说王雨涝到生产队放电影,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就骑驴、骑马、步行、赶胶车赶来看电影。他赶着毛驴车走村串户,每天晚上走两个村子放映两场电影。三伏天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三九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每次放映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王雨涝至今清楚地记得1976年放映《伟大领袖毛主席永垂不朽》《周恩来》这两部影片时的情景,看的人个个泪眼婆娑,自己也是泪流满面。
当时,小佘太有的生产队还没通上电,王雨涝就想法设法借来发电机为大家放电影,从没有让乡亲们失望过。1977年,《三打白骨精》和《洪湖赤卫队》是全国最火的两部片子,片子紧张,王雨涝就从包头租来片子,用20天的时间为小佘太40多个自然村轮流放映了一遍。<br></h3><h3></h3> <h3></h3><h3>王雨涝热爱自己的职业,条件再艰苦他也坚持走村串户,从未因个人原因间断过放电影。1983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社放映队解散了,王雨涝下岗了。“没有收入我认了,没有电影绝对不行。”王雨涝抹了一把泪说,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花1200元买下了公社的那套放映设备,自带干粮依然走村串户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放电影。当时租一部片子5块钱,到1985年就涨到了15元,按天收费。
执着的放映人生 逼得妻子要出家
王雨涝不挣工资了,天天赶着毛驴车贴钱放电影,也没时间顾及地里的营生。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要钱,三个孩子上学要钱。一家5口人的生计全落在妻子一人肩上,她打里照外从早忙到晚,但地里的收成总是和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委屈的她嚷着要出家当尼姑。 王雨涝知道亏欠妻子很多,但又不愿意放弃放电影。他包了100亩地,秋收后偷偷地藏点私房钱,私房钱就是他一冬天租片子的租金。
1993年,投影录像发展迅猛,王雨涝东拼西凑了7000元从包头影剧院购买了一套人家退下来的放映机,仍旧租片子给乡亲们放映,还骗妻说这套设备是政府奖励的。当时每部片子的租金涨到几十元了,每个月要放映十几场,虽然电影院有时也会给他开绿灯,租10天片子按5天算,但他仍感到很难承担。王雨涝直到2008年才还清7000元的借款。
2008年王雨涝用上了数字电影机,他总是根据农牧民需求选些正能量的片子,还会插播些科技种植、养殖技术的内容,受到农牧民的好评。暑期会为孩子们选些适合他们看的片子,一部《背起爸爸去上学》看得孩子们哭成一片。<br></h3><h3></h3> <h3></h3><h3></h3><h3></h3><h3>王雨涝的坚持得到村民的认可,也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2009年,前旗放映发行站给王雨涝奖励了一部F16甘光放映机;2016年,自治区精神文明办协调内蒙古电影集团公司给王雨涝奖励了一部数字放映机。
他放的电影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雨涝每次谈起电影都有无法割舍的情感,讲到动情处,忍不住泪水涟涟。
小佘太中心校有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赵文军说:“我教书40多年,有很多次离开小佘太的机会,但我没有,因为这里民风淳朴个个尊老爱幼。”说起王雨涝,赵文军赞不绝口。王雨涝放的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全国道德模范全二平、全国劳模任永亮、自治区党代表陈栋、照顾生病老公40多年的苗二兰巧,都是看王雨涝放的电影长大的。<br></h3><h3></h3><h3></h3><h3></h3> <h3>王雨涝从赶毛驴车放电影到骑三轮车再到现在的电动三轮车,他也算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一直前进。“我们也从孩童看着他放的电影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中老年人,从来没见过像王雨涝这样热爱放电影的人,全村人都佩服他。现在的他,一边放电影一边在培养接班人,他说,文化大繁荣离不开电影,农民也需要看电影,我要把农村电影一直演下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