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叙说一篇对话文稿-----任中恒</h3><h3> </h3><h3> 腊月二十一那日,我被华夏诗词论坛里面龙江出去的诗人王晓凯的浓浓乡情所感动,引起对小凯家乡柞木岗的兴趣,我一查地图,他的家乡坐落在雅鲁河南岸,我知道那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优秀的地理位置为马背民族依水而居提供了最佳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促成了当地土著民族顺利生存发展及其多次崛起。契丹人的后裔书写了雅鲁河的辽代的社会文明。现在,从雅鲁河南岸向北岸眺望,山岗陡起,青山迷障,壁垒深严,如同一道可依靠的屏障。隔河二十里外,鲁河乡政府西部砖厂,哪里曾在七十年代出土一座辽墓,它,把雅鲁河流域契丹人统治及其居民定居的历史定格在1000年前。2010年笔者与富区的文化局局长张书君、龙江三中历史教师李昕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追索、细致的考证。为证实雅鲁河曾经的文明,千年的往事,写出了几篇对话文稿。分成七个部分,我们三人分别聊述自己的见解和探析。一晃九年过去了,今日再挂网上,就是回顾龙江往事,供茶群里同仁余饭后解闷。从今日起每日挂一节,腊月二十九挂完,也算是对小凯和往事茶亭网友的一份敬意,祝大家因此过一个引以自豪春节假期。</h3> <h3><br></h3><h3> 任中恒:在上个世纪全国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中,嫩江流域的主要干流雅鲁河附近龙江县鲁河乡砖厂为增加乡级财政收入,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砖厂应运而生,供求热络,生产干得热气腾腾。1990年春天砖厂在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时的取土人员认为这是一个与其他坟墓有着不同民俗的墓葬,因此上报到了县文物管理所,县文物管理所先后两次邀请相关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被确认为这是一座辽代中晚期契丹人的墓葬。</h3><h3> 李昕:辽代中晚期大略可以确定是在1065年至1125年这60年的时间内。(辽先期907——970年,辽中期是从辽代第五个皇帝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970开始——1065年,辽晚期从辽第八个皇帝道宗耶律洪基改年咸雍元年1065年开始——1125年)辽中晚期正是大辽从兴盛走向末落的历史时期,也是女真人从一个弱势的附属民族,通过积极整合北部部族,凝聚族群力量,走向聚合兴旺,高举联宋反辽大旗,出兵反辽灭辽,最后灭掉北宋的重要历史时期。</h3><h3> 张树君;龙江县鲁河乡砖厂的地理位置是在雅鲁河河谷从兴安岭走来,进入嫩江平原的初始地,雅鲁河从兴安岭腹地博克图发源,涓涓小溪汇成汹涌激流从大山里涌出,到了龙江县这个地界河床也宽敞了很多,水面已平缓了许多。从北岸的鲁河乡到对岸的后大巨宝河道平原,宽有20余里,而且越往下游越宽,到了龙江镇已溶进广阔的嫩江平原。雅鲁河全长395公里,从西北向东南贯串了龙江10多个乡镇,在龙江县流程为114公里,在龙江东南的华民乡、莫呼村流入嫩江。这一带历史上大树君;龙江县鲁河乡砖厂的地理位置是在雅鲁河河谷从兴安岭走来,进入嫩江平原的初始地,雅鲁河从兴安岭腹地博克图发源,涓涓小溪汇成汹涌激流从大山里涌出,到了龙江县这个地界河床也宽敞了很多,水面已平缓了许多。从北岸的鲁河乡到对岸的后大巨宝河道平原,宽有20余里,而且越往下游越宽,到了龙江镇已溶进广阔的嫩江平原。雅鲁河全长395公里,从西北向东南贯串了龙江10多个乡镇,在龙江县流程为114公里,在龙江东南的华民乡、莫呼村流入嫩江。这一带历史上大都是契丹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属辽泰州20牧场范围,虽然解放后有大量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流民迁徙而来。但是有的村落至今仍然以达斡尔人为主体。华民乡的莫呼村至今全村90%的人都是达斡尔民族。鲁河砖厂在雅鲁河北岸,南连空旷的河道,北依丘陵漫岗,西邻辽金边墙(金长城)和兴安高山峻岭,东望无际的嫩西平原,依山傍水,水草丰美,景色宜人。雅鲁河润育了这块土地,造就了美丽的环境,滋养了不息的生灵,使这里的文明不断绵延。</h3><h3> 任中恒:这个墓只是龙江县众多个被毁的辽墓之一而已。从50年代这里大量涌入外来人口以来,开荒垦田,毁林造地,拓路设渠,整坡扩场,增设村落的活动,60多年来从未停息过,有许多古墓已被损毁。通过专家勘察,有的辽墓被确认。在《考古通讯》1955年第2期新刊载了朱国忱等《黑龙江省朱家坎镇(龙江镇)发现辽墓》的文章,1987年《北方文物》第二期,金铸发表了《黑龙江省广厚二村辽墓群》一文,1989年在这个刊物上,付惟光、金铸又发表了《黑龙江省龙江县合山乡</h3> <h3>西甸子辽代石室墓》等一些对发掘辽墓的报导和研究性的文章,都说明嫩西这一地区,是辽朝契丹人的早期居住范围和生存繁衍的地域。鲁河砖厂辽墓的发现对研究嫩西地区契丹人向达斡尔人转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对我们认识嫩西地区契丹人活动范围,牧、猎、畋、渔的整体状况、衣着装饰的演变有了较清晰的判断依据,使我们对900多年前契丹人文化生活的探究都有重要线索。</h3><h3> 李昕:鲁河砖厂的契丹人墓葬形式与原始契丹部族的丧葬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变化,主要改进是这个墓葬已吸收了汉人、蒙古人、女真人的一些丧葬的风俗,比如土葬的方式及随葬品的品种,大都与汉、蒙、满人相差不多。据史料记载契丹人在隋唐之前死葬方式大都采取树葬的方式,就是人死了以后,把尸体抬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把尸体挂在树上的丧葬方式,这种方式后来有人叫树葬或天葬。</h3><h3> 张树君:历史资料确实有这样丧葬方式的记载,契丹早期的史记载和传承的方式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h3> <h3>任中恒:鲁河砖厂辽墓是长方形的墓坑,长约2米,宽约1.5米,未发现棺椁的痕迹,是一种土葬的方式。估计这个墓是没有被土直接压在死者身上的,墓坑上方肯定有石板一类的东西蓬着,使这个墓里面的死者有一定的空间,不然的话不能在挖掘后展现出“颜色鲜艳的绸缎长外衣,绿色有花纹。出土后见风颜色变暗紫色,随风化即成碎片”的现象。死者身上穿着五件套,如果900多年被土石压着,早已被土侵蚀得十分干净了。另外在民间早已有黄土不压脸的俗定,900年前大凡也会如此。李昕:刚才你描述的死者身上的衣物和颜色和我们现代的蒙族传统服装很接近,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装束也有共同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蒙族人、契丹人、女真人这三个北方的强悍民族在丧葬服饰上相互借鉴,互通习俗,从民俗文化上同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不是考古专家的论证和确认,这个墓一般人很难说出他是北方那个民族的。</h3><h3> </h3><h3> 张树君:专家通过勘察,对遗物的分析检验及最后对死者民族归类确认,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考古界对任何一个结论都不能无凭的妄加定论。他们是从墓葬中清理出的随葬品中,寻求各种物品承载的资信,通过比对、研究、判断及多名专家形成共识后,才确定墓葬的年代起止时限和墓中人的种族。在清理该墓时发现陶器、铁器、银器、骨器、铜器50余件。其中陶器有陶罐、瓜棱罐、泥质黑陶器。铁器有短剑。银器有剑鞘。骨器有骨鸣、卜骨。铜器多为带扣、铆钉,马具饰品、刀鞘饰物。这里面的很多信息和遗物都与内蒙东部、辽宁西部发现的辽代契丹墓是相同的,墓中出土的较多的鎏金马具饰件和瓜棱罐都与契丹人中晚期随葬品的特点相同,器物形状也十分接近,与清中晚期的达斡尔人生活习俗相同,他们的用品、用具都深深的打上了契丹人的传统印迹,因此被认定墓葬时间为公元960年——1125年,墓中人为中老年男性契丹人。任中恒:从出土的物件中透露出几个重要的信息,首先是关于大辽中晚期契丹人的穿着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出土的墓葬人衣物上看,历史记载上传统的“皮毛以衣”已发生了改变,身着有花,有纹的绸缎已经代替了兽皮。其次是也让我们通过这个现象看到了“绸缎纺织业”的水平已与当时的宋朝无差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以织纺出较多的花样、较高的印染成色和水平。再次是“绸缎的流通”交易已很普遍,绸缎已不是稀缺珍贵的物资,流通的渠道也很畅通,嫩西地区已有完善的商品流通场所。现在据我们推测,现在的富拉尔基西部的罕百岱、虎尔虎拉及北部的梅里斯都有可能是当时纺织品流通的交易重要集市。李昕:公元1000年到1125年这125年正是北宋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都城东京现在的开封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埠之一,</h3> <h3>店辅林立,八方人物,辐辏而至,交易繁忙。北宋画家张择瑞所绘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河西岸清明时节的人市景象,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氛围。但鲁河砖厂辽墓展现给我们同一时期嫩西地区,活跃的物资流通商品贸易已与中原有了很好的衔接,我们所谓的漠北也在学习先进,吸收了较多的大宋文明。只是当时嫩西人未能有张择瑞一样的人留下一幅画卷让我们来知晓那时的状况。</h3><h3> 张树君:从这个墓地的区域上看,它也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这里是一个军事缓冲区,虽然在以前时期蒙古人的前辈室韦人大都从雅鲁河谷向东进发,到嫩西地区抢掠财物。但是在1060年这里已成了强大的契丹人地盘和大辽国往岭北附属国方向的重要通道。室韦人多已臣服,不敢轻举妄动或有其他不敬行为。这里西距布特哈还有80里,辽边壕30多里,这时的大辽边界已延伸至岭北,如有战事或外族入侵及其他风吹草动,很快就会狠烟升起,透过雅鲁河谷,快马驿传这里,人们就很快会知道讯息,给此地军民的进退留下充裕的时间。另外与东部的州府较远,这里距当时的大集市梅里斯130余里,与辽长春州(达虎城)即现在的吉林扶余有400多里,与辽泰州有120余里,室韦人贪图的目标是州城和商埠,而不是这里河道山岗。因此,这里相对安全,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太平无事。这里的契丹人不管是牧、猎、畋、渔都宁静的生活着,因此他们才有心思对一个死人进行的精心礼葬。</h3> <h3>c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往昔(三)</h3><h3><br></h3><h3> 任中恒:通过辽墓我们基本可判断嫩西地区的契丹人从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已经转向了猎牧畋渔多种生产方式和固定的居住状态,也是一个半军半民的军民组织,在雅鲁河下游两岸,已有契丹人种田的记载。《金史婆户火传》记载“天会二年(1124)降金的乌古迪人临居庞葛城地和原居住契丹民分授所徙乌虎里”。 “契丹人一部分在嫩西经营农业生产,一部分听任力占射,保持原有游牧方式”。即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或牧。</h3><h3> 李昕:这里其实不是契丹人最早的居住地方,只是在辽初时被辽主委派这里来牧马的人,他们到这里开辟马场,与此地人鄂温克人相邻,契丹的老家在辽西松漠,这里只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今天发现这些坟墓,葬于兴安岭与嫩江平原的过渡带上。死者的儿孙们把一个为国死去的牧马人用“脚登着河谷,头枕着山梁,仰视着东南,遥望发源之地,不忘松漠辽兴之时”,来寄托着契丹人对家乡的期盼和追念,让后人看到了这些背井离乡,守土戍边,为国尽力的契丹人对原故乡生死不忘的民族情感和忠君爱国的民族气节,那种无声的眷恋之情和不离不弃的坚守意志。让后人为之心酸和动容,使我们不由自主的联想起“红尘多少奇才,青史几番春梦”的联句。</h3><h3> 张树君:据专家考证嫩西地区900年前就有人在较小向阳之地开展农耕业,鄂温克人、契丹人种植粟、黍、莜、稷、豆。粟就是谷子,成品就是小米。北方人应视为重要食物之一,营养价值很高。黍即粘谷,成品叫黄米,后来把粘玉米及其他糯性食品也列入这一称谓。莜即燕麦,是生产啤酒的原料,早人也吃燕麦饭。稷是大粒的谷子,比小米粒大,无贴性,现在达族人、满族人们吃稷子米饭炖江渔,是一个民族特色饮食。豆就是现在的饭豆碗豆等。这些作物大都产量低,只能做为契丹人食谱中的一部分,50%以上的食物应来源渔、猎、牧,吃鱼、吃麝、野猪、野兔等及其自养的牛羊马肉是另外的主要食品,麝粥、马肉干是契丹、达斡尔人的最爱,现在仍然保留着这一民族风味传统小吃。<br></h3><h3> 任中恒:这里的契丹人虽然也有一小部分从事的农田耕作,但那时的农业并不发达,生产工具及设施非常原始,丰欠无常,凭天而收,不能成为有保障的食物来源,粮食只能做为一种补充食品。但是,历史和事实说明这里最早的拓荒人无疑就是契丹人。他们是我们嫩西农业生产的开拓者,嫩西粮仓的奠基人。90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了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粮食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粮食流通节点。其中龙江、富拉尔基、梅里斯、甘南、讷河、莫旗、阿旗、嫩江等市县区粮食总产占黑龙江省的四分之一多,年总产在2000万吨以上,契丹先民开垦了这块处女地,我们这一代人把它变成了繁荣富饶粮食主产区和“拉不败的粮窝”。每年源源不断的向国家</h3> <h3>及其它省输送800万吨以上的粮食。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平衡全国粮食供求,出口创汇、应急救灾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块土地曾流淌契丹人的汗水和鲜血,他们也为保卫他们这个“第二故乡”付出了许多生命。兴也罢,亡也罢,几百年来整个民族都在历史中蹒跚,亡国后一大部分向西长途跋涉,其余四分五裂。虽然600年前民族走到一个终极,人们在明朝以后发现这个民族整体消失了,今天只滞留在和散落这里的星星点点的孤坟,与隐匿民族称谓的达斡尔人孤独的守望着不息的嫩江和雅鲁河水,真有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感受。900多年来埋在这里的忠骨及其后人,已经“错把他乡当故乡了”, “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h3><h3> 李昕:这个民族不是消失而是大多数与其他民族融合,极少数实现变异。到了金中期金世宗时期,契丹人则与合居住在这里的女真人融合成以后的锡伯族,人们都说契丹、女真结合产生了锡伯族,这个民族是具有契丹、女真双重的血液,无法分清谁是女真、谁是契丹,这也是大金国消灭契丹人的一个重要手法,使其在民族融合中自生自灭,无法恢复其强势的地位,淹没在多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h3><h3> 张树君:契丹人不是全部被女真人融合了,有的也被蒙古张树君:契丹人不是全部被女真人融合了,有的也被蒙古人、汉人融合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的契丹人民族称谓改变,为后来契丹逐步变异为达斡尔人保留了血脉和种子,留下嫩西河边香火缕缕,炊烟袅袅,同时也保留了他们先人“契丹”的很多传统和爱好。善骑射、精渔事、通制造、巧柞纺、爱火药、信萨满、常卜骨等都给契丹人转变为达斡尔人留下了的深深印迹,成为了民族传承中抹不去的存留遗迹,也成为我们追逐契丹人踪迹的重要线索,只要我们耐心的研究,明代后契丹人与达斡尔人接轨的过程,终究有一天会被我们发现清晰的传承脉络“化蛹为蝶”的变异方式。<br></h3> <h3>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往昔(四) 任中恒:从墓中的遗物中也可以传递出另一个信息,即占卜,占卜不仅在契丹人中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在汉族中也有较多的人相信占卜术。其它道理很简单,就是相信天神的意志。占卜现在仍在通行,占卜与在佛堂里摇竹签、足球场上开赛前裁判员抛硬币、小孩子玩剪刀、石头、布都具有同样的性质,就是用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定吉凶,它的共同特点都是拿人为的随机组合,模拟天道人事的随机组合,以“展示机运”、“天的意志”、“神的旨意”,来对人的决策进行引导。李昕:过去在农村,娱乐活动很少,50——60年代没有电视机,其他可参与的娱乐活动也很少。因此,农村的女孩把一面凸一面凹的羊腿骨做为卜骨玩具,一手向上抛出布口代,一手抓起同凸同凹同侧的卜骨,向上一抛四种选择,玩法相当普及,乐此不疲。男孩子则打冰嘎、玩曲棍球、溜冰、滑雪等活动,这些都传统与达斡尔人习俗相似。在很多游戏中与占卜相关,比例跳大神、看阴阳宅,供奉孤、黄、蛇仙等与生活相关的占卜迷信活动比比皆是。</h3><h3> 张树君:很多占卜跳不出两大类,一类就是一反一正,一阴一阳,非此即彼,主要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一个猜字,另外一类是每一次都有比1%更小的概率一样,来创大运,瞎猫撞上个死耗子的搏,占卜古今都一样就是“蒙人”。现在的卜即是搏,搏彩业很兴旺,但决不是古代的“一揭两瞪眼,非此即彼”。现在双色球虽然也是中与不中两个方面,但是它前区33选6后区16选1,前区第一个球有33种可能,树君:很多占卜跳不出两大类,一类就是一反一正,一阴一阳,非此即彼,主要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一个猜字,另外一类是每一次都有比1%更小的概率一样,来创大运,瞎猫撞上个死耗子的搏,占卜古今都一样就是“蒙人”。现在的卜即是搏,搏彩业很兴旺,但决不是古代的“一揭两瞪眼,非此即彼”。现在双色球虽然也是中与不中两个方面,但是它前区33选6后区16选1,前区第一个球有33种可能,第二个球有32种强能,依此类推第6个球也有27种可能,他的机率为千万分之一,“猜”和“蒙”是卜和搏主要表现,这里决不会出现神机妙算,买彩的人大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就是卜和赌的共同特征,彩票的成败在告诉人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道理。全国每次双色球的收入大约2.4亿元,而中头奖的只有3——5个人,其概率为六千万分之一,但是巨额的赌彩切实在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彩票站里一步登天的春秋大梦每人都在做,发财的捷径每人都争先恐后的试。但是把一卜一赌当成自己的一种事业的人越玩越大,下注越来越多,到头来只能倾家荡产!如果只是把玩彩当做一种小投入的娱乐或是对公益事业的一点爱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让生活有一个乐趣和企盼也未偿不可。</h3><h3> 任中恒:比墓中人早100年即公元960年的时候,由于契丹与北汉合攻后周,后周军中洛阳人五处讷以天文占卜的方式,预测“新天子出现,看来是天意”的惑天惑众谣言,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周幼王禅让。从此,导致了一个延续300年的新王朝——宋朝的诞生。占卜在改朝换代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给一些人造成对天意深信不疑的恶劣影响。应该说占卜有时是统治阶段一种政治工具和惑众的手段</h3> <h3> 李昕:960年正是大辽中兴时期,在这一时期大辽兴旺了50多年,南征、东伐、北讨、西拓,使其疆域不断扩大,也引起大宋的重视,宋开始对辽反击。到986年大宋北伐契丹被大辽击败,契丹人为报一箭之仇不断南侵,攻城掠地,宋朝军民年年受约制,边关天天惊魂不定。1004年在当朝寇准的游说下宋真宗驾驭亲征,打了胜仗,在双方都自愿的情况下1005年在澶渊签下了两国交好之盟,宋以年给辽绢20万,银十万两,辽主愿与南朝结为兄弟,并双方立誓永不进攻。这个合约给宋辽两国带来了100年的太平。</h3><h3> 张树君:宋真宗也是一个迷信占卜,敬奉鬼神,崇尚祭祀之君,关键时刻都要请人占卜,听信神意天命。而在他同时的辽圣宗,也对占卜深信无疑,他每次大型活动都要听天意。宋真宗1008年在声称得天书三篇,名为《大中祥符》,天书所载是大宋兴旺之词。其实都是皇帝自己杜撰出来了,打造了“天瑞即降”假信息,于是在十月二十三日登泰山祭坛,向民间传达神的旨意,来愚弄民众,巩固自己的统治。辽圣宗每年春捺钵活动,都要到现在的嫩江与松花江交汇地段和松源的月亮泡附近,带领文武百官“钓牛鱼”、“射天鹅”来占岁,占卜一年喜庆灾福,虽然也有为民请命,替天行权,维护边境太平之意,但是迷信、占卜色彩十分浓重。</h3> <h3>e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往昔(五)</h3><h3><br></h3><h3> 任中恒:鲁河砖厂辽墓中出土的铁器有剑鞘、马具等物品及金银铜饰件,都说明当时的金属冶炼、器具打造业都已经很发达了。只是到现在为止并未发现契丹人冶炼制铁的遗迹,当初由于战争及生产生活的需要,铁的用量很大,如果大批量的打造甲胄兵器及生活刀具用具,这个区域内必须有冶炼打制作坊,不然很难满足武装兵马,弓剑兵器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出土的短剑看双刃强度很大,钢的品质较好,说明当时炼钢的水平已经很高超,银质刀鞘的工艺水平与现在已无太大差别,这就说明这里已经与中原先进的钢铁制造业有了很好沟通和借鉴,而且生产流通交易的渠道很畅通,一般的平民百姓也买得起金属制品。只是我们在寻找铁矿、冶炼作坊遗迹还需要更多的实物证据。</h3><h3> 李昕:这墓里的铁、铜、银器都说明辽代契丹人金属生产制造流通行业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时他们的制陶技术和水平也在向中原学习,墓中出土的陶罐、瓜棱罐大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黑色为主的彩釉,契丹人的民族特点非常突出,与大辽建国后契丹人的出土物很相近。也与后来达斡尔人的用品器具都很相拟,这也说明契丹、达族血脉相连,但在薪火相传中,断断续续,没有象女真与满族一样实现了无缝连接。</h3><h3> 张树君:从墓中出土的物品看,当时的农业、纺织业、冶炼业、畜牧业、渔业都达到了与大宋相差不多的水平,契丹人切实成为我们嫩西地区各业先驱者、开拓人,是我们振兴嫩西地区经济活跃的最早源头,今天嫩西地区的人民正沿着先人的足迹,承接着他们未竞传承意识,开创和描绘着前人未能触及的伟大事业。据有关部门统计,畜牧业这一区域已成为全国的重点区域,养殖的肉牛、奶牛、细毛羊、肉羊在全国都占有突出的位置,而且有全国著名的光明乳业、飞鹤乳业、蒙牛等乳制品及外资肉制品加工厂大牌企业入驻,给嫩西畜牧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富拉尔基北钢和重机厂为代表的冶金业及其制造产业集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装备业生产基地,国家从2002年开始已吹响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使之这一地区的工业生产拉动着各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从收入、产值、利润、利税都比前10年翻了两翻,人民群众的平均收入比前10年增加5倍。</h3><h3> 任中恒:如果说嫩西地区今天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历史的厚积薄发,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话,那么昔日的嫩西却经历了太悲壮、太悠长的阵痛,在嫩西这一地区曾经上演了千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奚族、室韦、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这斡尔各领风骚上百年,彼此相斗,多败俱伤,伤痕斑斑、鲜血淋淋。不管占据历史舞台时间有多</h3> <h3>少,留下的只是原始的蛮荒和蜗牛一样的速度。虽然有大辽一时的光芒四射,即便有一些成就也是昨日黄花。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使这一相对落后的地区走了上飞速发展的轨道,步入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不是大辽昔日辉煌的独领风骚,也不是康乾盛世繁华一时,而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同步走上各大家庭共同富裕的一道康庄大道。</h3><h3> 李昕:你刚才说的千年血淋淋的争斗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契丹和女真人的争斗,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他们的种族称谓变来变去,但是争斗的过程应以这两个民族为主。从东胡人对肃慎人,鲜卑人对靺鞨人,契丹人对女真人,满族人对达斡尔人都是两个民族先人之间的争斗,契丹人的发展脉络基本是东胡——鲜卑——契丹-达斡尔。女真人的发展脉络基本是肃慎——勿吉——靺鞨——女真——满族。因此说契丹人女真是一对千年冤家对头,和和斗斗,惺惺相惜。虽然1125年女真吃掉了大辽后几百年中,契丹人向达斡尔人变异,变成了达族,蜕变过程近600年,女真人向满族变异也经过了300年,这一对的冤家,你争我斗,此起彼伏,今日亲家,明日对头。今日臣服,明日复仇,只是到了努而哈赤统一了北方1616年后,达斡尔人被编为旗民为止,达族人才彻底臣服于大清国。</h3><h3> 张树君:这个雅鲁河牧野孤坟见证着嫩西这块土地每个历史时间的推移和民族传承也在不断变化,金亡元兴后人们看红遍大河两岸的杜鹃花那些文人墨客就会想起了契丹人兴盛时刻,血红血红的杜鹃花就象契丹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兴安岭一样,那种不畏牺牲,不怕流血的民族精神,整个民族悲剧性的感染力引起怜悯、同情和崇敬,借花言志,把杜鹃花称之为“达子香”。隐隐约约还有另一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的含意,“子规乃杜鹃鸟也”。契丹人念念不忘“还我河山”,向杜鹃鸟一样“啼血唤东风,壮志犹未酬”的自我呼唤,达斡尔人的心中时时萦绕着复国的情结。</h3> <h3>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往昔(六)</h3><h3><br></h3><h3> 任中恒:墓中人是谁?专家未能做出结论,只说是一个契丹男人,只是大略50——70这个年龄段上,这大概是我们三人谁都难以厘清的问题,墓中没有任何契丹或汉文字之类的东西留下来,更不要说人物墓铭志了。“生死家国莫回首,泪与嫩水一样流”,正是嫩西地区流亡的契丹人的一种写照。我们三人不妨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用一段文字来编撰描述一下这个人的故事。——外面的小雨不停的下着,马群还在北山坡上悠闲的吃着草,阵阵寒风已告诉躺在河边毡房里的罕鲁夏天过去了,这绵绵不断的秋雨下了近10天,现在还未有放晴的征兆,附近相邻的几十个毡房的主人都在用粘土掩压着毡房的底部,加高一尺多,防止雨水浸进,罕鲁唤着外边的老伴:“郎中来了没有,我—外面的小雨不停的下着,马群还在北山坡上悠闲的吃着草,阵阵寒风已告诉躺在河边毡房里的罕鲁夏天过去了,这绵绵不断的秋雨下了近10天,现在还未有放晴的征兆,附近相邻的几十个毡房的主人都在用粘土掩压着毡房的底部,加高一尺多,防止雨水浸进,罕鲁唤着外边的老伴:“郎中来了没有,我恐怕不行了”,披着蓑衣正挖顺水沟的伊玛放下手中的活进入帐中说“外边不见晴,路滑难走,恐怕晚上才能到吧”,罕鲁轻轻的叹息一声“来了也没有用了”。罕鲁10年前(1101年)在长春州(前郭塔虎城)护卫先主道宗耶律隆基皇帝捺钵时染上气喘病,完成护卫任务回来始终不能恢复,寿昌七年到现在受罪了多年,他真的受够了。“要不是先皇架崩混同江(松花江),你一夜骑马奔往泰州240余里报丧,你怎么会得这种的病。”伊玛报怨着,一边忙着给罕鲁捶背,嘴里不停的说着,“今年夏天你玩命的追赶那几个马贼,累吐血后又加重的病情,十几匹马用得着玩命吗”?罕鲁喘气很困难的说:“那都是泰州千户长让咱看护的,我们祖受皇恩,不能有失呵?,几匹马事小,明年多产几个仔子就够数了,可我们的责任重大呀”。突然雅鲁河道传来隆隆声响,震天动地,西边河道里有如万马奔腾的呼啸声音!伊玛与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跑出了毡房看到雅鲁河涨水了,大河水如同一面墙壁滚滚呼啸而来,他们毡房不远处还有一大群牛正圈在木栏里,伊玛与孩子趟着半腿深的水中跑着打开牛栏,牛群顺着山梁往上急奔而去,等他们回过身时,见自家的毡房已在两尺多深的水中了,河西边冲来了无数的木材树枝快要把毡房顶翻了,罕鲁已冲出毡房正抱着门前那个五尺多高的栓马桩,在将要没过胸前的水中不停的颤抖大口品喘着气。牤牛一股,来去湍急,水很快过去了,地面已露出了原貌,家人急冲回去,罕鲁双手紧紧的扣住栓马桩,脸色铁青,双眼瞪起,呼吸已经停止了。</h3><h3> 李昕:这是一个忠君爱国悲壮故事,他们那种守职尽责,恪守君命官令的理念,使人很受感动。</h3><h3>——战事吃紧,在通往边壕的河谷里,猎民、牧民、渔民和兵卒们不停的来来往往,搬动和驱赶着他们的物品和牛羊,契丹的残兵已从这里不断的向西撤退,退出了边外。老黑李从塔虎城大败(出河店大捷1114年女真人以少胜多3700人战胜大辽3万人)带着家眷,隐姓埋名逃亡到此地,刚刚站稳脚根,女真人又追杀过来。老黑李的命运真够惨的,他本是汉人,5岁时(1071年)由于河北大旱,久不降雨,时局又不好,亲属王安石被免职,他随着父亲在西京易州一带做贩马生意,颠簸20年,25岁时(1091年)被契丹掠去在军中担任马郎中,专管对马病的医治和伤马处置,待遇还不错,他被调任泰州时他已35岁(1101年),因为他的人品好,医道高,受到了契丹人的重视给他百户长待遇,取契丹女子为妻,生育两男两女,可是好景不长,1114年被急征召到“长春州”防卸建州女真,可一仗下来一败涂地,他与家人借着都掌管马匹的便利,套上勒勒车,快马加鞭逃向西北的雅鲁河谷,亡命而来刚在伊玛库勒之地隐居了一年。今天战事又起,契丹反扑再一次失败,主力已逃往边外,而他此时已经51岁了,再也不能随军奔波,就在一个沟里隐藏起来,后被人告密,反抗金兵抓捕,被掠去财产,就地处死。因此这个沟就被称之为黑李沟,他的后人一直在此沟隐姓埋名,但父亲的名字至今仍在延用。——战事吃紧,在通往边壕的河谷里,猎民、牧民、渔民和兵卒们不停的来来往往,搬动和驱赶着他们的物品和牛羊,契丹的残兵已从这里不断的向西撤退,退出了边外。老黑李从塔虎城大败(出河店大捷1114年女真人以少胜多3700人战胜大辽3万人)带着家眷,隐姓埋名逃亡到此地,刚刚站稳脚根,女真人又追杀过来。老黑李的命运真够惨的,他本是汉人,5岁时(1071年)由于河北大旱,久不降雨,时局又不好,亲属王安石被免职,他随着父亲在西京易州一带做贩马生意,颠簸20年,25岁时(1091年)被契丹掠去在军中担任马郎中,专管对马病的医治和伤马处置,待遇还不错,他被调任泰州时他已35岁(1101年),因为他的人品好,医道高,受到了契丹人的重视给他百户长待遇,取契丹女子为妻,生育两男两女,可是好景不长,1114年被急征召到“长春州”防卸建州女真,可一仗下来一败涂地,他与家人借着都掌管马匹的便利,套上勒勒车,快马加鞭逃向西北的雅鲁河谷,亡命而来刚在伊玛库勒之地隐居了一年。今天战事又起,契丹反扑再一次失败,主力已逃往边外,而他此时已经51岁了,再也不能随军奔波,就在一个沟里隐藏起来,后被人告密,反抗金兵抓捕,被掠去财产,就地处死。因此这个沟就被称之为黑李沟,他的后人一直在此沟隐姓埋名,但父亲的名字至今仍在延用。</h3> <h3>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千年往昔</h3><h3>(结束篇)</h3><h3> 张树君:你们二人对此的述说都过于凄凉,把人的生命紧崩于历史和政权更替这个弦上,一个是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淹死,一个被金兵杀死,真让人感到紧迫和悲哀,其实也许有另一种状况。——在宽阔的雅鲁河边,部落里的人用那潮湿的松枝——在宽阔的雅鲁河边,部落里的人用那潮湿的松枝点燃篝火,大锅里漂出香香的熟羊肉和野猪肉的味道,四五个驾驭着烈马的放牧人闻着香味归来,卸下马鞍在河边洗刷着坐骑,河水饮着战马,低声吟唱着古老的契丹民歌,不时回头望着在篝火旁,鼓乐声中跳着萨满舞的契丹姑娘,契丹人以民族特有的热情和宰杀青牛、白马的隆重礼仪招待来自近邻的汉人、蒙古人。与邻共祝他们的老寿星70岁辰。刚才那四五个河边洗涮烈马的年轻人,以高超的马背骑术在场内表演起来,时而在飞驰的马背上站立或倒立,在马背飞上飞下,跃马跳过火堆,腾空跃过横栏,技术熟练,胆识过人,一个个惊险的场面给现场的人带来了阵阵的欢呼场和惊叹声。年轻的骑士们展现了契丹人勇猛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也透露出契丹人马背生涯的灵性和马文化的深厚底蕴。端坐在正中的老寿星满脸挂着微笑,半闭着眼睛,回想着自己当年的青春时光。50年了,与同族的兄弟们用一副马鞍,一副马镫,一条长缰,奔驰在长城内外,松漠荒原,共同用马蹄声奏响了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的历史乐章,所到之处风卷残云,无往而不胜。时光不饶人那!如今年华渐逝,告老还乡。昔日的威严已随天幕正下落,英雄幕年,解甲归牧,奉调泰北主事牧马,享千户之待遇,儿孙承袭祖业,开拓一片牧野。成为了嫩西名门望族。 “开席了”,一声高喊把他从回忆中惊醒过来,晚辈、族人、邻里纷纷向老人敬酒,周围的胡琴声、萨满鼓声、欢快的歌声响在一起,一碗一碗的接过敬酒人送来的美酒,看着四周大勒勒车上装满的牛羊野味和酒,周围崇敬虔诚的族人和邻居,老寿星的情绪再一次被点燃,他高举起大号黑陶海碗,感谢众人,一饮而光,连饮数碗,满怀豪情歪歪斜斜的走进了毡房,重温他的往日美梦。年轻人以其狂野的方式,喝酒跳舞,一真到朝霞红了天边。曲终情未尽,人散歌未停。老寿星用70年的生命谱写了嫩西一角荒原的牧马之歌。儿孙们回到自己的毡房中仍低声接唱下去,寿星冥冥之中,深感自己儿孙后辈们人人能文能武,个个勇敢豪放,心满意足了,心情刚刚放下来,顿觉心力不支,心脏慢慢的停了下来。天亮了,老人无声息地含笑走完了豪迈的生涯。早晨天幕开的时分,老人已闭上了眼睛与后辈们告别了,又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雅鲁河边长竿套马,兴安岭下逐麝猎豕的时候,前一天的寿辰喜宴变成殤葬挽歌。</h3><h3> 任中恒:以上只是一种个人的猜测。其实契丹人在中</h3> <h3>故乡人的歌(歌词)</h3><h3>——任中恒</h3><h3><br></h3><h3>龙湾河水流过我家乡 </h3><h3>洗净了朱家坎</h3><h3>靓丽了新龙江</h3><h3>故人凭栏忆旧事,</h3><h3>倾听游子话短长</h3><h3>大街小巷变模样</h3><h3><br></h3><h3>儿时满街到处飘</h3><h3>酒晃午夜才打烊</h3><h3>醉鬼咧呛走,</h3><h3>不扶电杆便撞墙</h3><h3>指着纸鸢叫老鹰</h3><h3>望着太阳叫月亮</h3><h3><br></h3><h3>十几岁时候离家乡</h3><h3>蹬车去南方</h3><h3>流连几十载</h3><h3>常常登高向北望</h3><h3>青山绿水林荫处</h3><h3>哪里是我的家乡</h3><h3><br></h3><h3>今日驾车衣锦归故乡<br></h3><h3>漫步逛古巷。</h3><h3>酒肆陈酿香滋润</h3><h3>小城透芬芳。</h3><h3>携妇走进绸缎庄</h3><h3>挑选华丽旗袍装</h3><h3><br></h3><h3>龙江如花编织的梦想</h3><h3>微风吹面庞</h3><h3>眼里泪流淌</h3><h3>家乡如同这古巷</h3><h3>繁花似锦正绽放</h3><h3>我回来了啊故乡。</h3> <h3> 编后语: 连日来,往事茶亭任中恒老师发表《透过鲁河砖厂辽墓探析龙江往昔》共七篇,整理成美篇,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历史,由于第七篇,系统显示不大对 ,最后段落感觉不完整,望任老师见谅。</h3><h3> 今天2019.2.1意海思林传上一篇任老师歌词,一并编入此篇。</h3><h3> 恳请阅读者斧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