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分享一则郑传俊先生分享的新闻:儒道夫•石太纳最后一位在生的学生于2019/1/26日去世。她的名字叫Ninetta Sombert,是瑞士非常著名的人哲学学者和艺术家。上图是她其中的一幅作品,保存时敬请著明,躬谢)</h3><h3> </h3> <h3>吴蓓老师说:我的梦想是银色的,像月亮的银色——温和、柔情、清雅、凉爽。我的梦想不是金色的,像太阳的金色——灿烂、激情、耀眼、灼热。这个世界需要阳光的热烈,也需要月光的静谧。需要金光闪烁,也需要银辉郎朗。我们有了太多的成功,高科技、高铁、高速——整个世界奔跑得越来越快,我们的身体跟上了快速的节奏,我们的灵魂在哪里?</h3><h3>……我们好像需要有一个地方来安放我们的灵魂,她不需要喧闹的城市,不需要四处奔波,不需要嘈杂的信息,她只想静静地安住在土地上,安住在花草树木之间,安住在蔚蓝的天空下。</h3><h3>这样一个地方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我自己,以及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h3> <h3>为了同样的心声,我从上海举家搬迁至安徽宣城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吴蓓老师的青檀学堂安居了下来。不知不觉半年过去,转眼我在黄田教过了小学英语,数学,这学期因学堂需求,吴蓓老师要我带幼儿主班(老师妈妈啊)。我的女儿六岁,关键还有一位有着跟我女儿同龄男生的妈妈要做我们的配班老师(又一位老师妈妈啊),再加一位善于美食美育的老师,我们三人开启了青檀学堂幼小衔接班的学习与生活序幕。</h3><h3><br></h3><h3><br></h3> <h3>2018年九月份时我们总共有十几个孩子:1.胡近元(元元),2.夏天怡(豆豆),3.陈芃旭(佳佳),4.张郡洺(曈曈),5.余刚君(君宝),6.谭云玥(嘟嘟),7.包文漾(小漾),8.叶沐阳(本本),9.丁思萌(萌萌,特需孩子)10.11.吴依桐姐妹(每个一个月来一次),十月份加入12.印希言(宁宁),13.韩欣阳(阳阳),14.张诗涵(涵涵),其中最大的孩子六岁半,最小的孩子三岁。</h3><h3><br></h3><h3></h3><h3></h3> <h3>作为老师妈妈我要做的最大的心理准备就是如何处理好自己孩子和班级孩子之间的感情砝码。说实在的从一开始我对此是有着足够信心的,也是毫无担忧的,因为我相信她是一个内心独立,生活也非常自理的孩子。</h3><h3>正是这份来自心魂的愿力与信任,所以开学伊始直到国庆节放假时期,孩子在教室里基本不找我,拉晨圈时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来牵我的手,通常是围着另外两位老师和其他孩子,这让我非常开心。</h3><h3>过了将近两个月,孩子和我都想她爸爸了,然后我们回了趟上海,再回黄田时,家人对孩子的思念,以及孩子确实缺少父亲陪伴,加之自己大脑内的一些心理学理念,一起协助致使我内心的那份自信开始动摇,所以随后孩子起床变得有些拖拉,总想着怎么能不起床,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找各种借口,比如:上厕所,洗漱缓慢,鞋子没穿好,衣服不舒服,你讲一个我童年的故事再起床……拉锯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月,最后直接就告诉我:妈妈我就是不去上学,妈妈我跟你说过你不能拉其他孩子的手(其实她那一刻是背对着我的,我总觉得孩子是长着后视眼的,她可以全息所有她想要关注的人事物)。</h3><h3>所以在这样一个精灵面前,我们成人往往是自叹不如。</h3> <h3>一起浏览一下我们的一日活动流程,其基本框架如下:</h3><h3></h3><h3>8:00---8:05入园</h3><h3>8:05——8:15 晨圈 (随着下一环节活动内容的更替进行晨圈内容和形式的更替)</h3><h3>8:15——9:15 户外活动(一般固定一小时徒步或种菜、拔草等田间劳作)</h3><h3>9:15——9:40点心时间(洗手歌、餐饮歌、感恩歌等)</h3><h3>9:40——10:40收拾餐具、室内自由玩耍</h3><h3>10:40----10:50收拾玩具</h3><h3>10:50—11:25 故事及艺术活动(根据每周时间不同进行不同安排,蜂蜡、蜡块画、水粉、毛线经纬编、羊毛画等,根据活动内容来安排,有的活动需要一天两天甚至一周,一般学园会对以上提及活动轮流进行)</h3><h3>形式如下:</h3> <h3>11:25-11:30 离园</h3><h3>2:30—2:40 入园歌曲与手指谣活动</h3><h3>2:40—3:20 艺术或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以及食育课(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剪纸、染布、地方特色小吃等,轮流推进;主题内容参考二十四节气节点,孩子们的生日庆典和老师的能力范围而定。)</h3><h3>3:20—3:40 收拾打扫教室</h3><h3>3:40—4:20室外体育活动(基于十二感官和当地场地以及外在地理环境或师资条件而设计,例如德源老师能志愿支持到我们学堂一个月时,这个时段我们会进行户外游戏活动主题,如果德源老师的时间错不开时,我们会与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段对调,这些都需要幼儿园部乃至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协商调整。)</h3><h3>4:20—4:30 结束圈及离园</h3><h3><br></h3><h3><br></h3><h3></h3> <h3>除了以上基本固定日常流程,以下乃穿插在其中的相关环节:</h3><h3>@每周五上午固定的远足</h3><h3>@孩子们的生日庆典</h3><h3>@地方而且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h3><h3>@堪称孩子们精神食粮的故事与偶戏环节</h3><h3>@家园互动的圆桌会议</h3><h3>@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教师团队</h3><h3>@走出大山的杭州满园学习备课会</h3><h3>@小而别致用心的学期结束仪式</h3> <h3><u style=""><b style="">远足</b></u></h3><h3>说及远足带给孩子的好处,大家随便从网上一查也许一大堆,可是在我的思想深处,他只是人的本能,并没有我们现代人类所赋予他那么一大堆的美好名誉,如果非要说个一两点,那就是他是腿部力量根深蒂固的来源,对应成就的是人类生殖系统的生命力。所以愿不愿走、会不会走、能不能走在于孩子走与不走,当然也绝不是成人为了让孩子走而去走的那种走,所以每次的徒步我内心带入的意念只是那一刻跟我们生活、跟我当下的心情有关的意念罢了。比如,那天是秋季的某一天,我就想看黄田传统打稻谷的方法,结果一出校门不到十分钟便心想事成。这也许便是人智学圈内人们称其为有意识的活动吧,但我更愿意遵循文环老师所言的愿力层面活动之说。那种无需多言,只要默念便能成真的感觉实在让人欣喜,接触了道德经后才明白那就是一种:无为而为。</h3> <h3>周末徒步远足,自从有了孩子后我一直在做,时至今日已经八年之多,他已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性环节,正因为如此有时会导致我在带队行进行中难免只停留在自己的感觉之中,后面的孩子是否跟上了?孩子们是否累了?渴了?老师是否能承受的了?今天是否有人身体不适?心情不爽……这些仿佛都是平静海面下暗自涌动的水流。观察不到,觉知不够可能会带来参与人员们内心的涟漪,但我最欣赏也是最需要向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就是:老师,我想牵着你走…老师,我背不动书包了…老师,我想喝水…老师,你们大人走的大,我们小孩走的小(言外之意,老师,我需要休息)……,这种生命的姿态是开放的,感情也是彼此流动的;但是那种需要老师反复提醒,甚至需要老师频繁帮忙的生命姿态多半处于被动,当老师过于主动时,那份充满宇宙能量灵性的愿力需要降到人间转化为意志力来成全,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人间冷暖、温暖情亲友情与否等千百姿态;对于那种使用人类意志力都无法扶起的生命姿态,我们作为老师的该如何是好?也许这个领域就是人类情绪交织频繁活动的地带,所以就看老师自身的身体条件是否受意志力支配了。肝胆脾肺肾、金木水火土一切皆需统领于心肾,也就是我们的四肢,所以从内到外,从外到内无外乎手脚听不听使唤。</h3><h3>几年的徒步远足让我铭刻一点:能四肢愉悦那是最好的状态,做不到的时候,最终身体可能会张牙舞爪甚至匍匐前进。</h3> <h3><u><b>生日庆典</b></u></h3><h3>每一个孩子的诞生都是一个令人欢喜而伟大的庆典,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也带来了他独一无二的智慧与能力。在他的一生中,生命将献给他自己也献给地球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h3><h3> ——节选自《迈向个性的教育》</h3><h3>从开学第一周嘟嘟的六岁生日开始,到学期结束我们举行过三场生日庆典活动。</h3><h3>记得嘟嘟妈妈9/2号跟我说:胡老师,嘟嘟9/3的生日,嘟嘟爸爸明天会带来一个元祖的慕斯生日蛋糕……我真的有点目瞪口呆了,啊,这昨天刚刚开学,明天就生日庆典?关键我对孩子、家长都不太熟悉,而且能来黄田陪读孩子的家庭大多对华德福有所了解和接触,这华德福父母对其孩子的生日是有着华德福仪式期待的,这心里准备,这流程,这生日故事,这小天使……而且还有一堆开学的事宜……想着想着我的脑子也停顿了简直。于是乎,我什么也不想了,按我最想做的事去做就好:都不认识,大家能彼此认识就好,于是流程就在脑子里自动显现了。</h3><h3>请爸爸妈妈各讲一件印象深刻的关于嘟嘟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送嘟嘟蜂蜡球球,欢迎嘟嘟来到黄田青檀学堂幼儿班,一切都装进一个毛线编织的小袋袋里…就这样大家在彼此还不太熟悉的氛围中开始了生日聚会,一番流程过后全员敞开心扉,走进了彼此的内心,对于不善言谈的嘟嘟而言,这个生日契机真的是难能可贵,仿佛在传达着嘟嘟的心声———告诉大家我来了😄</h3><h3>第二场生日是君宝的生日,刚好赶在周末,跟君宝妈妈协商后举行了一场家庭式的邀请会,完全按照孩子以及家人喜欢的方式来安排,大家带着孩子以及礼物前往。</h3> <h3>这钞票生日蛋糕大家还是第一次吃,非常惊喜,妈妈把钞票撕成了小块,人见有份,结果发现好像是纸质,没办法,吐了,后来到了镇上借机问了一下蛋糕店老板,是否真的是巧克力?答案是真的巧克力。可是为何那么不堪吞咽呢?此刻不得而知,只是至今觉得那钞票巧克力没吞下去好遗憾😄</h3> <h3>等待蛋糕时的表情是这样的😄此刻觉得能拍照就是好,虽然华德福圈内有种说法就是不要给孩子拍照,因为觉得这拍照完全是为了满足成人的心理,对孩子当下的状态的确是一种干扰,但作为成人此刻回顾往事时有这图像的记载,可能胜过千言万语式的感情抒发与表达。再转念一想,如果没有这照片,如果仅有老师用心刻画现场氛围的文字,此刻的读者也许满脑子都是内心自我思绪的飞舞。所以拍照与否,效果得失在于彼此内心的取舍,何事均勿刻板,活在当下便是最人性的,亦是最美的。</h3> <h3>切蛋糕时的表情是这样的</h3> <h3>有请君宝妈妈回顾君宝经典儿童成长历史故事,我们大家听的都是那么地专注,蛋糕仿佛也在听。</h3><h3><br></h3> <h3>吃完之后孩子们在一旁玩耍,家长们坐成一桌,磕着瓜子聊着成人式的天儿,其乐融融,满眼欢喜。</h3> <h3>第三场生日庆典有三个孩子一起进行,话说出生在这个季节的孩子特别精灵,是否因为冬精灵的缘故?集体生日每年青檀学堂冬季过生日的孩子大人相对比较集中,是否也跟这出生月份有关,也许应了百姓的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h3><h3>记得那天吴蓓老师的女儿带着一群国外的朋友来恰好赶上了这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日聚会,他们品尝了六块饼塔式生日蛋糕,个个赞不绝口。</h3><h3>无论是提前一周的准备,还是到活动流程及细节的探讨,乃至每颗南瓜大盆碗的挖制,老师、妈妈们的积极参与让我深刻感受到做小寿星妈妈的幸福与感动。情不自禁倾听孩子们生日故事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h3><h3><br></h3> <h3><u><b>地方而且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b></u></h3> <h3>说到庆典不得不提我们学堂的节日庆典:让孩子们包括我铭记的端午庆典歌曲,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仪式的中秋庆典,全体人员深入探讨精心准备的冬至庆典、犹如黑暗中走来的光明使者,天地之间父母乃最大三叩九拜的小学生们生日庆典,汇聚四面八方藏龙卧虎式的民族特色春节舞龙庆典……<br></h3><h3>使我最最感动的是中秋庆典仪式,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主要负责安排统筹,乃是因为对着月亮,跪拜于地诵读经典文字的那种感觉,那种从大地而起顺着我的脚底、膝盖深深传入肺腑乃至骨子里的庄严,链接天地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了。跪拜跪拜跪拜再跪拜,多少年我基本没有这种感觉了,仿佛那是儿时的回忆与味道了……</h3> <h3>开篇引用了吴蓓老师关于月亮色彩的文字,月亮在我进入四十岁以后仿佛才开始逐渐认识她,她不仅仅在中国的文字中频繁出现,原来她天天在我们体内流动,故称其为月事。</h3><h3>仲秋这皎洁的月光不是天天能见到,因为她有朔望两玄之态,有晦、新、和、渊、明、平、括月之分,这做女人的根本之道便在其中。</h3><h3>真的不可认为自己平生有人称誉,亦无一人诋毁,圣如孔子,皆谓可尽人意了。当天下皆谓我道大之念一起之时,就已似不肖了。</h3><h3><br></h3><h3><br></h3> <h3>如何做一个能立足自己,自给自足的女人,跟着月亮走便是人间自由呼吸时,至于人间感情冷暖自知便是,就怕为了这人间感情冷暖,为了这天下皆为我道大而忘乎所以(依)。</h3><h3>……今宵长空浩荡,气清天朗,青檀诸人,雅集院中,馨香至诚,恭迎玉兔升高。香茗邀月,避市井之喧嚣;青山相伴,品心境之高妙。<br></h3><h3>呜呼,乾坤朗朗,明月皎皎;遥望蟾宫,昂首苍黄。华夏文明,百代传承,千载之礼,万年不易。尊崇自然,不忝神灵。罔有怠懈,无负良辰。天心月朗,环球同此怀抱;同心拜月,共祈世界美好。月白风清,共庆中秋佳节;物阜民丰,永求人间欢笑。</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