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然风光、地域风情、日常生活、现场纪实、专题摄影……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深刻,造型语言生动精美,色彩光影自然天成……看了杨志贤先生的摄影作品,有一个很直接的感觉:作者“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能力”超强,“镜头里的自然总是那样的拙朴而神奇,浑浊而大气,俱是本来面目”。这是他“澄明心境的然呈现”。 “面对他的作品,你会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本然的生命世界中,自然地澄净与博大在你的面前立刻呈现出来;面对他的作品,你忽然开始展开关于生命本原的思考,就连久已沉睡的性灵也似乎被唤醒了”,即使是我这样的“摄盲”也不例外。</h3><h3> 志贤是竹溪县公路局退休干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接触摄影。因经常深入公路养护及建设施工现场,拍摄行业资料和新闻图片,1990年作为《中国交通报》优秀通讯员,参加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班学习。经过短期的系统培训,提高了对纪实摄影的认识水平,从此爱上摄影。1993年以后,拍摄的图片多次被《人民公路报》《湖北交通报》《十堰日报》等各级报刊采用。三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和最大的“额外”开支全都用在了摄影上,从最初的黑白胶片机到进入数码时代后的单反相机,不断学习摄影知识,刻苦钻研摄影技术,节假期间和退休以后,奔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拍摄一些纪实、田园风光题材为主的摄影作品。随着技艺精进,实现了由摄影技术到摄影艺术的飞跃。</h3><h3> 2012年加入中国公路摄影协会,2013年加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2014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作品《腾飞》于2012年9月获全国公路摄影大赛入选奖,《七彩云南》获湖北省交通职工摄影大赛二等奖。2014年3月,多幅作品在央视 “摄影频道”展播。近年创作拍摄的《琼山玉带》《会所》《晨曦》《春回大地》《牧归》等多幅作品在省、市、县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2014年参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省级会员提高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有20幅作品通过了在线影展,《古桥叙话》被评为大众摄影2014年贵阳市影友联谊会三级佳作,《守望》被评为大众摄影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影友联谊会三级佳作。</h3> 竹溪处处是美景,此图拍摄于汇湾镇境内。《汇湾晨曦》<h3><br></h3> <h3> 在2018年河南三门峡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现场纪实摄影赛摄影作品《好大的鱼》,受到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报三门峡讲习所授课导师王建军的高度评价。同年,作品《汇湾晨曦》获2018年第十六届IPA国际摄影奖中国大赛荣誉奖,同时入选2018年“亚太杯”APRIWG国际摄影巡回赛、2018年第四十届英国威尔士国际摄影展和2018年阿根廷F2三地国际巡回展。以及宣传竹溪风光作品《秘境县河》入选2018年英国约克郡国际摄影展。反映竹溪美景的《大山音符》《雾绕鸡心岭》等数幅作品均在国际和省内外摄影大赛获奖。<br></h3> <h3> 中国十二届摄影艺术节,三门峡人与自然专题摄影讲习所现场抓拍《好大的鱼》:</h3> <h3> 摄影对于摄影者,如同文字对于作家,画作对于画家。在这方面,志贤深有感触:“摄影者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技术,还必须经过缜密、精巧的摄影构思。摄影构思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主题和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三个阶段。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之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形式表现作品的意境;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作品的同时,运用摄影语言及其手法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拍摄过程中,围绕主题思想选定若干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后期构思则是在作品的后期加工制作环节完成。拍摄一张照片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会在长达数日甚至数月时间里,孤独地守候和不断地自我交流。”
"在传统与现实交汇的当下透过摄影向人们诠释和表达对生活、对艺术、对自然以及社会历史的理解和感触,不仅是从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剥离出一个个影像的瞬间,形成对现实或观念的倾听和观看,更在于捕捉视觉景观深处的律动,它或许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具体呈现,或许是历史、现实、人性、梦想的交织碰撞,其中贯通着一条文化的血脉,深沉博大,使摄影具有超越艺术和审美的力量,成为一种见证和探索。正如从小孔成像中走来,开启的是摄影文化的旅程。”志贤的摄影作品,用“澄明心境的自然呈现”这句经典评语来诠释,最为精准到位。摄影艺术的最高境界反映为思想艺术的表现力,
因此,摄影是摄影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用摄影这种表现形式,展示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你的内涵和你的发现,以一种鲜活的形态呈现更为深入的对话、交流和思考。“怀着一颗对大自然、对生活和生命的敬意、仁人爱物的心去留意观察、捕捉大千世界动人和美丽的瞬间,用手中的镜头定格成永恒,快乐自己,分享他人,不亦乐乎?”志贤常常如是说。鉴于摄影作品主要靠图像说话,但瞬间图像的信息量有限,纪实摄影作品往往需要辅以必要的精炼文字,交代时空背景,补足现实流变的进程,一贯追求完美的他,不断加强写作训练,做足文字功课,力求摄影作品图文并茂、精准生动地表达其主题意境。 <br></h3> <h3> 身为基层公路部门曾经的脱产干部和领导干部,志贤早已是功成名就,可以养尊处优。而他自从选择走上摄影人生之路,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追求的目标不懈跋涉。天道酬勤,历经艰辛努力,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使摄影真正成为一种精神性的创作实践。</h3><h3> 剑戈撰</h3><h3>2019年元月25日于十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