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8——灯下草就

君子慎独

<h3> 离猪年春节也就十天的日子了。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总结,官方的考核已经初步完结。不过官方的总结毕竟只能是个人2018的一部分,甚至因为其格式化的要求,那仓促写就的个人总结,只是个人一小部分——个人很难在其中直抒胸臆,也不太可能稍发感慨,能有时间有能力仓促写就以应付了事已属不错,何况难免还有一些也许可以理解的代笔。<br></h3> <h3>  实在的说,作为个体的我,在身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2018,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过得并不容易。性格慢热,无心争锋,又十年身处廊庭小院,而且适应能力并不强,在这大变革时代的2017,参与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改革第一案,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时候,又被推上前无古人似乎也是至今未见来者的又一个第一案。其中酸甜苦辣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br></h3> <h3>  一度,我只能抱着鲁迅的几首小诗来艰难苦捱。在微信圈几度出现鲁迅先生的小诗“自题小像”——鲁迅对时代的感受有一种“见血的深刻”。而身处鲁迅之后八十余年变革时代的今天,在孤独中蹒跚前行的自己,也许也只有鲁迅能在暗夜中给以希望,给我前行的力量。 <br></h3> <h3> 那“风雨如磐”的暗夜,从炎夏到初秋,连续连续的彻夜不眠,无人能懂。惯于发文发博排遣内心苦闷的我,只能艰难抠出点时间文字凑几首小诗以排遣心境,37岁生日那天胡乱凑成《月下谴怀》,也许略能代表那是的处境和心境,今日重提聊做纪念:“</h3><h3> 去年戏言今日意,</h3><h3> 转身已到眼前来。</h3><h3> 浅浅热情几耗尽,</h3><h3> 纷纷苦闷终难排。</h3><h3> 昔时患难同舟渡,</h3><h3> 今日困囧独苦捱。</h3><h3> 年满三七少人知,</h3><h3> 月下仿诗谴心怀。”</h3><h3>无论如何苦捱,那段“无尽的暗夜”总算捱过去了。尽管至今,那暗夜的幽灵在心头偶尔飘荡,但不管怎样,现在我活着过来了,出来了。<br></h3> <h3>  2018,我艰难的活下来了。我深感庆幸,也非常感激。除感激因缘而聚的身边同仁外,最应感激的是我的妻儿——他们是我艰难苦捱活过来的动力。最对不起的是我的妻子。我2018的那段时间的境况,在很长时间里成了她的心病。那段时间她看到我的处境,作为一个女人,看到家庭的天很有可能会坍塌时的无助绝望,此刻想来提起,已让我涕不成声……</h3><h3> <br></h3> <h3> 她那段时间的处境状况,不亚于《伤逝》中失去涓生喜欢的子君,我此时的心情也真如同写下悔恨和悲哀手记的涓生。那段时间,她照顾儿子家庭和她工作的同时,多次在深夜中艰难爬起陪我聊天宽心;那段时间,她在彷徨犹豫中,主动向我最好的朋友发了条微信,希望朋友能够帮我排遣释怀;她实在忍不住没办法,给住在同城的小舅发信息希望能从亲情角度开导我让我放下些担子,以免被外在的压力压垮。</h3><h3> <br></h3> <h3>  作为相识十年结婚九年的丈夫,2018我对不起她。2018我让她受了太多的苦。她用坚强和忍耐给了我机会——我不需要像涓生那样,通过盼望有什么地狱然后让地狱的毒焰猛烈地烧尽悔恨来表达后悔。因为我们都还活着,我们熬过了2018!</h3><h3> </h3><h3></h3> <h3>  2019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爱他们。她给了我机会,也给了我希望。相识十年,转眼已奔不惑,中年后的我们,外在风雨挑战会更多。我相信,只要们紧握双手,我们就不怕它“风雨如磐”,不怕它“漏船载酒”。</h3><h3> </h3><h3></h3> <h3>  2018除了鲁迅,我还有毛泽东,还有2018年初岳父翻箱倒柜无意中找到我刻意让保存的那本1969年版的《毛泽东选集》以及年中买然后和儿子基本读完的《毛泽东诗词》。此刻我想起了《毛选》中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起了其中儿子背的热火朝天的最后几句名言——“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妻子不但给了我机会,也给了我希望。<br></h3> <h3>  2018风雨如磐,长夜漫漫,还好我有书籍陪伴。说是书籍,不如说儿子。尽管刻意强化读书,但更多是陪儿子,共同阅读。2018儿子幼儿园毕业,有了重大阶段性变化,开始上小学了。这不能说不是全家最大的事情。为了我们共同进步,家里最空旷的空间,我们用书架做了填充,全家甚是高兴。</h3><h3> <br></h3> <h3>  2018新年伊始,我最崇拜的偶像北京大学苏力教授推出了新作《大国宪制》,让我饱餐一顿;快到年中时,他重新修订了《读书与写作》、《波斯纳及其他》,我也买回来阅读并收藏,不过因为疲于应付工作,并没有读完。</h3><h3> <br></h3> <h3>  从工作角度来说,我2018年的阅读,更多是“不务正业”;但是从家庭教育角度,2018年阅读应属于着眼长远:我们全家共读了《西游记》原著全本,一字不落,北大学习期间,出差在外期间,我也用喜马拉雅听给他们录好发过去,让他们听。之后,我骄傲的评价儿子,应该是他们班的《西游记》百科全书。</h3> <h3>  《西游记》之后,我们尝试过转至《三国演义》,没有成功,后来成功转型至具有史诗性质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原著共读至今,已近尾声。</h3><h3> </h3> <h3>  从时间序列来说,紧随《封神演义》之后的历史巨著《东周列国志》,我已阅读了半部,并做了大量剧透,母子俩已经极其想开始共读。三部宏大巨著,我都是第一次读,说实话初拿到手时也曾犹豫过能否看完读懂,而在妻儿共同催促下,一部又一部居然读完了。</h3><h3> </h3> <h3>  儿子因此如今读书的兴趣和每天听读的习惯已经逐渐有了。2018如果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我看应该这算一件。2018家庭教育方面,儿子钢琴学习正式起步,也算是一件大事;围棋学习继续深入,也值得录入大事记中,虽然我现在围棋水平远不如他,但是我在2018把阅读《毛选》与围棋,《封神演义》部分章节与围棋结合起来,似乎略有点效果,所以也在此记下作为纪念。这其中的投入也确实占据了我和家庭很多比例。这里面,有着很多80后父母新时代共同的不易与日常,就不一一细说了。</h3><h3><br></h3><h3><br></h3> <h3>我的2018就总结到此吧。本来因为官方考核已过,仓促的总结已经交付,加之2018偶尔飘荡过来的烦人幽灵,还有年关将至家里家外诸多凡事琐事,以及需要投入精力对2018诸如共读阅读习惯的坚持及转型等,不计划再就忙碌的2018做出个性化的总结。只是昨天,在吊唁前同事老人去世的时候,一位一年在一起几乎没时间一起吃顿饭的前同事、现朋友说,“哥,我们每年就指望看着你的总结过年呢”。既然如此,并且我,作为一个文科男,多少有点心里有话不写出来就堵的慌的人,于是今日就仓促总结如上。</h3> <h3>最后,再交待两句,也算是2018年总结的补充。写上述2018总结的时候,我在家里楼下的车里,如此情景,是一年中的第二次了,并且是“百忙之中”挤出来的时间和机会。2018年,想独处的时候越来越多。</h3><h3> </h3> <h3>一年来,从不抽烟的我一个人曾出去买过烟,然后坐在街边点着看着初升的月亮发呆;一年中,多次一个人到家门口,没有回家,在楼下小面馆点了碗面和一份凉菜,一个人吃,还和对面也是一个人的陌生人喝过两盅;一年间,实在累的不行的时候,在街边坐过卧过,静看过来往的人群,想念过在农村老家和千里之外的父母兄弟。</h3><h3><br></h3> <h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转眼,2018已到尽头——在天地眼里,这一刻其实没什么特别。</h3> <h3>2019,记着“天地不仁”。自己要活得豁达,如东周列国时晋文公重耳雪耻酬恩,快意恩仇;如活着让一些人讨厌但死后一个敌人也不原谅的鲁迅。大气且无所偏倚,活的洒脱点,活的有秩序感,尤其是要不纠结,爱自己,爱家人。</h3> <h3>这就是我,一个体制内在历史面前喜欢自作多情的80后2018年总结——虽不全面,但基本完整。</h3><h3><br></h3> <h3>有无政治不正确?我觉得应该没有。</h3><h3> </h3> <h3>2019年1月26日傍晚车灯下草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