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b>林林总总老物件,<br></b></h1><h1><b>风风雨雨上百年,<br></b></h1><h1><b>见过用过难忘怀,<br></b></h1><h1><b>实用环保总留恋。</b></h1><h3></h3><h1><b><br></b></h1><h1><b>自从《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发布以来,得到广大美友的青睐。</b><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hd3fu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上)</a><b><br>但是,很多美友又补充了不少老物件,因此收集起来,做了这个(下集)。<br>永远做不完,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物件慢慢蜕化、变异、改良,甚至消失,越来越多的新物件出现、试用、推广。这样,就形成了滚滚向前的历史了。<br>再次声明,本美篇中的图片(除了最后一张)都是下载的。<br>1.敬香炉<br>也称为香炉。主要功能是敬香时点上三炷香,向祖宗、神灵叩拜后,插在此香炉中,香炉里有香灰(或者草木灰),以便立住香,俗话说,要烧高香、就一炷香的功夫等等,都要插在香炉中的。<br>香炉有陶瓷的、瓦罐的,考究场合或者富裕人家有铜制的,古色古香,也是一样传家宝呢。</b></h1><h3></h3> <h1><b>2.焚香炉<br>也简称为香炉,但是与第一个香炉的功能大相径庭。这个主要是将香料(例如麝香、<span style="line-height: 1.8;">檀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少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放置在香炉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点燃下面的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慢慢散发特定的味道。是旧时达官贵人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奢侈生活的一个现象,有焚香抚琴、焚香净气之说。<br></span>“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之线香。其原料为蜜、枣膏、白芨水、蜡(软香)等等<br>该香炉上面有不是密封的盖子。一般都是铜质的,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宣德香炉,那么有可能比房子都贵重,那就要保护好了。</b></h1><h3></h3> <h1><b>3.陀螺<br>是旧时的一种玩具。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多用木头制成。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在冰面上抽打,由于磨擦力小,轻宜不会倒地。现在在公园,偶尔还有见到白髯老者抽打陀螺以锻炼身体的!</b></h1><h3></h3><h3></h3> <h1><b>4.卷笔刀<br>几十年前的文具之一,以前铅笔用得多,木制铅笔用钝了,用小刀削,费工费时。而用卷笔刀一卷,铅笔就削好的。<br>现在孩子们用的自动铅笔多,只要买些铅芯装上就可以了。</b></h1><h3></h3> <h1><b>5.弹弓<br>这是男孩子的最爱。以前的小孩子可能都玩过弹弓的。找个树叉削好,再固定上牛皮筋、弹力的橡胶皮等,就成了弹弓。用来打麻雀、水鸟。<br>也有将其他小朋友的脑袋打破,或者将学校教室里的窗玻璃打破的时候,这时家长出面赔偿,少不了一顿打就是了。</b></h1><h3></h3> <h1><b>6.课本封皮<br>每每开学第一天,抱回来一堆课本,找些报纸、杂志的彩页、大幅的挂历或者牛皮纸,将书仔仔细细地包起来,写上自己的班级和名字,放在床板下、木箱子下压一天,整整齐齐、服服帖帖,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br>后来慢慢的就发展成买回来现成的塑料封皮一套就行了。</b></h1><h3></h3> <h1><b>7.牌兵<br>不是普通的扑克牌。而是一种硬质画牌,一侧有图案,另外一侧要么空白,要么就是字。<br>玩法之一是,将牌扔在地上,另一位小朋友将手里的牌使劲拍在已经在地上纸牌的旁边,利用拍牌的劲形成局部小风,将对方的牌掀翻就是你赢了对方,将牌收归己有。否则则由对方来拍牌。<br>有时有纸叠成四方形作纸牌用。</b></h1><h3></h3> <h1><b>8.滚铁圈<br>一个铁圈,一个带小钩的小棍,可以将铁圈滚很远而不到。很好玩。</b></h1><h3></h3> <h1><b>9.沙包<br>这是女孩子最爱玩的游戏了,一般有五六个,其中一个特殊的(要么大些,要么颜色特殊)向上抛,利用时间差将地上其他几个分组分批次收拢、拿起,再接收上抛的那个。嘴里还唱着什么口诀(忘记了)。</b></h1><h3></h3> <h1><b>10.毽子<br>踢毽子是男女通玩,毽子一头里面绑了一个铜钱(铁环),一头是鸡毛。用脚踢起来,以不着地的次数多少为输赢。有时一个人自由踢,有时几个人比赛踢,有时分组对抗踢,还有各种花式踢。</b></h1><h3></h3> <h1><b>11.连环画<br>连环画,又称为小人书,当年几分钱一本,将故事用绘画的形式配以少量的文字,印制成口袋里就放得下的书,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当时有《雷锋》《鸡毛信》《地雷战》《地道战》《三国演义》《水浒》等题材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br>小朋友们头顶着头在一起看,如果谁头上有跳蚤,几天后大家都有啦!<br>呀,现在头上又感到痒了。</b></h1><h3></h3> <h1><b>12.水枪<br>将竹子一节锯下,留一个横节,在横节隔板上打一个小洞,找一个木棍,绑上用胶皮或者布条做成活塞,将带小洞的一头浸在水里,抽活塞吸水,然后将水射出去。小朋友们用来打水仗!<br>现在都是塑料制品,买来就能用!</b></h1><h3></h3> <h1><b>13.七巧板<br>七块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木板,可以凭想象力拼出无数种造形!中央少儿节目台有一阵子有个栏目就叫《七巧板》!</b></h1><h3></h3> <h1><b>14.橡皮擦<br>原来的文具之一,可擦写错了的铅笔字!现在都用修正液、胶带纸了!</b></h1><h3></h3> <h1><b>15.铅笔盒<br>也是旧时文具之一,一般是铁皮做的,后来也有塑料做的。打开盖子,上面还有“九九八十一”的乘法口诀表。<br>现在文具多了,铅笔盒慢慢不见了,变成文具袋了。</b></h1><h3></h3> <h1><b>16.弹珠<br>儿童玩具之一,各种玩法。常见的就是用自己的玻璃球弹出,弹中对方的为胜,没有弹中,交换弹出权。</b></h1><h3></h3> <h1><b>17.大白兔奶糖<br>那时只有儿童节、春节才能有几颗大白兔奶糖的,吃到嘴里,牛奶味道<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甜可口。<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现在也有大白兔奶糖,但是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味道了,如同嚼蜡。</span></b></h1><h3></h3> <h1><b>18.狗屎糖<br>据说只有走了狗屎运,才能吃到狗屎糖。看来我小时候不走运,没有吃过。</b></h1><h3></h3> <h1><b>19.董糖<br>印象深刻,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到长辈家拜年,都要拿几包董糖,还有其他的糕点。回来后篮子里会留些糖果、鸡蛋,还有几角钱的压岁钱(还要上交)。董糖在亲戚家又拿出去拜别的长辈,转来转去,最后都要散架了,再拆出来给小孩子吃,很甜很香。</b></h1><h3></h3> <h1>20.炒米糖<br>自己家做的,也是过年时才有的零食。<br>我专门写过一个加精的美篇《炒米糖》,美友可以去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owgkbh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tyle="line-height: 1.8;"><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炒米糖》(原创)</a></h1><h3></h3> <h1><b>21.小霸王<br>这个实际上比较晚,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玩具,上面有俄罗斯方块、魂斗罗等等,但是现在也基本消失了。</b></h1><h3></h3> <h1><b>22.跳绳<br>就是一根麻绳,或者其他材质的绳子。后来考究了才在两头安装木柄。<br>可以一个人单挑(也有简单条、花式条)、几个人合跳,合跳时需要两个人在各自一端,使劲挥动绳子。</b></h1><h3></h3> <h1><b><span style="line-height: 1.8;">23.手摇水车<br></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面来一波农具。这个为手摇水车,有的是一个人摇,左右手开弓,一前一后使劲摇;或者两个人配合,一人左手一人右手,边摇还边唱山歌。摇出来的水为了灌溉农田,有时将水车干了,池塘里还可以抓鱼抓虾。</span></b></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1><b>24.脚踏水车<br>与前面那个相比,体积更大,车水效率更高。几个人趴在上面一个横杆上,有节奏地两脚上下踩踏板,几个人要完全协调好,有时也是用号子统一步骤。</b></h1><h3></h3> <h1><b>25.压水井<br>在农家小院,街巷深处有时有取水井,在井口安装一个压水的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将水压出,不用轱辘打水了。</b></h1><h3></h3> <h1><b>26.石夯<br>加固地基,夯实基础的工具。这是用石料加工的,系四根绳子,由四人在四角协力拉起,使劲砸下,四人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各地都有专门的号子来统一动作。</b></h1><h3></h3> <h1><b>27.木夯<br>也是夯的一种,由四人举起并砸下。小的也有两人面对面操作的,在军队工程兵里也有相似的,叫手用筑头,专门用于打桩使用。<br>现在各种压实机、夯实机在工地上使用,效率高,夯实效果好,夯就慢慢不见了。</b></h1><h3></h3> <h1><b>28.草鞋<br>完全用稻草编制,在滚烫的石子路上保护双脚。一般土地的道路上往往都是光脚行走。鞋子都是正式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的。</b></h1><h3></h3> <h1><b>29.蓑衣<br>是农民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的一种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冬天还可以保暖。后来人们也有用棕制作的。</b></h1><h3></h3><h3></h3> <h1><b>30.凿子<br>旧时木工的工具之一。为了在木料上开凿出不同大小的孔洞,用以固定榫头,因此需要不同大小,扁的弧形的凿子!</b></h1><h3></h3> <h1><b>31.钻子<br>是木工工具之一,在木料上手工钻孔的,有时钻个小孔,再扩孔!这个工具名子是美友介绍的,谢谢她了!<br>现在都是电钻了!</b></h1><h3></h3> <h1><b>32.刨子<br>木工师傅的工具之一。就是将木板刨平用的!</b></h1><h3></h3> <h1><b>33.锯子<br>木工师傅的工具之一。将木料锯成需要的形状和尺寸。据说是鲁班发明的呢!</b></h1><h3></h3> <h1><b>34.泥刀<br>木工师傅的工具很多,而泥瓦工基本上只要一把泥刀(也称瓦刀)走天下。就是泥桶也是工地上配的了!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安得广厦千万间,都是泥瓦工一砖一瓦砌起来的哦!<br>现在城里房子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了!</b></h1><h3></h3> <h1><b>35.刨板<br>刨板是不太典型的农具,主要用于两个场合。其一是晒谷场上,每天早晨要将成堆的谷物摊开晾晒,或者旁晚或者下雨前将晾晒的谷物堆成堆,用塑料布遮盖。其二是在田地里施松散的有机肥时,用刨板摊铺。用法是一个人力气大的在前拉,另一个根据目的掌握刨板的压力。</b></h1><h3></h3> <h1><b>36.镰刀<br>农村常用的用具。用于割草,收割农作物的。<br>我们共产党的党旗上就是镰刀加锤子,就是农民与工人联合起来。</b></h1><h3></h3> <h1><b>37.稻篓<br>用竹子编织成的工具,使用较为广泛。可以挑脱粒了的稻谷、麦子等,可以放在家里长期存放稻谷,透气干燥;可以挑一些东东到集市上买卖,有时可以人货混装,一端放上各种货物,另一端放个小孩去赶集。</b></h1><h3></h3> <h1><b>38.粪箕<br>与稻篓一样都是竹子编成的,下面做成粪箕状,有三(四)个柱子在上面汇聚。主要用于挑运土料,肥料等,如果是草料交叉在三(四)个柱之间向上,最后压紧,效率高!</b></h1><h3></h3> <h1><b>39.扁担<br>无论是稻篓、粪箕,还是后面要介绍的水桶,最后都需要扁担来挑!<br>扁担是毛竹加工的,不能太软,否则上下颠簸不方便,但是扁担也不能太硬,一点都没有弹性,对人的腰冲击太大。<br>因此扁担与人的完美配合才能提供劳动效率。<br>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是《朱德的扁担》。</b></h1><h3></h3> <h1><b>40.草蒲团<br>蒲团是指以蒲草编织而成的圆形、扁平的座垫。乃修行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在农村用稻草编织的较多,小辈向长辈磕头时一般都是在草蒲团上进行的。</b></h1><h3></h3> <h1><b>41.刨子<br>农村较多,用于刨山芋丝、萝卜丝等。根据丝的大小决定刨子的规格。</b></h1><h3></h3> <h1><b>42.烫婆子<br>江南一带冬天里由于没有北方的火炕,而使用的水暖具,也叫汤婆子、暖壶、汤壶。其主要用于暖床。汤婆子的顶上开有一个小口,用时在壶内装上热水,再用毛巾或布包上(用于防止烫伤),放在被窝中靠脚的一端。古多为铜锡制,今也有塑料制品。现在老年人还有用的。</b></h1><h3></h3> <h1><b>43.鬃毛刷<br>用猪背上的鬃毛加工而成的刷子,长柄。有时掸刷床上的灰尘、杂物,男人从外面劳作回来,用刷子掸刷身上的尘土。</b></h1><h3></h3> <h1><b>44.茶壶<br></b><h1><b>陶瓷的、搪瓷铁的都有,早上烧上开水,抓一把茶叶,泡上一壶茶,供家人一天消暑解渴用。有时客人来多了,也泡一壶茶,谁喝自己倒。</b></h1></h1><h3></h3> <h1><b>45.烧水壶<br>很大一个铁皮壶,农村一早起来就用柴火烧开,供家人慢慢使用。</b></h1><h3></h3> <h1><b>46.煤球炉子<br></b><h1><b>烧蜂窝煤的一种炉子,以前城镇的人家主要靠这种炉子来做一日三餐的饭菜。炉子下面有一个隔门,晚上时关闭,则叫做封煤炉,第二天早上拉开门,炉子就火苗上冒,免得生煤炉了。<br>生煤炉也是一个技术活呢。</b></h1></h1><h3></h3> <h1><b>47.收录机<br>当时比较时髦的一种家用电器。将收音机和录音机结合在一起,初步的只有收音机加单卡放音机,后来又出现双卡录音机,可以将一个磁带上的音乐录制到另一个空白磁带上,这样就出现了盗版录音带了。<br>中央电视台上播出的“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这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广告。因此,燕舞牌收录机风靡大江南北。</b></h1><h3></h3> <h1><b>48.录像机<br>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录像机,是播放磁带录像,机器价格不贵,但磁带较贵。因此又催生出一个行当–出租录像带。价格公道、质量保证,受到民众的欢迎。<br>但是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出现,出租录像带也随着录像机的消亡也消亡了。</b></h1><h3></h3> <h1><b>49.留声机<br>留声机是一种用来放送唱片录音的电动设备;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77年发明。留声机唱片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因此,留声机被称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留声机种类有盒式留声机、台式大喇叭、立式留声机、柜式留声机、专业发烧友留声机。<br>留声机以前就没有普及,现在也没有消失,主要是小众奢侈品。</b></h1><h5></h5><h1></h1><h3></h3> <h1><b>50.木叉<br>一种农用工具,利用天然的树叉加工而成,主要是晾晒稻草、麦秸等长纤维物品。方便耐用,效率高。</b></h1><h3></h3> <h1><b>51.蜡烛及蜡烛台<br>蜡烛是用可燃蜡加蜡芯做的,可以在没有电的情况下解决应急照明问题。当然,在教堂、举行礼拜、生日晚宴、格调高雅的场合,会有意点燃蜡烛。<br>放置蜡烛的底座就是蜡烛台。</b></h1><h3></h3><h3><br></h3> <h1><b>52.饭盒<br>饭盒一般都是铁皮做的,我们几十年前上中学时离家较远,每人带一个饭盒,里面放点洗净的米,中午在学校的食堂里蒸熟即食。菜一般都是腌菜。每天每盒饭蒸熟要交两份钱,后来,我们两个同学的米放在一个盒子里蒸,就只要一人一分钱来。<br>饭盒里的米、水都是自己放,也有粗心大意的忘记放水,结果中午打开还在一把米,饿肚子了。</b></h1><h3></h3><h3><br></h3> <h1><b>53.多层饭盒<br>与前面的饭盒相比,一套有好几个盒子,有的放饭,有几个的放不同的菜,还有一个放汤,这是家境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了。</b></h1><h3></h3> <h1><b>54.台历<br>小小的一本,每天一页,一年365页,上面的信息应有尽有,有的还有名人名言,还有学习英语每日一句等等,可以在台历上记录些计划、安排、提醒、电话号码等。办公室最多。</b></h1><h3></h3> <h1><b>55.挂历<br>与上一个台历相比,挂历适合挂在家里的客厅里,每个月一页,以明星、风水、宠物等为主。家里老年人最为喜欢。<br>挂历纸反面为白纸,也是家中学生拿来包书本封面的上好材料。</b></h1><h3></h3> <h1><b>56.闹钟<br>放置在桌上,床头柜上,定时定响,催人起床去上学、上班等。几乎每家都有。但是自从手机有了定时功能,闹钟也是可有可无了。</b></h1><h3></h3> <h1><b>57.怀表<br>怀表从来没有普及过,以前身份高贵的人,从胸口的口袋中掏出一个明晃晃的怀表,戴上金灿灿的金边眼睛故意当着大家的面看一下,然后煞有其事的惊呼,呀,都已经几点了,某某人的会面要迟到了呀。<br>现在也被手机取代了。</b></h1><h3></h3> <h1><b>58.食槽<br>也称为石槽,一般是石头或者木头做的,主要是喂养家里的大型牲畜吃食用的。有马槽、猪槽、牛槽等。</b></h1><h3></h3> <h1><b>59.铁锹<br>是一种农具,用于铲土,平整土地等。用铁制作的。在城里下雪天,也用于除雪铲雪所用。</b></h1><h3></h3> <h1><b>60.背篓<br>背篓是一种运输工具,可以将收获的农产品放在背篓里背回家,有时候远距离走亲访友,还有将小孩儿放在背篓里的。</b></h1><h3></h3> <h1><b>61.黄鳝笼子<br>用竹子做的,在粗的一头有一个带倒刺的圆洞,在另外一端较细的一头,有一个塞子进行密封,塞子中央有一个竹棍,棍子上穿一条蚯蚓,晚上将黄鳝笼子埋在黄鳝经常出没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去收回,里面会有很多的野生黄鳝,可以卖个好价钱。但是笼子里也会出现小螃蟹、蛇等不迅之客。现在野生黄鳝基本绝迹了,因此笼子也不见了。</b></h1><h3></h3> <h1><b>62.虾笼子<br>有各种形状,一般是尼龙绳编织而成。有几个口子,里面放些猪肝等物,虾进去却出不来。提起来就捡虾吧。</b></h1><h3></h3> <h1><b>63.砂锅<br>砂锅是一种以前常见的家庭炊具。传统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依靠砂锅的菜谱有砂锅鸡、砂锅豆腐、砂锅鱼头等。现在都用压力锅、电压锅等,形成了快餐文化,但是味道却不如以前了。</b></h1><h3></h3><h3></h3> <h1><b>64.蚊帐<br>以前蚊子特别多 ,尤其是花蚊子,速度快,吸血狠,起包大,痒难受。因此家庭里蚊帐使用较多。现在采用电蚊香,液体蚊香等,还有超声波驱蚊器等,蚊帐是不是也快要不见了。</b></h1><h3></h3> <h1><b>65.蚊帐钩<br>白天蚊帐不用时,用两个好看的蚊帐钩将其钩起,一左一右。蚊帐钩有各种材料的,以铜的(镀铜)最多也最好看 。</b></h1><h3></h3> <h1><b>66.平板车<br>一个木制车厢加两个轮子,就成了平板车,可以拉很多的粮食、化肥、农获等。也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拥有的。现在被皮卡汽车取代了。</b></h1><h3></h3> <h1><b>67.高脚马<br>我如果讲另外一个名字,很多人就知道了,踩高跷。<br>是的,在我们老家,就叫高脚马,非常形象贴合。<br>雨天,一手一根,靠着墙壁站在棍子上的横档,手脚并用,可以到邻居家串门,中间千万不能停下来。可以保证鞋子不泥泞。如果水平高了,就将高脚马的长端绑在大腿上,自由行走,就是踩高跷了,这个要一定的技能。</b></h1><h3></h3> <h1><b>68.竹筢子<br>由竹子制作,还绑一个木把手,用以收集草料、树叶,也可以在晾晒稻谷时翻动谷物以便提高晾晒效率。</b></h1><h3></h3> <h1><b>69..稻草人<br>用木棍竹棍作为骨架,再用稻草作为身体,扎成稻草人,放在田间地头,晚上可以吓唬偷西瓜的小毛贼,白天可以驱赶飞鸟走禽。现在也快消失了。</b></h1><h3></h3> <h1><b>70.筷子筒子<br>筷子洗完要沥水干燥,另外筷子散的不便放置,因此就发明了很多种筷子筒子,有竹子做的,有木头做的,有金属做的,有塑料做的,但是这种由砖瓦厂烧制的,估计你很少看见,以后也很少买到了。</b></h1><h3></h3> <h1><b>71.钉耙<br>由两齿、三齿、四齿以及多齿的,一是用以翻开较松的土壤,以便耕种,二是翻开土壤进行收获,例如花生、山芋等。</b></h1><h3></h3> <h1><b>72.镐<br>是一种在比较坚硬的土壤上刨土的工具。</b></h1><h3></h3> <h1><b>73.锣<br></b><h1><b>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br>是敲锣打鼓的工具之一。</b></h1></h1><h3></h3> <h1><b>74.鼓<br></b><h1><b>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br>是敲锣打鼓的工具之一。</b></h1></h1><h3></h3> <h1><b>75.镲<br>镲读作chǎ,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br>是敲锣打鼓的工具之一。</b></h1><h3></h3> <h1><b>76.装饰盘<br>这种盘子样子与食用盘子一样,但是中间印了精美绝伦的图案,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观赏价值,但是基本上没有收藏价值。</b></h1><h3></h3> <h1><b>77.烟斗<br>一种流行于美国、欧洲的吸烟道具,塞进切好的烟草加上香料后点燃吸烟。 烟斗这种吸烟道具推估是在有吸烟这种行为时,利用烟斗是最早的吸烟方式。<br>现在吸烟人增多了,但是香烟本身就带过滤嘴,所以烟斗很少见了。</b></h1><h3></h3> <h1><b>78.主席语录<br>在几十年前,人手一册毛主席语录,上面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老三篇。</b></h1><h3></h3> <h1><b>79.像章<br>也是在几十年前,时兴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每人胸前都要戴上一枚,有的人胸口都挂满了,以体现对毛主席的热爱与忠诚。</b></h1><h3></h3> <h1><b>80.衣服纽扣<br>衣服物质不丰富,因此旧衣服淘汰时,总是要将上面的衣服纽扣拆下来备用,有时一件衣服上的纽扣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但是,要专门买纽扣还困难呢。</b></h1><h3></h3> <h1><b>81.炭火熨斗<br>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现在都用电熨斗了。</b></h1><h3></h3> <h1>82.蛤蜊油<br>蛤蜊油,又名瓦壳油、贝壳油、歪子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普通市民的物质需求,基本上只能满足于吃饱穿暧,那时候的化妆品基本上已经绝迹,什么眼影唇膏粉底霜,什么面膜柔肤水增白蜜,没那么多花样名堂。美容化妆风行于世,那是物质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产物。<br>油用完了,还可以拿着空蛤蜊壳去点里买油回来。</h1><h3></h3> <h1><b>83.拖拉机摇把(车钥匙)<br>这个工具不说,估计认识的人不多。那时拖拉机作为生产队里的大型农业机械,而启动拖拉机就靠这个曲柄的摇把,要想发动拖拉机,没有点技巧还是不行的。尤其是女子拖拉机手,更加佩服她们了。</b></h1><h3></h3> <h1><b>84.手工鞋垫子<br>以前的鞋子,哥哥穿了弟弟穿,弟弟穿了妹妹再穿,鞋小了就相当于穿小鞋,鞋大了垫鞋垫子。因此勤劳的母亲们在家,利用破旧衣服,手工做了各种鞋垫子,以便使用。<br>有一段时间,街道开展拥军活动,都是做了很多鞋垫子送给亲人解放军呢。</b></h1><h3></h3> <h1><b>85.老式门锁<br>明清时候留下的门锁,可以当文物了,其钥匙是一根细细长长的小金属棍,在里面捅来捅去,就开了。</b></h1><h1><b>现在都是防盗锁,密码锁,指纹锁、智能锁等等。</b></h1><h3></h3> <h1><b>86.香案<br>用来供奉神位,摆放香烛贡品来供奉神灵、牌位等的长方形桌子,常放置于于寺庙,家庭供奉神灵,牌位前!<br>在农村家庭的堂前,都摆着香案,有的上面还有贡品。</b></h1><h3></h3> <h1><b>87.小手炉<br>里面是烧炭的,开始产生温度。在江南没有烧炕的习惯,因此怕冷的人手里捧一个小手炉。非常暖和。</b></h1><h3></h3> <h1><b>88.马灯<br>马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的叫法。尤其是在点灯没有普及的过去,真是人民的照明利器!</b></h1><h3></h3> <h1><b>89.土灶<br>一口大土灶,可以烧饭,炒菜,还可以蒸菜。主要烧稻草、麦秸、豆萁或者茅草。大土灶烧出来的饭真香。可以多吃一大碗呢。</b></h1><h3></h3> <h1><b>90.水桶<br>以前没有自来水,只能靠用扁担加两个水桶去河边挑水,水挑回来,倒在大水缸里,再加上明矾进行沉淀。因此水质并不太好。现在都有了自来水,水桶也就退休了。</b></h1><h3></h3> <h1><b>91.戒尺<br>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这种“尺”,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的。<br>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都是戒尺的功劳吧。</b></h1><h3></h3> <h1><b>92.汤罐<br>汤罐,指旧式灶上利用灶火支道烧火的罐儿。可以是瓦罐,陶瓷罐等,里面的食物非常可口。</b></h1><h3></h3> <h1><b>93.热得快<br>“热得快”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加热器,可以用来烧开水、热牛奶、煮咖啡等,快捷而方便。品种有直杆,弯杆。这种简易加热工具在单身宿舍,学校集体宿舍里以前用得较多,但是其功率大,宜短路,经常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现在已经不见了 。</b></h1><h3></h3> <h1><b>94.黄包车<br>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现在在少量公园景区(例如南京夫子庙)就有,供游人体验!</b></h1><h3></h3> <h1><b>95.轿子<br>轿子是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br>现在在电视电影中看见,有时在复古的环境中可以一瞥!</b></h1><h3></h3> <h1><b>96.糕点模子<br>有木头制作,金属制作,甚至砖石制作的,里面有各式图案,制作出来的糕点又好看又好吃。安徽省部分地区叫粑印!</b></h1><h3></h3> <h1><b>97.口哨<br>可以是铜质的,塑料的,海螺的,竹制的等等。<br>可以吹出好听的声音,也是队伍集合,执行任务的口哨声源。</b></h1><h3></h3> <h1><b>98.窗花<br>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br>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北方较为普遍。<br>现在洋节越来越流行,而春节这样的中国节日越来越淡漠了,窗花也越来越少见了。</b></h1><h3></h3> <h1><b>99.喷雾器<br>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在农村,喷雾器主要是用来喷洒农药。</b></h1><h3></h3> <h1><b>100.老火车<br></b></h1><h1><b>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br>这是本人在火车博物馆拍摄的,其他地方见不到了。<br>本美篇作者:<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微信名,River bridge (老王子),手机号13809008431(可加微信)<br></span>工学博士,桥梁教授,正式出版过《渡河工程》《浮桥工程》《舟艇原理与强度》《舟桥设计理论》《渡河桥梁设计概论》等五部专业书。目前还在上班,再有三年不到就可退休了。<br>平时以写《渡河诗集》、《轶事随笔》、手机随拍等自娱自乐。<br>伴曲为网络下载的《秋思–古筝独奏》!</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