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青绿枝盛,满架蔷薇香 –---李凡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

边缘人

<h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已落下帷幕。李凡名师工作室在天门市教育局、教科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精诚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老师们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一起盘点收获,细数那些成长的故事吧。</h3> <h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邂逅经典,品味语文的魅力。外出学习的李凡老师,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所知所感,倾囊相授,让学员们足不出户,却能身临其境地享受一场场视觉的盛宴!</h3> <h3>一 苦练基本功 提升素养</h3><h3><br></h3><h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走在教研的路上,学员们是坚定的登山者,从未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积极参加书法培训,跟着彭红兵老师苦练硬笔和粉笔字书写,苦练教学基本功,逐步完善自我。学员们或提按分明、丰筋多力,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自然舒展、运笔秀巧……</h3> <h3>普通话一级测试员周燕老师为大家进行普通话培训。在周燕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做“开小火车”游戏,针对在说普通话时常遇到的易错音进行纠正,老师们受益匪浅。</h3> <h3>在同一首诗诵读活动,程海霞主任以一首朦胧诗《相信未来》为例,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声情并茂地片段朗诵,以丰厚的学识涵养、圆融浑厚的音色、优雅沉稳的体态以及高超的朗诵艺术,让在座的老师真切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情感,领悟着朗读者的优雅与幸福。</h3> <h3>二 一路磨炼 一路成长</h3><h3><br></h3><h3>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历练,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扶持。每次业务学习,教导处褚华英主任亲自坐镇,亲临指导。工作室成员于“教学相长”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丰富多彩而又求真务实的课堂,展现了他们不俗的功底。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磨课,对学员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提升。一路拼搏,一路成长,挥洒一路汗水,成就一抹辉煌。</h3> <h3>2018年9月25日,工作室成员观摩刘璇老师执教《火烧云》。刘璇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变化多端。同时让学生边读边想,通过捕捉关键词,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在此教学环节中,刘璇老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h3> <h3>2018年10月9日,工作室观课议课活动,彭青梅老师执教《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彭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彭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用精炼有趣的课堂语言将学生带入情景,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水和水的各种形态变化及其利与害,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精美的课件,别具一格的板书,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无不体现出彭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h3> <h3>2018年10月16日,帅策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麻雀》示范课。帅老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边总结,通过文中具体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后,老师们就这堂示范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评课不仅给帅策老师指出了改进办法,也让在场老师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巨大魅力。</h3> <h3>2018年10月30日,工作室观课议课活动,谭陈丽老师执教《蒲公英的梦》。谭老师带着春风拂面般的微笑出现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善意和爱心。教学中谭老师始终以亲和的面孔示人,用亲切的语言和孩子们对话交流,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一种和谐、融洽、愉悦、平等的极具人文情感的氛围充盈于师生之间。</h3> <h3>2018年11月13日,观摩张雅玲老师执教《争吵》。在课堂上,张老师以情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深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进步与收获。</h3> <h3>2018年11月26日,观摩何晔老师执教《青蛙写诗》。在何老师的课堂上,让我们领略到了她独特的风采。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激情吟诵……让每一个学生都全神投入,走进了带有诗意的语言课堂。课堂上,何老师与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聆听他们的朗读、发言!以情感人,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火花,真真令人耳目一新。</h3> <h3>三 琢玉成器 送教下乡</h3><h3><br></h3><h3></h3> <h3>2018年12月12日,工作室围绕“小学识字教学”这一主题,赴蒋场小学送教下乡,分别展示了费依梦老师执教的《比尾巴》、彭青梅老师执教的《我是什么》。两位老师教态亲切、教学语言丰富生动、多媒体课件设计精巧、衔接自然、朗读指导到位,赢得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真正吸引住了每一位学生的心。</h3><h3> 为了上好这节展示课,彭老师反复磨课、几易教案,邀请年级组的老师帮忙评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彭老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亮剑时的精彩表现。</h3><h3> 费依梦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灵活、恰当的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和游戏法,并结合让学生观察、圈、读、说、贴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课的知识。</h3><h3> 本次活动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促进了城乡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工作室成员在此项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h3> <h3> 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h3><h3><br></h3><h3></h3> <h3>千古文风诗情荡 ,匠心教研沐芬芳。精彩课堂品古韵,名师引航谱华章。2018年12月21日,由李凡名师工作室发起,天门教科院主办,天门市第一小学承办的“古风、古韵、赏古文”学术交流会,在天门市第一小学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小学王继红工作室全体成员、天门教科院郭东娥主任、许靖主任天门市第一小学高丙元校长鲍桃红副校长、伍晓艳主任、天门一小的全体语文教师及全市各小学的语文骨千教师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h3><h3> 来自地大附小,小古文教学专家王继红、魏瑞燕两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课《道边李苦》和《猫斗》,让参与研讨的老师们耳目一新,收获颇丰。工作室成员刘凤老师也为大家精彩演绎了《轻轻叩响送别诗的大门》的古诗词课堂,刘老师抓住几首诗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h3><h3> 此次活动的开展,密切了两个工作室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提高天门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h3> <h3>五 且看花满枝 硕果满庭芳</h3> <h3>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对学员最大的启发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学环节的有序构建、教学内容的有序安排和学生思维的有序调动,其次要善于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并及时付诸实践,最后要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些点点滴滴的收获,离不开学员们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谦虚谨慎的求教。一篇篇优秀论文的发表,一堂堂优质课的认可,这一张张用执著换得的荣誉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h3> <h3>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工作室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也收获了丰收的成果。路在脚下,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携手向前,基本功训练不放松,观课磨课不放松,教学教研不放松,课题研究不放松,快乐阅读不放松,打开眼界,拓宽思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工作室变得更加强大!</h3><h3>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一定会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倦追求,深深扎根教育教学土壤深处。在工作室这片智慧的丛林里,不负好时光,不断摇响青春的风铃,在一次次的磨砺锤炼中,扎实迈好成长的每一步。</h3><h3>  春种梦想,夏育成荫,待来日,必将枝繁叶茂,硕果满庭芳。</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