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被誉为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芬兰,到底有多牛,为什么这么牛?和尤卡教授近距离之后,彻底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h3> <h3>芬兰教育的最大原则是平等</h3><h3> 芬兰教委会资深顾问Reijo Laukkanen 说:“芬兰是一个公平社会,而日本和韩国则是高度竞争的社会——如果你不能比邻居做得更好,父母会花钱让你上补习班。在芬兰,比你的邻居表现出色显得不是很重要,每个人都达到平均水平,当然这个平均水平相当高。”这一原则导致芬兰在教育方面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从近年PISA科学素养方面的测试结果看,在最优组别,他们的学生50%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在最差组别,80%的芬兰学生得分高于OECD的平均分;MacIsaac说:“从整体上看,提高底线水平获得了深远的效果。”</h3> <h3>另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芬兰秘密武器是:师资力量的高水准</h3><h3> OECD的Schleicher说:“是教学的质量引导芬兰教育的成功。在美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工业模式,教师只是一种用来传输预制品的工具。而在芬兰,教师本身就是标准。”</h3><h3>芬兰的学校系统100%公立,教师是从前10%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必须有硕士学位,学制是六年,政府会全资资助。教师和医生、律师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2008年,芬兰老师的平均起薪为29000美元(同时间美国为36000美元)。然而,芬兰拥有15年教学经历的高中教师的薪水约为其它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的102%(在美国,这个值仅有62%)。</h3><h3> 国家的教学大纲只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方针,训练有素的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老师一天只在教室里花4小时,同时每周要花2小时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纽约州立大学一位物理教育专家Dan MacIsaac,在芬兰考察了2个月,他说:“他们的老师在教授物理方面比我们准备得更好,芬兰人让他们自由发挥,而不是派只看门狗整天看着他们。而在美国,人们对待教师就跟对待必胜客的送餐员一样,只想着怎样才能更快地把比萨饼送出去。”</h3> <h3>学生,可以自由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h3><h3> 芬兰的小学规模小、设备全,每个学校只有几百名学生,15~20人的典型小班,每班最多不会超过30人。学生7岁之前会在公立的、课程游戏化的学前班就读,之后进入小学,这一阶段,他们经常在班级中或校园里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研究数学课题,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阅读相关图书。</h3><h3> 在这里,你基本看不到全班式的集体统一教学,老师一般只指导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那些独立忙于自己课题的学生如果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他们鼓励学生从小就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并努力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还会配备特殊支持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帮助。</h3> <h3> 芬兰的教育环境相对平稳,学生可以专注于各自的功课。他们每天可以在学校领取一份免费热餐,医疗卫生则由芬兰全国卫生体系提供。学生只在十二年级时进行一次高中毕业考试,此外再无额外测试。所以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不必花费时间去准备考试。</h3><h3> 老师通过自己制定的多种评判方法和作业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估,且会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表现通过描述性材料而不是排名或其他数字型衡量标准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反馈。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相对较短,每学年也同样如此。这种教学安排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设计课程并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合作,以推动创新及问题的解决。</h3> <h3> 下午,尤卡教授以一个小测试,开始了下午的学习。</h3> <h3> 根据认知风格猜测尤卡教授属于哪一个认知风格?</h3><h3> 大家畅所欲言,依据上午的教学判断,尤卡教授属于哪种风格。根据做事风格,工作情况,来决定一个人的认知风格。</h3> <h3> 作为教师要根据认知风格来分析各种风格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定的认知轨迹,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看他们能不能接受,才能根据情况,来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变成学,让自上而下的教学,进行改变,转变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h3><h3> 一所学校,领导方式的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从教师出发,帮助教师发展,才能让教育走的更长远。</h3> <h3> 同时,父母的职业,也将决定人的认知方向,认知轨迹在23岁已经形成,基本上不会发生大大的改变,但也会破于外界的压力,来调整自己,改进自己,认知图形也不会发生发的变化,这就是自己,根深蒂固,每个人的选择、语言,都是认知风格的体现。</h3> <h3> 芬兰一个学者做的统计,每一个认知风格,面对每一件事,他的做法都是不同的,四种风格在面对问题,表现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h3> <h3> 其次,还要了解不同认知风格的人,与我的关系。</h3> <h3> 认知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团队动力,团队合作很重要,因为每一个团队里都有这四种认知风格,只有在了解了团队,了解了对方,才能在相互合作中,产生火花。</h3> <h3> 因为混合型的团队比同质团队更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和革新方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