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文‖才情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吕东红

<h3>2019年1月23日,到今天已经三天了,我这个<b style=""><font color="#b04fbb">铁杆清粉</font></b>到今天也不敢相信:<b>林清玄走了!</b></h3><h3><b></b>他留下清欢唯美的文字与生涩难懂的禅学就这样走了。65岁太过年轻,想来老天爷也喜欢与多才善思、灵魂有趣的人相约谈天吧。</h3><h3>这几天林清玄也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他的人物生平、写作之路、文学作品、文学成就等等不同侧面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在此也不想赘述。也有人会问,林清玄是谁?是的,有的人直到他去世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h3><h3>在我心里,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天才,他是浮躁繁华世界的一杯清泉,他是匆匆过客人流中的一枚遗玉。</h3><h3>也罢,清欢不易,生命可寂。拾几许文字,剖一方净土,筑一座祭台,点三支清香,送别清辉的你。</h3><h3>人生匆匆数十载,你我不过是人间的过客,唯愿温柔一点、温柔一点。斯人已逝,明灯已熄,但仰头一望,总有清辉留人间。</h3> <h3><b><font color="#b04fbb">且看他的文字是如何夺人心魄:</font></b></h3><h3>让我们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h3><h3>不忘记“温一壶月光下酒”,</h3><h3>道一句“人间最美是清欢”。</h3> <h3>这段文字是他在去世前的告别,没有一丝颓废,却见对死亡的淡定,我愿相信他定是羽化升仙:</h3><h3><b><font color="#b04fbb">“在穿过林间的时候,</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font></b></h3> <h3>研究他的作品,我推断林清玄一定是少时就开始研习并挚爱着古代诗词散文,有作品《温一壶月光下酒》为证。几年前,我只瞥了一眼标题就大为惊叹,人间尽然有如此文人雅士,把文字与诗词把玩揉捏得如此精妙绝伦。</h3><h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br></h3><h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h3><h3>李白的《月下独酌》本已寂寥至极,然经林清玄妙笔生花,却能使这种近似矫情的孤独寂寥升华为一种温润与透彻,谁能想到,谁又能温一壶月光,谁又能温一壶月光下酒?</h3> <h3></h3><h3>其实,当今家长们也会以唐诗宋词作为孩子们的早教读本,但大部分孩子学习后也就是停留在练习语言和习字层面,最多是在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孩子可以秀一秀聪明伶俐,家长也便以为这样就算是书香门第了。</h3><h3>然林清玄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他对诗词歌赋的热爱与纯熟是浸在他的血液里,是揉在他的生活里,是边诗书边饮酒,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品味凝结而成的一壶老酒,酒虽老却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林清玄的《温一壶月光下酒》是如此诠释诗词与美酒是良配:</h3><h3>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h3> <h3>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说:<b><font color="#b04fbb">你要选择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事,一是浪漫精神,二是理想主义的追求,三是要纯情的心。</font></b></h3><h3>而他对浪漫的理解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h3> <h3>曾经有句话:“<b><font color="#b04fbb">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男男女女看三毛</font></b>”。也就是那个年代,女生流行看琼瑶的言情小说,从那一部部荡气回肠,千回百转的小说中,体味憧憬美好朦胧的爱情。是她让每一个女生都曾幻想爱情可以当饭吃。</h3> <h3>而男生就看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梁羽生或古龙的武侠小说。是他们让每个男孩都曾幻想一身绝世武功仗剑天涯。就在前几天,在中恒集团梧州制药考察期间,与我们同年代的朗欧医药的娄总也有同感,谈起《冰川天女传》,娄总竟然象回到年轻时代般陶醉,喜欢梁羽生先生笔下的豪气柔情和人间真情:“难忘恩怨难忘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娄总到现在还遗憾这篇绝世佳作不能拍成电影。他说有位大导演也曾说过:“没人敢拍这部戏呀,人家拍电影是要钱,拍这部戏那是要命啊!”</h3> <h3>对于我来说,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是借来看,看完再还的书,但三毛的书就是要买来看的,那时自己就像着了魔一样,也如集邮爱好者般册册必买。到现在,书架上简单一找就有好几本。</h3> <h3>买三毛这本全集时已是十多年后女儿刚上初中。几十年过去了,不知是不是自己堕落不爱看书了,反正再也没有象喜欢三毛的书那样执迷地喜欢一个作家及其作品了。</h3><h3>所幸有你——林清玄,你的文字和修炼,都达到了东方美学的完美境界。<b><font color="#b04fbb">你像红尘俗世中烈火烹油般的欲望火海中的清凉明灯,救自己走向一片清静安宁之路。</font></b></h3> <h3>说来也真有意思,小我15岁的师妹美娇也是林清玄的粉丝,林清玄也曾影响了他们那一代人。今天看到美娇发的朋友圈说:“朋友圈偶然看到他走了,跳起来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二十岁时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儿子的名字也来自这本书中序,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楼肇明评价林清玄说:他的作品基本上属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为了纪念这一点缘分,决定再读一遍这本书”。</h3> <h3></h3><h3></h3><h3>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h3><h3>读书与其说为了致用,不如说是为了安妥心魂,读林清玄的文章亦然。</h3><h3>林清玄,是你让我们这颗俗心有安置的港湾:<b><font color="#b04fbb">疲惫时,有“归来仍是少年“的安抚;浮躁时,有“人间最美是清欢”的劝慰;失意时,有“逃避今生何有来生”的鼓励……</font></b></h3><h3>林先生,一路走好!</h3><h3>这篇悼文受到一致好评,朋友中也不乏喜欢林先生的读者,我同学祝新海,那个爱写诗的新疆小伙,发来一首辘轳体,表达惋惜与悼念之情,一并收录。</h3><h3>《我送清玄一首诗》</h3><h3>我送清玄一首诗,</h3><h3>书香禅意粉丝驰。</h3><h3>文章读罢神明悟,</h3><h3>赋得三篇心里思。</h3><h3>追怀苦学少年时,</h3><h3>我送清玄一首诗。</h3><h3>笔底生辉才艺广,</h3><h3>文如雨后玉兰枝。</h3><h3>欲寄先生化作悲,</h3><h3>寒风白雪落丝垂。</h3><h3>淡泊一世清如玉。</h3><h3>我送清玄一首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