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村子西边有一条小河,距离老房子大概有两百米的距离,坊间称这条河名为“石良河”,是元末朱元璋手下将领石良所开凿的。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陈兵鄱阳湖,长时间对峙,导致粮草匮乏,宿松籍副将石良奉命筹措粮饷,及时开凿河流,将粮饷运抵前线。后朱元璋赢得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建立大明王朝,为表彰石良运粮之功,敕封石良为田园宰相,故宿松县千岭乡有一个村子称为石宰相屋,此地即为石良故乡。这段历史算是“石良河”由来的注脚。</h3> <h3>但经查证,村西的那条小河的正式名称为泾江,是一条自然连通长江与宿松境内湖泊的河流。故乡所处地理位置,原属中国三大古泽之一的彭蠡泽,是与“云梦泽”、“震泽”齐名的长江流域三大古泽。由于古代的彭蠡泽是过水性湖泊,泽内河叉、支流密布,泾江应属于其支流之一,后因上游泥沙冲积,泽内逐渐形成了大片的陆地,我家所处的位置也是最初形成的沙洲,因形似冬瓜,俗称“冬瓜洲”。</h3><h3>据老人们讲,泾江原来是与长江相连的,洲头古称“泾江口”,是一个十分繁华的水运码头,自古商贾云集,集市十分繁荣。但自清代中晚期修筑同马大堤,将泾江与长江隔断,从此泾江便变成了一条内河,仅与县域中部的大片湖泊相连,水运码头亦从此作古,繁华不在。</h3> <h3>小时候关于这条河的记忆,大约与钓鱼、嬉水有关。那时候母亲对我们的管教极其严苛,尤其对下河嬉水坚决不允,大概是害怕我们不慎溺水的缘故。为了逃避母亲的责罚,每到夏天,我们一帮小伙伴都会偷偷地跑到河边,脱得赤条条的,泡在清澈的河水里,享受夏日的清凉,这一身好水性也是在那时练就的。</h3><h3>当然,逮鱼捞虾也是童年的必修技能,这也是我至今仍喜欢吃鱼的原因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