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年有个约会

周周

<h3>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唱着喜气洋洋的歌谣,又一个新年热热闹闹地向我们走来。剪窗花、逛庙会,每个春节民俗都有着独特的传统年味儿,在这新旧交替之际阖家团圆之时,让我们一起体味中国年俗里那些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h3> <h3>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国新年浓浓的年味,以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元旦以后,我园相继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扭秧歌、戏大头、舞龙、写福字、剪窗花、捏面塑、包饺子,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幼儿在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的同时,切身体会中国传统佳节独有的情趣和内在魅力,亲身经历和体验年味儿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晋东幼儿园迎新年之浓浓的年味!</h3><h3><br></h3> <h3>  一、浓浓的年味系列活动之:扭秧歌、戏大头;</h3><h3> 秧歌是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民间舞蹈的类称,也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既有表演性,也有自娱性,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喜爱。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所用的道路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现在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 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观众陶醉。</h3> <h3>  在秧歌队伍中有很多好玩的扮相,例如大头娃娃,瞧,他们来了!</h3> <h3> 二、浓浓的年味系列活动之舞龙</h3><h3>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h3> <h3>  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h3> <h3> 三、浓浓的年味系列活动之写福字,贴福字</h3><h3>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h3><h3>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h3> <h3>来看看孩子们写的福字。😁</h3> <h3>  四、浓浓的年味系列活动之:剪窗花</h3><h3>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h3><h3>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h3> <h3>孩子们在剪窗花时用到了剪和撕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可认真了。</h3> <h3>  五、浓浓的年味系列活动之:包饺子、捏面塑</h3><h3>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h3> <h3>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h3><h3>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h3><h3>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h3> <h3>能吃到自己包的饺子,真开心呀!😁</h3> <h3>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h3> <h3>  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当地习俗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满堂红”、“巧公巧母”的面塑制品,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发家致富、和睦友爱,祝愿万事如意。</h3> <h3>  我们的活动伴随着香喷喷的饺子和美丽的面塑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期待2019年的到来,最后,晋东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及小朋友祝大家新年快乐,猪年大吉!🐷</h3>

窗花

舞龙

福字

饺子

年味

浓浓的

吃饺子

新年

春节

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