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二零一八年十月,正值秋高气爽,我们陪同九十二岁的老父亲去长治市进行了一次红色旅游。先去屯留县岗上村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而后又去了老人70年前参加抗战和上党战役的地方观光,并顺便走亲访友。</h3> 到达屯留县岗上村后,老人先看望了多年未见的好友。<h3><br></h3> <h3>好友热情款待,大家举杯畅饮,共叙友情。</h3> <h3>看到好友夫妇二人健康平安,老人发自内心的高兴!笑起来像个孩子,尽情、纯真!</h3> <h3>快乐就是健康,愉快的情绪是长寿的秘诀,老父举杯:祝愿老友天天快乐!</h3> <h3>好友说:“王哥,你也多保重!”</h3> <h3>老人谈天论地,十分健谈。一个健谈的人,应该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他愿意与人交流,讲道理,辩是非,传达正能量,体显了一个老军人,老法官的夲色。</h3> <h3>一高兴,老人食欲大增:再来一碗!</h3> <h3>讲到早年参加革命打仗的事情,老人更是情绪高涨,津津乐道。</h3> <h3>翻出革命资料,让老人看看。</h3> <h3>在好友家合影留念</h3> <h3>与好友告别,前去参观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h3> <h3>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h3> <h3>随行人员原市政法委副书记段俊富,对老人照顾细微。</h3> <h3>老人的儿媳也鞍前马后。</h3> <h3>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对老人热情接待。</h3> <h3>小朋友也对老人产生了浓厚兴趣,问这问那,非要和老人一起看展览。</h3> <h3>“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朝气蓬勃,永保革命青春!看这二人,都当过兵,步伐中带着军人特有的气质:精神抖擞,意志坚定,勇往直前。</h3><h3>别看父亲走路大步流星,其实老人是伤残军人,在战场上腿部受过枪伤,落下了后遗症,负伤的那条腿脚后跟一直是麻木的,每走一步都很别扭,而父亲却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迈着军人的步伐。</h3> <h3>铿锵有力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激励着抗大学员的斗志,形象地展现了抗大战士的青春活力和豪迈气概。</h3><h3>歌词写道:黄河之滨,集中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h3> <h3>齐心,是习主席的母亲,1939年她跟随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来到屯留岗上村参加了革命。</h3> <h3>老人看的很认真,目不转晴,完全沉浸在红色年代的辉煌历程中,体显了一个老军人的爱国情怀。</h3> <h3>儿子为老人留下珍贵资料</h3> <h3>老人看完一个展览,紧接着再去看一个展览,不觉疲倦。</h3><h3>夕阳映照着弓背前行的老人,使我想起了古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h3> <h3>抗日时期的纺车,摇出了抗战的信念,摇出了丰衣足食的岁月,摇出了令人向往的新天地。</h3> <h3>煤油灯芯跳跃的微光,是最温暖,最难忘的,它给抗日战士带来了希望和期盼。</h3> <h3>展览旨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继承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18岁入党,有74年党龄的老父亲对党有着深厚感情,对国家命运十分关切,他边看边说:“现在社会风气不正,人们都应当来看看,受受教育!”</h3> <h3>老人一辈子喜欢枪,早年扛枪打仗,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几乎每周都利用休息日上山打猎,枪法精湛。</h3> <h3>老革命,老正统,父亲整整衣服,端正地坐下留念。</h3> <h3>而大弟一向调皮,他故作吊儿郎当。</h3> <h3>文人与枪,也很匹配。</h3> <h3>这是抗大一分校在屯留办学时的女生驻地,是当年习主席的母亲齐心学习、生活过的地方。</h3> <h3>法官、检察官、律师,在革命圣地共同留念。</h3> <h3>几个展览看完,老人才觉累了,坐下来小憩,但情绪仍显激动。</h3> <h3>接着去了黄碾若飞桥,这是因纪念革命先烈王若飞而得名,也是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日夲人占领,老人在八路军武工队多次参加炸桥战斗。炸了,日夲兵修好,修好了再炸,经过几次炸桥,吓的日夲兵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最精彩的一次是“贺桥戏战斗”。那次,日夲兵修好桥后唱戏庆祝,为防武工队偷袭,特地按排在白天演出,不料又被武工队突然袭击,打得小日夲丢盔弃甲,四处逃窜。</h3> <h3>黄碾若飞桥上合影留念</h3> <h3>当晚入住屯留县老爷山风景区宾馆</h3> <h3>宾馆负责人得知父亲参加过上党战役,十分敬仰,如获至宝。70年前参加过此战役的人,如今已剩寥寥无几,得之不易啊!</h3> <h3>宾馆负责人告诉我们,上党战役纪念馆正在筹备阶段,如今正在四处寻找当年参加战役的见证人,父亲竟然不谋而合,自己来了,真是天意啊!为表示欢迊,把我们的食宿费全免了。在这里,我们对老爷山宾馆负责人及员工表示衷心感谢!</h3> <h3>宾馆负责任人说:“老人家,上党战役纪念馆开展仪式您一定要来呀!”老人感到很荣幸,满口答应。</h3> <h3>休整一晚,直奔老爷山上党战役纪念馆筹备地参观。</h3> <h3>上党战役发生在1945年山西省上党地区(今长治市)境内,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场战斗。</h3><h3>站在战斗遗址前,老人很激动,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历历在目。在上党战役中,为阻击阎锡山部队进攻我军主力部队,父亲与战友们在长治以北关村镇,机智勇敢地袭击、歼灭了阎锡山部队一个营。</h3> <h3>筹备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老人十分热情,尊敬。</h3> <h3>拉住老人非要老人讲述过去的战斗经历</h3> <h3>“哇!老人家,你这纪念章可是最高级别的呀!”老人胸前佩带着抗日战争纪念章和解放战争纪念章,其中一枚是2005年9月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频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h3> <h3>纷纷聚焦老人,留下美好记忆。</h3> <h3>小家伙也要给老人拍照</h3> <h3>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上党战役纪念馆就能修建完成,相约开馆仪式上见!</h3> <h3>“老革命,咱们合个影吧!”</h3> <h3>参观完战斗遗址,老人似乎有些惆怅,怀念战友之情涌上心头。战争年代的战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它可以使人在危急时刻舍身忘死,选择我死你生,这岂能是一般人所为?而如今,当年肝胆相照,生死之交的战友们,你们在哪里?想到此,老人满目悲凉,脚步踉跄!</h3> <h3>当天中午,赶往老家泽州西李寨村,这是老人出生的地方,现在只有老人的侄儿一家留守。</h3><h3><br></h3> <h3>“抽一支吧!叔叔!”老人的侄儿赶紧招呼。</h3> <h3>老人的侄儿一家忙前忙后,为我们准备了丰厚的午餐。</h3> <h3>老人性情爽快,喝酒不减当年,一干而尽。</h3> <h3>近些年老家变化很大,靠着勤劳,老人的侄儿盖起了二层小楼。</h3> <h3>看着影集,了解到老家生活境况,老人高兴地笑了。</h3> <h3>翻出了文革时期的老照片,岁月悠悠,人已老去,感慨万千!</h3><h3>人生有很多种滋味,总要熬到某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然而当你开始懂了,一切都已经远去了!</h3><h3>过去的是回不去了,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失去童年,可以保留童心;青春远去,那就焕发精神;爱情枯萎,还须以爱待人;事业不遂,力求保持做人做事的美好心态。</h3> <h3>叔侄俩聊得很开心</h3> <h3>老人的侄儿很上进,曾任大队干部,侄媳也曾任妇女主任。</h3> <h3>老人的侄儿很勤快,七十多岁的人了整日不闲。</h3> <h3>老家孩童怯生生地看着我们</h3> <h3>老人给儿子讲着过去的故事</h3> <h3>父子俩如此相像:都当过兵;都带过“长”(一个是法院院长,一个是检察院检察长);连步调都一致。有趣!</h3> <h3>老家哥哥(老人的侄儿)的声声呼唤,把我带进了童年的回忆,儿时,我曾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白天爬上树摘柿子吃;夜晚爬上屋顶,数着星星,听着蛐蛐安然入睡。</h3> <h3>老家嫂嫂坐在灶台上,给我们洗红薯,熬小米粥。</h3> <h3>老家的小米粥有地道的家乡味,特香,特暖人心!</h3> <h3>老家的柿子特大,特红,特甜!</h3> <h3>老家的人厚道,淳朴,特有人情味!</h3> <h3>匆匆一聚,便要离别,说不完的珍重,道不尽的叮咛。</h3> <h3>离开老家又去了秋泉村,这里引起了老人悲痛的回忆!</h3> <h3>秋泉村有座庙,老人6岁时因家里穷养不起他,被送到庙里当了小和尚,挨打受气,受尽折磨。两次逃跑都被抓回去毒打,把老人衣服扒光,让老人跪在炉灰渣上,用麻绳沾上水狠劲抽打,险些要命!第三次逃跑,幸遇革命队伍被救出虎口,从此参加了革命,当了部队司号员,那时年仅11岁。</h3> <h3>如今这座庙早己破落,后又翻新却不知何故仃工。庙前杂草丛生,庙里那残忍的老和尚早已化为乌有,而老人却依然健康地活着,多么有讽刺意味!</h3> <h3>往事不堪回首,站在庙前老人百感交集,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好似在说:“打不死的老子我又回来了!”好一个倔犟的老革命、老八路、老顽童!</h3> <h3>悲惨的童年,坎坷的经历,战争年代的历练,打造出老人一副坚强、刚毅、不服输的性格,受益良多。虽文化不高却练出一手好字;办案期间,刻苦钻研业务,法津条文能倒背如流。老人一辈子从事法院工作,他始终不忘党的救命和养育之恩,忠诚报答,不忘初心,坚守和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正直善良,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对当事人分文不取,尽职尽责,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称职的好法官。</h3><h3>如今,老人依然每天坚持看新闻,做笔记,关心国内外大事;每周坚持去单位过组织生活,体显了老一代革命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觉悟。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老一代革命人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贵品质更显可贵!值得提倡和学习!</h3><h3>旷达者长寿。如今九十二岁的老人,仍然精神烁烁,实在是旷达之楷模!祝愿老人寿比南山,生命之树常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