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月25日 探访下梅古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梅村</h1><h3>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2500多人口,住户居民500户。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h3> 下梅村由于在梅溪下游,故得名。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邹氏家祠</h1><h3> 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也是雄踞于村落中心的标志性建筑。</h3><h3> 邹氏原籍江西南丰,公元1694年,邹元老带着他的儿子们入闽,来到下梅村择居创业。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邹氏才发展为闽北有名的商贾。</h3><h3> 取得成功后,建豪宅七十余座,修当溪建码头,立家祠设文昌阁,大兴土木,传教化,重教育。邹氏家祠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内保存得最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门两侧的“木本”、“水源”,是两幅篆刻横披。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揭示了邹氏追思祖先,不能忘本的理念。我们看门楼左右两侧圆形砖雕图,分别刻着“文丞”、“武尉”的象征意义,希望子孙后代能文能武,人才辈出。家祠的门础上,立着一对抱鼓石,构成了“户对”,门楣的上方原来是四只半尺左右长的雕花石柱,叫“门当(或门簪)”,门当户对是建筑部件,起着镇宅求安的作用。</h3><h3> 大厅正堂原有二十四孝木雕鎏金门四扇,雕刻着我国传统孝道的二十四个经典故事。</h3><h3> 家祠下厅是用于搭建临时戏台的场所。顶上构建是藻井,两侧是厢楼,供听戏时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邹氏大夫第</h1><h3> 邹氏大夫第是邹氏祖房,是为庆祝邹英章60大寿而建,因邹英章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当时同时并排建筑了6栋房子,大夫第是主人居住,实际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全场116米,最宽处40多米,其余几栋为书房,客房,偏房等。目前,邹氏大夫第在1997年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万里茶路辉煌历史的见证。</h3><h3> 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大门面壁全部用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得体。两厢的隔窗均饰以木雕,分别雕刻蝙蝠、花卉、几何图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h3><h3>特别是后花园小樊川的一堵双面镂空雕刻花墙,为目前中国建筑史上最为精美,保持最为完整的,也是面积最大的砖雕结构。</h3> <h3> 下梅村写生</h3> <h3> 我们的午餐</h3> <h3>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作品展示时间</h3></font></h3> <h3> 辛苦的老师和孩子们,来享受晚餐吧</h3> <h3> 作品点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