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因为敬爱的亲人们深情厚意的招唤,我们偕同老母亲和小弟到达了久违的大姨和小姨的家。</h3><h3> 难以忘怀自己小时候因家贫常常一个人翻山越岭来到韶山大姨、小姨家混吃混喝的快乐岁月,成家以后,我还曾带着宝贝儿子来韶山混住混闹麻烦了她们半个多月。</h3><h3> 几十年来,大姨家永远是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她的家就是亲朋戚友的聚会场所。大姨为人豪爽大方,善良无私:外甥女待产可以在她家住上几个月并帮忙坐月子,哪怕是拿一个南瓜,她都要花中选花的把最大、最好吃、还要好看的送给你。因此,大姨的亲和力超强。一旦有什么邻里纠纷,她拿一把大木椅放在晒谷坪中,一屁股坐下去就开始“指点江山”,有一股“侠肝义胆”的雄风之气。大姨的两个儿子虽让她操了不少心,但大儿媳和小儿媳都非常的聪明能干,两个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如今大姨和小媳妇住在一起,她也很有其婆婆的风范,呼朋唤友的能力比婆婆有过之而不及。</h3><h3> 小儿媳不仅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兴趣也相当广泛,家里屋前屋后,都种上很多花花草草,肉肉植物还能种成小灌木模样。她“上得了厅堂,又下得厨房”,能烧得一手好菜。昨天中午,1个多小时,十几个荤素菜,就依次上了桌,色香味俱全,已达酒店大厨水平,让亲友们赞不绝口。</h3><h3> 如此这般的大姨家,我感觉就是一个“小江湖”!</h3><h3> 小姨与大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虽文化也不高,却是一个驾驭语言的高手。她不经意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是不会听的人,会感觉如悠悠清风轻轻拂过,而遇上会听的人,越回味,越琢磨,感觉就越有“嚼”劲,内涵之丰富,犹如慢剥洋葱,层次分明不说,还一层一层细剥不尽。轻轻的一句家常话,有时绵里藏针,有时针外有绵,其风趣幽默之能事,堪比“单口相声”,其语言艺术之高超,环顾周围亲朋戚友,堪称第一人。</h3><h3> 小姨的经历成就她为远近闻名的孝媳,早年,不仅长年照顾中风的婆婆终老,还把那在艰苦岁月中挑剔着“吃鱼要吃鱼背,白菜不吃菜叶”的卧床太婆婆(婆婆的婆婆)也照顾得无微不至。如今,姨父也轻微中风,坐着轮椅,行动也很受限制。小姨对他更是关怀备至,照顾有加。姨父每天红光满面,从里到外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两层楼房的家里也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毕竟70岁的人了,常常体力不济,力不从心,偶尔感慨无奈,就对着姨父打趣道:“真的想要把你卖掉算了!”然后,一串爽朗的笑声悠悠收尾。真的是“一切新旧事,尽付笑谈中”!</h3><h3> 离开韶山,驱车二十分钟就到了城前舅舅家。</h3><h3> 大舅与小姨相比,言语稍逊一筹,但也很不简单。哪怕是摘菜之小事,他都能够用轻声细语,引导你走向他特定的菜土之上,拿他想要给你的蔬菜。他长相敦厚却有不怒之虎威。</h3><h3>他的生活既充实又洒脱,一双儿女又都生了个“好”字,如今带着一对孙儿孙女,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令不少人羡慕不已。</h3><h3> 小舅和我年龄相仿,小时候接触也最多。他的清瘦面容,他的热情勤劳,触动着血脉在基因上缓缓的流动,深深的拨动我们的心弦。</h3><h3> 小舅对大姐如母的深情,对侄辈如子的关心都让人无比的感动。他买三只黑山羊,就为小弟养着两只,只等过年来取。见到我们,笑脸如花,热情相拥,真情款款融化春心。</h3><h3> 而小舅家也是“花儿”的福地。就连菜地里都种上了天麻,就是这样寒冷的冬天,天麻花儿都绽放得娇艳逼人,能让周围的“草儿”“菜儿”全都黯然失色,终究冒不了头。就像小舅家的4个女儿个个聪明美丽,出类拔萃,如“四朵金花”般绽放光芒!</h3><h3> 一天下来,亲人们把自有的最珍贵的礼物都塞满了两车:土鸡,土鸡蛋,乡里腊肉等各种土产品赠送无数,各类绿色蔬菜,瓜果干菜更是应有尽有。</h3><h3> 因为各种难以言说的原因,拜访长辈们的次数很是偏少,感觉很是惭愧!</h3><h3> 当然,虽然来往并不多,但却血浓于水。牵挂之心将永不相忘!</h3><h3></h3><h3> 衷心祝愿各位长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各位亲们天天开心,平安吉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