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面粉之旅——中班科技节班本课程

翊小朵

<h3>  前几天,妍妍听见老师们在讨论接下来的主题是"吃得香,长的棒",要包饺子,吃美食,她拿小面团包饺子给我们看。包的还不错,看来是真的很喜欢。由此,我在晨间谈话的时候问孩子们,我们要开个健康美食派对,自己动手做好吃的,你们喜欢做什么?琦琦说"我想包饺子",浩浩说,"我想包馄饨",晰晰说"老师,我要做拉面,妈妈带我去吃过,很美味的"......听下来,大家对面食很感兴趣啊。那班本活动我们就从面粉出发吧!</h3><h3> 于是,我先预设了第一阶段的内容。</h3> <h3>1.趣探。我们的第一个活动是科学《趣识面粉》 ,孩子们通过看、摸等方法感知面粉的存在。继而引出第一个科普加油站问题:面粉是怎么来的?通过观察面粉由来的视频和图片,了解常见的面粉相关知识。并根据面粉由来制作了简单的流程图,呈现在主题墙上,方便幼儿观察和交流。</h3> <h3>2.趣说。接着是语言活动,根据前面的经验,我们分享了儿歌《大馒头》,主要是讲面食的由来。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大大的馒头做的好,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这样,也相当于梳理了上一个活动的内容。</h3> <h3>3.趣玩。接下来便是动手体验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揉揉面团才是了不得的好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把水加到面粉里,不是马上就能变出面团;一开始揉的时候,原来还那么粘手的。有几个孩子觉得怎么这么&quot;脏&quot;,有几个孩子发现很难;也有孩子觉得太好玩了;有经验的孩子还会再加点水,没经验的孩子还在研究放水的问题......看来,大家对于同一件事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尤其是揉面团这样实际操作的事情。</h3> <h3>4.趣问。这个时候,我向家长发起了一个投票小程序的调查:宝宝最爱吃的面食是什么?说一说我知道的面食有哪些?小程序里操作简单,也是结合了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信息的收集很明确,方便统计。</h3> <h3>5.趣知。这样,我们的科普加油站第二个问题便出来了:作为我们主食的重要原料,面粉被制作成了哪些好吃的?通过前面活动的开展和亲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们前期的经验也被激发出来了,回答的效果较好。而且我们以比赛的方式,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几种不同的面食,趣味性也得到了保证。</h3><h3><br /></h3> <h3>  就这样,第一阶段,利用已有经验、语言儿歌以及家园合作调查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孩子积极交流。</h3> <h3>  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发现并探索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展开。</h3><h3>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面食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实地参观。通过走访超市、面包房、菜场等,了解面粉大变身。有的孩子看到了做包子馒头,有的看到了面包师傅在忙碌,知道面粉的作用真不少。</h3> <h3>  然后,结合我们最常见最常食用的馒头、面条、饺子开展接下来的活动。这个也是孩子们关心的题。</h3> <h3>1.馒头。馒头带来的趣味音乐活动。《大馒头》同时也是一首好听的问答歌曲,孩子们表现的很欢畅,体现了合作歌曲的趣味;而游戏《堆馒头》,是我们在小山坡户外野营时玩起来的。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的高,馒头堆的好。一起来看一下视频。</h3> <h3>2.面条。面条好神奇。语言故事《长长的面条》,关于面条神奇的作用,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去自由想象和创造,一切皆有可能。还尝试了讲述故事的内容。手工课安排了《五彩面条》,完成的又快又好,顺便为以后的活动埋个伏笔:彩色面条怎么来的。接着安排了小点心,阳春面,真叫一个美味。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那不如动手试一试。义工家长帮忙安排了一次完美的体验。还有更机智的孩子,告诉老师烧面条的时候可以去小山坡自己的菜园子里剪点大蒜叶。一碗属于自己班的独一无二的面条就做出来,吃的像故事里的小猪一样,西里呼噜,西里呼噜。最后科普加油站问题三:为爷爷奶奶祝寿的时候,我们会送什么面点以示长寿?小结生日吃面条寓意美好,长命百岁。</h3> <h3>3.饺子。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包饺子活动也如愿开展了。在活动初期,我们先利用一个离园活动,让孩子们尝试用橡皮泥包饺子,投放了超轻粘土和橡皮泥在手工区供孩子自主游戏。孩子们知道了包饺子需要馅料、饺子皮、凉开水等,真正动手操作给自己做一碗饺子,积极性很高。当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也是十分幸福的。将这些包饺子的过程呈现在主题上,孩子们为自己掌握了新本领而感到欢喜。经常围绕在主题墙下聊天。</h3><h3> 这个阶段我们利用讲述、观察、手工、实操等形式,添加区域材料,丰富孩子的认知和继续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共同探讨和梳理知识架构。这样,探索了新问题,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学习品质目标方面,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坚持尝试的品质,以及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h3> <h3><br /></h3><h3> 第三阶段,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家和家长共同探索和实践,将新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并且大胆思考,坚持探索。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相关的经验,尝试讨论和解决问题。</h3> <h3>  为了让孩子有进一步的体验,也充分发挥孩子们在活动中当美食的小主人,自己动手,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家长商量探讨后,大家决定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做一些实践性的探索。这个也是顺利从第一第二阶段过渡到了第三阶段,家园配合支持孩子的活动。比如:自己动手制作各种面点,结果发现,品种出奇的丰富,有:大馄饨、五彩饺子、面条、虾仁煎饼、鸡蛋饼、香肠包、豆沙包、蝴蝶面、南瓜馒头、锅盔、麦油煎……西式面点比如饼干、蛋挞、披萨。</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海量照片</b></h3> <h3>  还做了一次中西方面食的PK,都觉得很美味。</h3> <h3>  但是从健康角度,我们鼓励孩子多吃属于我们自己的面食,更营养,更健康。这个我们利用谈话时间,提出了第四个科普加油站的问题:面食有什么营养?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知识。</h3> <h3>  家委会还积极组织家庭假日聚会,几个孩子一起动手,体验到面食制作的乐趣,也懂得了很多知识。比如五彩面的颜色原来是蔬菜汁、火龙果汁、南瓜变出来的;怎么包馅料才不会漏出来;面团原来要揉那么久等等。再回到学校,看着主题墙上的各种图片,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学习来自于生活,在生活里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快就折射到幼儿园里,我们不仅仅是爱吃面食,我们还会自己做面食,做健康的面食。我们是健康派对的小主人,这份成就感和喜悦很真实。</h3> <h3>  在整理这部分材料的时候,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及时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喜悦,乐于表达自己的喜好等。</h3> <h3>  小结活动,美术《面食汇》,并及时丰富在墙面和美工区。</h3> <h3>  另外,西方面食也很丰富,我们初浅涉及,做过简单的比较,有机会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索。</h3><h3> 一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前期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后面活动的效果,也正因此,这次班本活动我们分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前期开展的很多活动都是为了给之后的活动做一个准备和铺垫,所以整个活动的设计比较重视幼儿经验的积累。</h3> <h3>  最后,说一说本次班本活动开展后的反思。</h3><h3>1.孩子的角度。一开始孩子的经验都是零碎、粗糙的,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经验被激活和凝聚,慢慢活跃起来。同时,孩子们在自主的探索实践中,越来越清晰,表达能力也在提升。以及《指南》提出的,在活动中是否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给孩子自己决定、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这一点和我们的小主人理念相吻合。</h3><h3>2.整个活动的总结反思。在开展活动之前,及时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师生互动),并且从多个角度拓展和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家园配合),从而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当然,我们要随时倾听观察孩子,捕捉孩子在活动中的关注点和兴趣点。</h3><h3>3.家园共育角度。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位家长朋友说这个活动激活了她,原来自己可以这么棒,正儿八经做了一次面点师,连孩子也对她"刮目相看"。还有家长说,现在和孩子就面食的讨论,总有说不完的话。健康派对小主人,美食小主人,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h3><h3> &nbsp;</h3> <h3>  以上是我对本次班本课程的一个梳理。班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乐趣很多,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内容,比较灵活。重要的是,孩子很喜欢。</h3>

孩子

面食

活动

馒头

面粉

经验

面条

饺子

我们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