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50周年庆★写给知青这代人

老陈都

<h3>前言:<br></h3><h3> “知青”这个名词广泛的被流传,被社会认同应该是始于60年代末,即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发表。69年初全国范围大规模下乡、支边,把“知青”下乡时间定格为初始年,故今年为50周年,是说得过去的。</h3><h3> 从此,“知青”成了一代人的代名词。“知青”就是知识青年,有人说他们不过就是高、初中文化的青年学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何以冠之“知青”这个名词呢?其实,“知青”就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对下乡、支边青年的一种称谓。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老三届”;他们有个共同岁月叫“上山下乡”,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6--20岁之间。全国有近三千万这样的群体,把“知青”这个名词深深的刻印在自己的生命中。没有这样经历人是无法理解“知青”一词的内涵。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没有共同经历的人很难会懂。”50年过去了,在知青的记忆深处,始终埋藏着那一方黄土地,那一座座弯弯曲曲的山梁,那一个个消失在时空里的人和物,在逝去的岁月里,有谁能像他/她们一样,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潇洒走一回!他/她们的青春,永远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虽然满手的老茧早已消失在皱纹里,他/她们仍然想用笔为自己写一篇赞美的文章。在知青下乡50周年之际,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不写点什么,不留下点人生纪录,到了火葬场也是一种遗憾,即使灵魂飞向西边也缺少一页难忘的篇章......</h3> <h3>  人的一生中会出现许多的数字和日子,随着岁月飞逝,进入老龄的人们,会逐渐淡忘一些,但我深信在我的学友中,有一个日子将永久铭刻在我们的脑子里,随我们的灵魂在炉火中燃烧涅磐。那就是1969年1月24日。这个很普通的日子至今五十年了,五十年呀,沧桑岁月,恐怕那初恋的日子早都被岁月洗涤了,唯有这一天还记得。那是因为它有着特殊意义,它,掀开了一代人青春的初页,远离亲人和故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踏上了没有时间指数的青葱岁月;它,记载了一段历史;它,为华夏的词典增加了一个厚重的名词“知青”<h3>  今天参加校友自发组织的这个纪念日活动,我问过许多学友,大家不但记得这日子,还能如数家珍似的描述当天下乡的情景:在成都的锦官城南一座兵站里,几十辆解放牌军用卡车在为我们送行,兵站内外人山人海,每一个下乡的知青都有几个家属来送行,没有笑颜,只有泪滴。那时的人语言并不丰富,但有一句很质朴很揪心的话:“儿子,你要常给妈来信。”“妈,我记住了!”......</h3></h3> <h3>  汽车启动了,载着全校几百名怀着满腔热血,带着简单行装的我们,穿过了熟悉的市中心,由南向北驶去,出了城,汽车的轮毂就像那草原上脱缰的马蹄,骑士也无法把控它的方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从此,我们这一代人踏上了自力更生的人生之路。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知青已进入暮年,50年漫长岁月的洗礼,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是饱经风霜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喜欢文字的人写出了一篇篇难忘的回忆录,像雪花一样星星点点的飞洒在网络的各个论坛。文如其人品,纵观所有的文章,多数知青人对那一段经历的描述是客观的,是情真意切的;对曾经给于过他们帮助的农民是感恩的;对在下乡期间在社队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文化所作出的奉献是肯定的;对那一方土地给于了他们青春的磨难,徘徊、无奈,是以博大的胸怀去承受的,没有牢骚和怨气,这就是我们一代知青人的胸怀,说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一点不过分,因为我们敢面对苦难,能包容时代对我们的不公,在青春无悔这样堂皇的字面背后,还有许多的青春无奈,而在这无奈中我们甘愿做一块砖,去铸起共和国江山不倒的基石。这就是知青!这就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民族精英!</h3> <p>忆往昔,知青的岁月已成了过往,在这段时光中每一个知青都有自己的故事:</p><p> 某女知青一封家书就是当年许多知青生活的缩影:“爸,我下乡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了,身边的学友都纷纷回城了,现在我们公社就剩下几个因家庭问题被留下来的。爸,我真不明白,你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怎么会成了“臭老九”呢?就因为你这顶帽子,我两次被公社推荐,都被招工单位以政审不合格而落选。爸,你知道吗,原来知青多还可以时常串队,说说知心话,打发光阴。现在我们大队就我一人,到了夜晚好寂寞好害怕,这封信本来是昨晚给你写的,我刚铺开信纸,写了几句就感觉脚小腿一股冷气,冰冷惊心,我拿起桌上煤油灯一照,原来是一条锄把那么粗的菜花蛇,缠在我出工回来,还来不及洗净的泥腿上,我尖叫一声,甩掉油灯跳上床,和衣裹着被盖蒙着头,闭着气熬过了这一夜。爸,你知道吗?这一夜比一生还漫长,当出早工的钟声敲响时,我翻身跳下床冲到山梁上大声呼喊“来人呀”出早工的农民来了许多,听完我讲述后,就去我屋子,从柴火堆到床角找遍了也没发现那条蛇的踪影,但我心里的阴影却久久不能消去。最后大队妇女主任叫我搬到她家去住,我也只能如此接受。爸,这样能长久吗?我今天给你写信,就想叫你给我想想法子,我要回城,当黑人黑户都行,在这里我实在呆不下去了,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p><p> 某男生,所下生产队离公社较远,一月上公社赶场一次,就盼望着家里来信,当然也希望有一个惊喜,那就是家里能寄点钱来,失望中,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下乡务农弟,穷得无分文,一封家书去,赵巧送灯台”</p><p> 知青中许多故事已成了陈年的酒,是痛是快只有知青最清楚......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岁月里,许多人都是在朦朦胧胧,迷茫之中,日复一日无奈中过日子,他/她们把田野看成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图画,用眼睛去观察每一粒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用心去领略春夏秋冬四季的颜色,其中又有多少神奇的奥秘,可是他/她们无法去解读,心中揣着的期盼就是突然一天接到一份招工通知书,回城,回家,回到自己父母身边,这就是当年知青心中的梦想......</p><p><br></p> <h3>  感谢时代的变迁,我们回到了生养我们的城市,20多岁开始了工厂里的学徒生涯,18块5的学徒工资进入了我们人生的经济账本,我们任劳任怨,拼命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正当我们甩起臂膀大干时,国企改制,我们下岗了。我们拿着那微薄的安置费各自交纳社保医保的续费,我们的子女还小,整个家庭的重担压在我们的身上,知青这代人真的了不起,对社会贡献是巨大的,对子女的关爱是无私的,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多数是普通工人,我们自身没有经济积累,但我们对下一代的付出却是莫大的,宁愿亏自己也不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为我们经历过六二,三年的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饥饿感受,不能在让孩子在长身体时,吃不饱,吃不好,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出息,所以,不遗余力培养下一代,希望孩子有知识,有能力,过得比我们好。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年轻,拼到晚年都无愧社会,无愧于子女。</h3><h3></h3><h3> 人生易老,时光无情。人活70古来稀,现在我们这代人已进入古稀之年,一代知青人经过了多少人生的磨难?背负了多少的岁月艰辛?说不尽的苦中苦,话不尽的苦中情,已成过往。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周国平说:“所谓人生的圆满,就是把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我们剩下的时间已不多,我们应该为自己点一把火,把夕阳的日子燃烧的更旺,这才不负上天给了我们一次生命,不负当今美好社会给我们留下不过十来年的时光。唱起歌儿跳起舞,迈开脚步去旅游,搓起麻将动脑子,时而聚会看老友。眼光不要看那么远,谁也无法预料明天,这个时代是很美,但也很残酷,如遇猝不及防的重大病患,真不敢去想像那是多么的悲惨,因为我们这一代的家庭,多数人只能说日子能过得去,手头都没有几个钱。说什么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其实都是自我安慰。前不久,一位老友因突如其然的一场大病,就将一生的积蓄耗尽,他就爱说这句话。火落在自己脚背上才明白,身体硬朗时就要吃好耍好,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睡在病床上才追悔莫及。</h3><h3> 写到这里,我斗胆呼吁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两会”上,你们应该向政府提交一份提案,把知青这代人晚年的医疗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解决这代人患大病后之忧患,让“病有所医”的内涵在这代人身上得到体现。</h3><h3> 同时,寄语我们的孩子:“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财富几乎是美德的象征,而贫穷不仅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羞辱。”你们应该努力的去奋斗,多挣钱解决好你们自己及你们孩子的生计。我们爱你们,但我们很无奈,你们爱我们那就扬起青春的风帆,捎带着父母的梦想,去为过上富饶的生活起航吧!</h3> <h3>后记,亲爱的知青朋友们,几十年的光阴在我们脚下一路走来,实在不易,我们的前半生太苦,那就在夕阳中多加一把糖,把日子过得甜蜜点,我们老了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但我们的心一定不能老,要有一颗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静,安详,淡泊的心境,将难忘岁月的回忆埋在心底,把“知青”二字铭刻在灵魂,把夕阳的美好微笑挂在脸上,珍惜当下快耍慢活,浪漫潇洒。时代像车轮一样在飞转,如果我们不适应社会的潮流,将被淘汰出局。趁着思维尚清晰,空闲读书多学习。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切莫消沉,必须激情,把夕阳生活过得五彩缤纷,拿出当年在农村,手舞银锄改天换地的劲头,唱出青春之歌,挥洒夕阳的余晖,把生命中最后一站所能浏览的美景尽收眼底,带进灵魂,让我们的生命不负苍天,不负自己!人生百年,不过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人生,只是岁月的陪伴,没有永恒;沧桑,不过是世间经历, 酸甜皆有;烧毁了所有的记忆,扔掉了所有的昨天,珍惜当下,才是真谛。把平凡的生活中过得充实愉悦,给简单的生活增添些色彩斑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生命旅程的最后一站活出自我,让夕阳的时光在一路芬芳中优雅谢幕......</h3><h3></h3><h3> 祝愿天下所有知青朋友们健康快乐、幸福吉祥!</h3> <h3>当年的知青宣传队,重展青春风采!一首“远飞的大雁”拉开了今天文艺节目的序幕,50年前我们就喜欢唱这首歌,踏着这深沉的旋律,去觅寻心中的诗和远方,今天听来也让人泪奔.......</h3> <h3>  岁月是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沿途会遇见许多人和事,有的随岁月流逝慢慢的淡忘了,唯有这同学情却深深印记在脑海里,难忘呀!那是因为:学友的欢笑,同桌的故事,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风华正茂的激情奔放,斗转星移魂牵梦萦,联想翩翩思索万千......</h3><h3>  归结一句话:同学情,如手足,没有杂质,纯洁无比,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忘,那么的珍惜!</h3> <h1>一位很出色的“老三届”兄长,为官一生,一点不昆,讲起话来情真意切、字字珠玑,满怀激情,溢于言表,可爱的亲和力,让人感动,催人奋进!</h1> <h3>一幅珍贵的照片,收藏吧,因为我们都是“老三届”</h3> <h3>我的学友、知青战友、美篇美友------中和老师!一路走来半个世纪都不散,那是前世的债,今生的缘!</h3><h3><br></h3> <h3>一张张和蔼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的笑,一双双重情谊的手举起学友之杯,祝愿吧,祝愿我们每一天用心去拥抱阳光,用情去热爱生活,把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舒舒展展!</h3> <h1>特别一书:感谢我们这位热心学友---虎哥,多年来虽业余摄影,但他却自成一家,在其作品中总有独到之处,摄入镜头,瞬间永恒,美到极致!</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