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执着地传播着红色文化

兰小战

<h3>  2018年,是兰州战役纪念馆大步跨越的一年。一年来,在市民政局、文物局、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指导下,纪念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中国故事”指示精神,在坚守基地强化宣传的同时,认真履行革命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科学研究三项职能,坚持在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上下功夫,在建立“流动博物馆”上下功夫,在扩展宣传面上下功夫,全年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谱新篇,瓮志义带领全体馆员上下齐心协力,在社会教育和规范化建设上实现了十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组织两地三馆举办朗诵十九大报告原文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了“学深悟透”;</h3> <h3>  第一次走出兰州,走进藏乡。与长征途中的重大会议洮州会议纪念馆举办了《兰州战役走进洮州》联展,并一次性走了四个藏族乡村。</h3> <h3>  第一次走出甘肃办展,走进青海来到喇家国家遗址考古公园。 </h3> <h3>  第一次由县区党委主办了兰州战役展览。与红古区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引起红古区委的高度重视,20天时间观众覆盖了全区所有单位。</h3> <h3>  第一次举办全省联展,邀请了省内11个市州15家革命纪念馆集中展示甘肃丰厚的革命文化资源;第一次引进陕西省的专题来兰州展,“照金精神”巡展于10月31日上午在兰州战役纪念馆举行开展仪式。</h3> <h3>  第一部由纪念馆编写的兰州战役史书向社会发放。</h3> <h3>  第一次开办了纪念馆自己的图书室;第一次有了文物资料室。</h3> <h3>  第一次入选“游客喜爱的兰州十大精品线路”;第一次实现媒体宣传最大化。</h3> <h3>第一次有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临时展厅。</h3> <h3>  社会教育和志愿服务第一次获得表彰;第一次收到甘肃省第一干休所送来的锦旗;第一次收到俄罗斯大使馆寄来的新春祝福。</h3> <h3>  再多的工作,她从容不迫;再重的任务,她微笑面对,在繁琐枯燥的办公室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用诚恳的态度坚韧的完成着每一件工作,全年接收文件800多份,起草请示、报告、方案、会议纪要81份,作为办公室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纪念馆组织的各项展览活动。她就是纪念馆的2018年度先进工作者金文娟。 </h3> <h3>  作为中央补助资金的专管员,她需要与项目审批部门、采购部门、评审机构,与财务、中介、项目实施人、施工方随时保持联系。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她的汗水、热情、真心,诠释着“雷锋”精神,书写着平凡女性的职业之歌。她就是纪念馆的2018年度优秀项目专管员王璟。</h3> <h3>  2014年复员来纪念馆工作后,一直虚心好学、爱岗敬业,务实进取。在纪念馆工作期间,本着对革命烈士负责、对参观群众负责的态度,他知难而上、勇于攻坚,勤奋敬业,积极建言献策,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类工作,同时自觉承担起纪念馆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多次对墙面立体字及展板破损进行粘接维护,对两馆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多次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参观的安全有序进行,做好纪念馆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就是纪念馆的2018年度优秀志愿者齐乐。</h3> <h3>  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如今独当一面的优秀讲解员。无论是参加讲解比赛还是日常讲解工作,工作中的她,不再是纪念馆的“佛系”少女,在家里让父母当观众,把镜子当听众,反复琢磨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来馆的每一位观众,力求带给听众身临其境般的讲述。她就是纪念馆的2018年度优秀讲解员魏安冉。</h3> <h3>  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坚持一人双岗,用生动的语言编辑丰富的新闻信息,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信息稿45篇,用灵巧的双手链接外界的媒体,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兰州战役纪念馆的故事,并且负责全馆的新闻报送工作。她就是纪念馆的2018年度优秀信息员陈晓晶。</h3> <h3>  作为2018年7月来到纪念馆工作的新人,始终秉持热衷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边学习边探索,是纪念馆的“崔肉肉”,慢工出细活,完成公文起草、收发文件、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办公室事务的同时编著了《纪念馆培训教材》,让纪念馆有了自己的培训手册,使纪念馆以后的发展更制度化、规范化。他就是纪念馆的历史和文保部负责人崔国玉。</h3> <h3>  作为纪念馆的一名新人,一年来,完成了从学生到军人再到从业者的成功转变,既保持了在部队的优良作风,还用自身的正能量积极影响着纪念馆的每一位馆员,在她的影响下,纪念馆团队的凝聚力蒸蒸日上。她就是纪念馆的历史和陈展部负责人魏婷。</h3> <h3>  提起讲解员,人们脑海中往往闪现的是年轻有活力,充满青春气息,她是讲解队伍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与“80、90后”共事有代沟、有矛盾,但她始终以“大姐姐”的身份照顾着每一位同事,从讲解到各类活动的组织创建,始终默默努力,不断学习,迎头赶上。她就是纪念馆的红色文化联盟秘书长郝静。</h3> <h3>  年龄不大,个头不高,却是讲解队伍里资历最“老”的一位,从事讲解工作五年,忠诚敬业,任劳任怨,屡次圆满完成重大讲解任务,多次带实习生和代表上级单位参加比赛,获得不俗成绩。她就是纪念馆的优秀讲解员吴丹。</h3> <h3>  红星馆的历史要讲述的动听,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财务岗位转到讲解队伍,因为业务不熟练她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心钻研每一段历史故事,上网搜集资料,向比自己年小的解说员虚心请教,别的讲解员带团她也跟在后面虚心学习,不放过每一个填充自己的机会。她就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耿园丽。</h3> <h3>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用精湛的技巧、诙谐的语言给前来参观的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重要接待任务,对待工作的真诚和热情,多次获得游客赞赏,得到上级领导表扬。她就是纪念馆的讲解员曾钰涵。</h3> <h3>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为确保纪念馆文物仓库安全奉献了全部精力,有出差外展任务时他主动接送着每一位同事。他就是纪念馆的后勤总务刘先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