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茶,你一定不陌生,但罐罐茶你听过吗?</h1><h1> 北方农村家家饮茶,只不过对茶要求不高,客人来了泡一杯,邻居来了泡一杯,边喝边拉家长,不论茶好茶赖,喝的是一份热情与熟络。</h1><h1> 农忙时节,几十块一斤的茶,往玻璃杯里一丢,带到地里能喝大半天。到农闲了,天也冷了,家家架起了火炉,于是罐罐茶便隆重登场了,家里的男人们一大早起来生起炉火,开始煮茶喝,一两个小时过去,几杯茶下肚,一天的生活才正式开始。</h1><h1><br></h1> <h1> 爷爷好茶,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爷爷的罐罐茶,那时候没有火炉,就用一个铁质火盆生火煮茶,所以好象每一个早晨都是在爷爷的咳嗽声和柴火的烟雾中醒来,看着爷爷生火,木柴烧的噼啪作响,烟雾呛得他不停咳嗽,火却不紧不慢的燃着,我便帮忙吹火,一不小心就吹得灰飞满面,用手抹一下脸很是释然,等火燃旺了,烟也就小了。</h1><h1> 坐在妈妈烧的暖暖的炕上,偎在爷爷的火盆边,看他一罐一罐的炖茶。炖茶的茶罐是粗陶制的,高也就十多二十厘米,有个小小圆圆的肚子,罐上沿象花瓣一样翻出去,有个小鸟嘴一样的小巧的出茶嘴,还有一只耳朵形的把手。炖茶,便是把煤炭或者柴火围成堆,在旁边弄个小弧形进去,放上茶罐加上茶叶,倒上水,水一烧开,茶与茶沫浮在上面,便用一个小木棍捣下去,如此反复几次,一罐茶便炖好了,因此我们也叫捣罐罐,把炖好的茶倒进杯子里趁热啜饮,再炖下一罐。</h1><h1> 因为罐小,茶水便经常溢出来,溢在热灰上,便扑地激起一团烟雾,飘的周围都是,但大家丝毫不介意,还很享受这种感觉,爷爷那时候喝的最多的是下关沱茶,我想我喜欢茶,也应该是从这时候结下的缘吧!</h1><h1> 爷爷非常宠我,走那都要带着我,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我留点,大家都戏称我是爷爷的提包,他就一直把我提到了六岁,我也被他的烟火熏陶到六岁,直到那个大雨滂沱的秋天他丢下了他的提包去向了另一个世界,留下提包几十年的思念只能每次回家去他的坟前暗诉!</h1><h1><br></h1> <h1> 所以直接现在,只要闻到柴火的味道,就会想起爷爷的火盆和他的罐罐茶。甚至过年,都好想笼个火盆,感觉那才是年应该拥有的配置,这可能与那时候除夕守岁,母亲在火盆上给我们煮水有关系吧,每到除夕夜,发完压岁钱,父亲几兄弟就会去到五爷爷家拜年,陪他老人家守岁,我们便守着家,围着火炉吃着过年才能享用的美食,母亲就会用爷爷留下的茶罐给我们煮水,放几瓣核桃仁,两颗枣子啥的,分给我们几姊妹,大家吃着喝着闹着,等炭火燃尽,也就到了子夜时分,我们也困的快睁不开眼睛!</h1><h1> 爷爷去世后,家里就没有人炖罐罐茶了,那时父亲为生活奔忙,没有闲时间炖茶,于是茶罐,火盆便都被搁置了起来,偶尔来客人才会会出来用一下。再后来的后来,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接了爷爷的班开始炖茶喝了,夏天用他的小电磁炉,冬天用火炉,我们一回家便跟着他一起喝,有时候人多了简直还要排队,四五个杯子摆一排,围着炉子看着一罐罐茶从爸爸手中倒进各自的杯中,幸福而满足,可谓真正的围炉煮茶夜话!</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1> 如果说早上喝茶是因为口渴,那晚上跟着爸爸喝茶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一种不愿看到他独饮的心情。他一般都是从七点开始,边看新闻联播边煮茶,接着看天气预报,然后就是各个台的抗日神剧,一直到九点钟,两集神剧看完了,茶也喝完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爸爸也是和爷爷一样,炖茶不认真,每罐茶基本都会溢出来,溢的满火炉都是,溢在火热的炉面上,也一样激起一团雾气,飘的地板上、桌面上到处都是细细的灰,母亲要一一擦拭,由于年龄大了擦桌子费劲,母亲便会念叨父亲几句,父亲嘿嘿一笑便结束了还没开始的战争!我在旁边看着他们感觉特别有趣,他们就象两个大孩子一样,让人看着心里暖暖的、甜甜的。</h1> <h1> 当天气预报出来的时候,所有人便静声敛气的认真看,准备看兰州的、看西安的、看重庆的、看桂林的,看所有有他们儿女的地方的预报,可神奇的是,经常会看结束后说:哦,又没看到,刚刚被谁说话扰乱错过了,然后大家便一起笑得不行!到下一天保不齐还是会出现同样的情形!</h1><h1> 今晚喝着茶突然心中一阵难过,一阵不安布满全身,这需要空闲时间的罐罐茶啊,怎会只是生活的传承,怎会只是游子儿时的回忆和再见它时的欣喜!</h1><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