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昭苏一带是古乌孙国所在地,有着温润的气候和优良的牧场,因而这里在久远之前就养育出了名震中原的乌孙天马。曾看过的一些交章称,世间名马——汗血宝马就出产于这里;但另一些文章及资料又称,汗血宝马的真正故乡在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对我这样一个知识匮乏的人来说,实在没有能力去考证,只能把各种说法都放在头脑中熬浆糊。但有一点还是知道的明明白白——这里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伊犁马的家乡,这有2003年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天马之乡”的称号为证。</h3> <h3> 原谅我像刚从山里抓出来的一样,看见伊犁马这么稀奇。因为在以往的日子里,没有真正接触过马。对马的感觉,只是几十年前见过的马车、插队时驮粪耕地的马。当然也有乌骓马、赤兔马,也有如滚滚洪流的铁骑,也有在枪林弹雨中挥刀奔驰的剽悍哥萨克骑兵,但那都是书本和银幕留下的印象。因此,在看到体型优美的伊犁马时会感到新奇和震撼。虽然在心里暗暗嘲笑自己,但细想想也不算丢脸。</h3><h3> 记不清在哪篇文章中,曾看到汉武帝称赞乌孙天马“腾昆仑,历西极”的记叙。也记不清还有哪些文章曾盛赞伊犁天马。所以,到昭苏的第三天上午,就赶到天马旅游文化园参观名马,观看马术表演,以获得对天马的真实印象。</h3> <h3> 在动物的进化中,马应该算是很成功的物种。从6500万~4500万年前生活在森林中、体型只有猫大小的始祖马,进化为今天重者一吨有余,高者两米出头,矮者仅50~60厘米,体型悬殊的繁多品种。在人类驯养的动物中,马同样应当属于最成功的物种之一。</h3><h3> 千百年来,挽乘兼用的马陪同着人类,一步一步从遥远的过去走到了现在。在科技和工业尚不发达的时代,马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冷兵器时代,马又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历史上北方势力犯境掳掠,速度快、威慑力强的马发挥了极大作用。工业革命后,随着新的运输工具、农耕机械不断问世、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拓展发挥作用的空间,马这种自驯化后就忠实服务人类的物种,就逐渐退出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军事领域,回归到草原的一望无际和牧歌的高亢悠远中。</h3> <h3> 和伊犁马站在一起,有点滑稽,也有点尴尬。骏马体型健美,肌肉发达,而我除了肚子发达,再找不着高光点。</h3> <h3> 朋友观看伊犁马。</h3> <h3> 朋友观看伊犁马。</h3> <h3> 好看不好看且不管他,离天马这么近距离的机会很难得,再照一张。</h3><h3> 小时候和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挤在水渠边看小人书(当时我们叫画书),被画页上横刀立马的古代战将迷得五迷三道的。哪个男孩子心里没有英雄梦呢?于是,一根破木棍就变成了胯下的战马,一截儿细树枝又变成了战刀。一群自以为铠甲在身的男孩子,把院子里的土路看成纵意驰骋的战场。掀暴尘,带尖叫,或追逐,或对拼,东跑西窜,雾腾狼烟。</h3><h3> 围栏里的天马是真的,毛色光亮,俊美健壮。如配上辔头鞍鞯,再有骑手驾驭,定能迅如闪电急如风。</h3><h3> 站在天马身边照相的游人也是真的,却是鹤发鸡皮,松垮佝偻。虽然还有快步清秋的向往、点兵沙场的期待、铁马冰河的梦想,却只能站在骏马身边,用一丝无奈的微笑,抚慰从儿时延续而来的向往、斯待、梦想……</h3> <h3> 围栏里的马都是这样体型高大、四肢修长、线条流畅的品种。看到它们,对力与美的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理解。</h3> <h3> 走进世界名马参观区。</h3> <h3> 这就是闻名于世、尤为国人推崇的汗血宝马——阿哈捷金马。</h3> <h3> 欧洲原始森林马后裔——弗里斯兰马。</h3> <h3> ‘’活的艺术品‘’——英纯血马。</h3> <h3> 为马术竞赛而生的温血马——荷兰温血马。</h3> <h3> 世界顶级的对侧步马——俄罗斯速步马。</h3> <h3> 据说这是产于俄罗斯的另一种很有神秘色彩的名马。</h3> <h3> 马世界里的袖珍物种——矮马。</h3> <h3> 院子里等待冲洗的马匹。</h3> <h3> 女骑手正在给高头大马洗涮。</h3> <h3> 准备上场展示马技的骑手和他的座骑。</h3> <h3> 女骑手牵着马去往赛马场。</h3> <h3> 速度、力量与马技的展示。</h3> <h3> 男骑手时而侧挂在马身一侧,时而在马背上笔直倒立,这骑术太棒了,“马背上的民族”真不是虚夸之言!</h3> <h3> 巾帼不让须眉。女骑手在马背上翻转腾挪,技艺娴熟。</h3> <h3> 当有些人为了出名不惜挫骨磨皮把自己弄成蛇精脸时,当有些人为了搏眼球不惜把自己下三路的腥臭当作花香四处挥洒时,昭苏的女子却在马背上疾如风,迅如电,敏捷矫健,策马奔腾。</h3> <h3> 人如展翅的雄鹰,马似追风的闪电。</h3> <h3> 见惯了舞台上的双人组合,马背上的双人组合还是第一次见。编导大胆,动作娴熟,配合默契,非常棒!</h3> <h3> 骑手在并排飞奔的两匹马上来回跳跃,侧挂隐身、双马飞跨、翻滚横移,高难度的动作,高水平的技艺!</h3> <h3> 三马六人技巧组合。马在飞奔,骑手们相互配合,在急速颠簸中做出叠罗汉、迎风展翅等动作。如果在静止的地面,这些动作不算难度太大。但在迅速移动且颠簸不止的状态下,这绝对算得上是高难度了。</h3> <h3> 汗血宝马,一个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的骏马良驹,此刻就这样横空出世般出现在眼前。</h3> <h3> 一份桀骜,一份强悍,一份高贵,一份威严,这就是世界名马、西域良驹汗血宝马的风彩。</h3> <h3> 脖颈高扬,长尾甩荡,似乎正要腾空而起。</h3> <h3> 名马展示。</h3> <h3> 名马展示。</h3> <h3> 名马展示。</h3> <h3> 名马展示。</h3><h3> 这些名马可让游客试骑,一次300元,只有那匹汗血宝马例外。有游客问骑一下那匹汗血宝马多少钱,骑手的回答是价值千万,多少钱也不让骑。</h3> <h3> 小矮马也在展示。人大马小,看起来挺滑稽。</h3> <h3> 在一份资料中看到,有六万多匹伊犁马遍布在昭苏的草原、山地和平原。这些优良的骏马是当地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的重要财产,也是当地第一产业中的重要支柱。</h3> <h3> 内蒙三河马、青海河曲马、新疆伊犁马,并称中国三大名马。前两种没有眼见,只是在文章及图片中领略过英姿。而第三种自进入伊犁河谷,每天就能看见它们的身影。</h3><h3> 伊犁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体型高大,四肢修长,脖颈高挺,胸肌发达,线条匀称,眼眸明亮,是非常珍贵的优良品种,绝对配得上“天马”的美誉。站立在那里,俊秀而健美;走动起来,轻捷而灵活;奔跑起来,则是力量、速度、威慑的最佳结合与体现。</h3> <h3> 俊美矫健的伊犁马,是最初的草原哈萨克马在邂逅了奥尔罗夫马等马界珍品后,一代一代杂交改良而来的。这里面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的付出,饱含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血。</h3> <h3> 在76团看到的一匹骏马。体型俊美,线条流畅。</h3> <h3> 在路上随意游荡的马。</h3> <h3> 草场上无拘无束的马。</h3> <h3> 山坡上悠然漫步的马。</h3> <h3> 原野中静默站立的马。</h3> <h3> 昭苏,一块以天马名扬天下的宝地,一颗以乌孙文化在历史风烟中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当新时代的春风鼓荡在乌孙山下的广袤原野,古老的土地与现代化的理念就碰撞出了璀璨的光华。</h3> <h3> 这里应当是新开发的区片,马路笔直,建筑簇新。</h3> <h3> 每个地方都有独属自己的地域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地域文化组成的。因此,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这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职责。</h3><h3> 这些年来,高楼越建越多,越建越高,却越来越没有民族特色;地标性建筑遍地开花,却怎么看怎么缺少本土文化基因。这个凌空大厦、那个摩天大楼,虽然遮天蔽日,却越来越没有个性特点。放眼望去,不是堂兄弟,就是姨姊妹。走到哪里,都感到它乡遇亲人。追求大、洋、奇,鄙视传统文化,结果自己的特色弄丢了,搬别人的又搬歪了,弄得稀奇古怪、不伦不类,丑陋庸俗。</h3><h3> 在昭苏城乡跑了几天,感到县城虽不大,但建筑却比较突出地体现着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尤其是那些倾斜角度很大而又色彩丰富的彩瓦,同样色泽鲜艳的墙面,民族风格浓郁的栅栏式围墙,在绿树浓荫的掩映下,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让人印象深刻。这比那些弄一堆火柴盒似的建筑,嵌几块粗陋浮雕就敢冠以外国宫殿之名的这个宫,那个岛不知强出了多少倍。</h3><h3> </h3> <h3> 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昭苏分局,据说是个责任很重的正县级单位。看见它,就想起了天山上的森林,想起了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色。</h3> <h3> 马路边的栏杆,很有民族特色。</h3> <h3>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南疆小城并在巴扎上疯跑着长大的缘故,这许多年来,对小城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喜欢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漫步,喜欢在集市上闲逛,喜欢在地摊上翻来拣去。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种习惯却一直伴随着自己走到了白首之年。</h3><h3> 了解一个地方,不用去看它有多少高楼,有多宽的马路,也不用听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最有典型性、代表性、传承性的,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犄角旮旯。在昭苏这条小铺相连的街道上缓缓而行,听得见真实的招徕,看得见质朴的交易和纯真的笑容,也看得见不加掩饰的生活本真。一路走过,感觉真好。</h3><h3> </h3> <h3> 很有民族风格的扣箱和婴儿床。几十年前,这种小婴儿床在和田很常见,所不同的是将床腿改成了半圆形的底边,固定的床就变成了小摇床。当年经常见维吾尔族妇女一边摇着小床,一边絮絮叨叨地逗孩子。</h3><h3> 见到这张婴儿床,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期嘉宾出洋相的电视节目。那是一期介绍新疆民俗风情的节目,其中就有请嘉宾辨识并当场操作婴儿床及附属品的环节。当主持人拿起一个形似烟斗的东西询问嘉宾时,那个操港台腔的男嘉宾马上自做聪明地回答是烟斗。可能是为让观众加深印象,男嘉宾把那个用颜料涂抹得花花绿绿的东西叼在了嘴上。看着他的举动,我当时就笑得止不住了——那哪是什么烟斗,分明就是土造的男婴接尿器!</h3><h3> 男嘉宾的举动,让节目里的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男主持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当他拿过接尿器详细解释时,男嘉宾尴尬得不知该说什么,只能一边跟观众一起笑,一边自我解嘲地说没用过,干净的……</h3><h3> 这种很富于少数民族情调的用品,看上去跟现今孩子们使用的流水线产品有差异,但作用却是一样的,好用而且很结实。很多年没见这些东西了,这次在昭苏街头又见到,感到很亲切。</h3><h3> </h3> <h3> 卖布料的小店。从门外商品的摆放就能看出,店主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商品乱就乱点吧,小城不大,大家都熟悉,估计没人会计较。但心再大,也不能就这样在街头趴着鼾声大作吧?</h3><h3> 不远处,一个哈萨克老年妇女正坐在树下看着他。见我扭头看他,那个老年妇女朝我似笑非笑地咧了一下嘴,又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h3> <h3> 奶疙瘩。只能看看却没福份享受,闻着味儿就觉得酸。</h3> <h3> 昭苏美食街。街道不长,两侧店挨店,铺连铺。店铺面积看上去不算大,但都挺整洁。在旅游热中,很多地方都建起了美食街,有主打本地品牌的,有荟萃各地美食的,也有什么都往里边装的大杂烩式的。</h3><h3> 之所以喜欢新疆各地的美食街,是因为地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美食地道纯正。在这条街的小饭馆里,吃的依旧是拌面。没办法,对面食情有独钟。虽然是擀面,不如拉条子筋道爽滑,但也别有风味。</h3><h3> </h3> <h3> 黄昏时分的小城,清静而安详。行人不多,车辆也不多。</h3> <h3> </h3> <h3> 荒草相伴的古城可能想不到,楼宇林立的新城这样气派;</h3><h3> 风雪弥漫的古道可能想不到,宽阔笔直的马路这样便捷;</h3><h3> 默立在斜阳下的草原石人可能想不到,千百年前的茫茫牧野如今水草丰茂,人欢马叫;</h3><h3> 细君、解忧公主可能想不到,当年和亲远嫁的偏远之地,如今民族团结,和睦相助,正在携手并肩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h3> <h3> 《牧歌昭苏》,多么浪漫而文艺,直接点出了昭苏的最本真。昭苏是祖国西陲的一块宝地,伊犁马则是昭苏的一块金字招牌。阵阵嘶鸣,传递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声声马蹄,传递着奔向未末的豪迈。我知道,在迈向富裕的征程上,昭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更知道,具有天马精神的这一方人们和这一方热土,一定会用横戈跃马的豪迈,马不停蹄的坚韧,万马奔腾的壮美,谱写一曲昂扬奋进的时代颂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