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汉丹

段王爷

<h3>  如果仅凭着记忆回想过去的美好时光,虽然也会有些许的感动和温暖,但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都会那么清晰、深刻。这时候如果有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是不是瞬间就能穿越到从前,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真实中与曾经的自己不期而遇?在泪光中你又看见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他们还那么年轻,还那么健康,还那么自信,还那么慈爱......</h3><h3> 每当这个时刻我们都应该感恩这些珍贵影像的记录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致敬汉丹的光影大师,为我们收藏时光的原汉丹厂职工付昌安先生。</h3><h3> 付老师是1972年7月在襄阳军分区农场开始参加工作的。那年只有十四岁,1976年2月由湖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内部调剂来到汉丹电器厂工作。来厂后分配到表面处理车间当了名电镀工,师傅是陈付安,两年后调到厂办公室工作,主任师玉虎。1979年5月调到工具车间,干磨工,师傅是叶方平。受父母影响自幼酷爱摄影,在军分区农场,农村下乡就开始学摄影,进厂后经常用自己的摄影器材为工厂,同事拍照,在当时的单身身楼前橱窗里宣传工厂的各类活动,表扬好人好事,1983年后罗家洪当了汉丹厂厂长,他比较欣赏付老师,将他从工具车间“借用”,专门配合企业整顿进行拍片,用于工厂整顿前后的比较,1984年在罗家洪厂长的安排下,原财务科民季科长关心下,付老师正式调到厂工会从事图书室管理、摄影、摄像工作,办汉丹厂自己的电视节目。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付老师为汉丹收集、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h3><h3> 付老师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他当年朴素的工作热情为汉丹厂的历史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无可替代的作品对于汉丹厂的价值无法估量,他照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照片中的主角自己根本不知道何年何月拍过这张照片,数十年过去了,突然看见曾经的自己,惊喜、感慨、唏嘘交织在一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想而知。</h3><h3> (付昌安现任襄阳政府网特邀摄影师)</h3><h3> 抚摸着这些泛黄的老照片,耳边不由的想起付老师的深情嘱托:黄涌,我一生的珍爱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写,汉丹厂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们所有人用一生细细品读......</h3><h3> 付老师的话让我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下面就请所有汉丹人在付老师的光影和我的文字里一起寻找回家的路。</h3><h3><br></h3><h3><br></h3> <h3>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本人最为偏爱的一张。</h3> <h3>  整张照片犹如中国特有的用笔墨纸砚层层渲染、意境深邃的水墨画。不仅气韵生动而且意境悠远。照片中画面干净利落,构图小中见大,远山层叠、薄雾笼罩、炊烟袅袅、浓淡交织。好一幅汉丹厂的人间烟火!<br></h3><h3> 在照片的左上方还能依稀看到母子宿舍、蒸饭的地方、打热水的平房、食堂和单身大楼。喷水池和灯光篮球场还没有兴建,刚刚落成的楼房和澡堂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汉丹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h3><h3> 这张照片是付老师1981年2月在汉丹子弟学校楼顶上拍摄的,他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凝聚了这个经典时刻,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它仿佛在对我们诉说:汉丹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开始,是转瞬即逝的永恒!</h3> <h3>  这张照片大家看了以后肯定都以为这是一个废弃的农舍,陈旧、破败,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h3><h3> 但请你们记住!这是1965年汉丹厂建厂初期的指挥部,我们的父辈就是在这么无法想象的恶劣困难条件下,奋不顾身、呕心沥血、一砖一瓦为我们建设出来幸福的家园。想起当年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此刻你是不是已经泪如雨下?又想起父母为厂里操劳一辈子,现在腰也伸不直了,路也走不动了,还拿不到拖欠自己的那一点点微薄的工资。是不是特别的愤慨、悲凉和无助?这是这个时代的伤疤和耻辱!</h3> <h3>  如果能有一张照片让我们刻骨铭心,那就非这张莫属!</h3><h3> 这个汉丹厂每家每户都有的大缸子承载了太多我们的回忆。冬天下班前我会倒满这一缸子开水等父亲回家,热汽在缸子上面盘旋,我手捧着缸子取暖等着下班的号声响起,父亲回家仰头大口的咕咚咕咚喝下大半缸子水,好像立刻卸下了工作一天的疲惫。它还是我们夏天买冰棒的神器,可以整齐紧密的插进去十根冰棒,缸子短暂倒过去都不会掉下来。</h3> <h3>  它们还是你记忆中的样子吗?你是不是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它们?那薄如蝉翼的原来,经得起谁来拆?</h3> <h3>  这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汉丹厂追悼会的场景,全国、全厂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一个伟人的离去,一个时代的结束!</h3> <h3>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看完电影《闪闪的红星》之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学潘冬子,现在汉丹几千人都在回忆、猜测镜头里的三个孩子他们到底是谁?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他们是否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h3> <h3>  在那个没有滤镜没有美颜的时代,这张照片可以把他们拍摄的如此美丽,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都完美的体现在当年汉丹职工的精气神里!</h3><h3> 这是在厂大门口拍摄的,是当年汉丹厂机关团支部的合影,有广播员王玲,技术科的熊汉生,计量室的林平、扬利英,打字员胡秋芳,技术科的汤文芳,财务科的刘九香,总机室的李慧梅,厂办公室的付昌安。<br></h3> <h3>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5月,汉丹厂工会,厂团委在新建成的灯光球场联合举行集体舞会,在绚丽的灯光下,所有人发自内心的翩翩起舞,连空气都是幸福甜蜜的。舞曲大概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吧?<br></h3> <h3>  这是当年汉丹厂医院的护士李慧琴,看她认真工作的样子真迷人,真想再病一次让她给我打一针,前提是换个细点的针管。</h3> <h3>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9年元月,在原二分厂车间门口女职工生烤火炉子,画面中有李会萍(刘建兵的爱人),王静(文朝苏的爱人),刘新来的小儿子刘洪兵。<br></h3><h3> 从照片上看那年的雪很大,堆的雪人又大又漂亮,从画面中人物放松的状态看,他们对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满意,幸福指数杠杠滴。</h3> <h3>  看看祖国的花朵们笑得多么灿烂,那时候我们没有变形金刚,没有芭比娃娃,没有小猪佩奇,但是我们依然幸福的像花儿一样。</h3> <h3>  当年的体育比赛和运动会是所有汉丹人的节日,打篮球和排球比赛拍摄的动感十足,那个年代的单反相机能拍出这样的画面足以证明付老师的摄影功底相当了得。</h3><h3> 特别记得七车间职工刘学广打排球的样子,他是体校毕业的,所以排球技术在整个汉丹厂出类拔萃。他每次认真发上手漂球和奋力扣杀的样子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相对于男人过于白皙的皮肤和嘴上的小八字胡毫无违和感。</h3><h3> 拔河比赛可以看出两边都使出了吃奶的劲,绳子几乎快被拉断了。下面一张是汉丹厂老太婆第一人胡太在笑咪咪的观看运动会,老人家的神情好像在说:“那个站在凳子上的人好拐呀,他对到天上一开枪,一排鬼伢们黑死了,跑的不晓得有几快!”旁边万兵的妈妈笑着附和道:“嗯,也不怕掺答答鸟。”</h3> <h3>  说到运动必须要大书特书一下周延吉的妈妈黄志荣,她在1960的全国运动会中取得过金奖,这是她当年的奖状和奖章,她在汉丹历史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h3> <h3>  这是那个年代汉丹厂的武器库和民兵训练,实弹射击是所有汉丹热血男儿的终极梦想。</h3> <h3>  这是李刚珍藏的入团申请书、上山下乡证和粮油证,都是历史的印记。满满的回忆和感动。</h3> <h3>  这是抄电表的情景,是不是特别亲切?叔叔们认真的样子仿佛就在昨天,每次抄完电表主人家都会为叔叔们端上一杯水,怕他们走了太多的路太辛苦。还可以看到当年我们的家,虽然是简陋的干打磊的房子,但是干净整洁,白墙上一尘不染。</h3> <h3>  1983年6月新党员宣誓,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庄严、很神圣,铿锵有力的誓词代表着那一代人的忠诚和信仰!<br></h3> <h3>  这个画面异常珍贵,是仅存的唯一一张汉丹厂图书室的照片。</h3> <h3>  这是幼儿园康老师结婚的场景,付老师把新娘当时既期待又害羞的幸福情境拍摄的淋漓尽致。</h3> <h3>  这是单身大楼最开始的样子,外面开阔整洁。门口有一个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职工的先进事迹和一些职工写的诗歌和文章。是不是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h3> <h3>  以上是汉丹厂“721”职工大学毕业留影,1980年元月汉丹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合影,1983年9月厂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合影。都是从市里照相馆请专业摄影师拍摄的。<br></h3><h3> 画面中是否看见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如今或在或不在?凝视着照片里的他们,心中不由得升起无限的感慨和万千的不舍。 不是他们付出的汗水、热血乃至生命,怎么会有我们安逸的生活和幸福的成长!</h3> <h3>  露天理发店,简单而惬意,闲云野鹤,悠哉悠哉。</h3> <h3>  这是1985年汉丹子弟学校三好学生颁奖大会,合影中是当年德智体美俱佳的学生,但说句心里话,没有我的存在让这张照片逊色不少。</h3> <h3>  当年汉丹厂的劳模,那个时代的英雄!</h3> <h3>  第一个教师节,教师的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h3> <h3>  汉丹厂工作、生产、会议、生活中的各种老照片为我们再一次唤醒沉睡的记忆,在流金岁月中致敬我们的父辈!这些用生命书写的故事,永远也不该被遗忘!她是我们一生的骄傲和荣光!</h3><h3> 时光,匆匆。像是天空中自由变幻的一缕缕云烟,转瞬皆散。感谢记忆,感谢一张张老照片,为我们保留了一些生命中无法忘却的画面。</h3><h3> 时光不歇,年华老去,谁也逃不脱岁月中风霜雨雪的洗礼。那就寻着我们来时的足迹,阅尽人间得失的悲喜,写意从生到死这一段盈亏往复的距离,捕捉经年刻骨铭心的瞬间。</h3><h3> 有多少愁离,随风而逝魂梦无依,湿润遗留在我们的眼底。有多少欢聚,慰藉了荒芜薄凉的初心,温暖了我们逐渐模糊的记忆......<br></h3><h3> 沧海桑田,岁月更迭,时光不老,我们不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