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
</h3><h3> 上午好,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远道而来,送我父亲最后一程,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h3><h3>草木悲枯,苍天有泪,大地哀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一位六十年代精简的老革命,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受全村人以及亲朋好友爱戴景仰的长者——赵所明先生。</h3> <h3> 我父亲于2018年古历9月13日戌时,因病医治无效,疾终正寝,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三岁。在病重期间,子女们带着父亲到米脂、榆林、西安、甚至送达北京会诊,都不能挽留病魔缠身的父亲。患病期间,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曾有多次前来探望,撕心裂肺的剧痛折磨得让人不忍目睹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流下一颗眼泪,还在安慰生前对不起的人。直到临走时的一刻,当他的孙子媳妇欢欢一边流泪一边给爷爷的推头、洗头,甚至把爷爷的指头缝里的脏东西都给搓的洗得干干净净。这时才发现父亲流下了难舍的泪水······父亲凭着顽强不屈的毅力从榆林出院三天后,在我哥哥的怀抱中、儿孙们的哭声中默默地走完了他的人生。</h3> <h3> 我父亲出生在艰苦的岁月里,成长在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刚毅果敢、稳健坦诚、敢作敢当、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一生。</h3><h3> 我父亲于193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会劳动,跟着爷爷上山下洼,15岁才念了两年冬书,其实还不到半年;17岁步走到距家五里的流渠念了两年长书,早上去的时候手里拿着小蹶头和绳子,放在教室里怕老师和学生笑话,只好藏在庙里或桥洞里,放学后把小蹶头和绳找上奔到山上把草砍好背回家,饭一吃,碗一撂,赶忙到地里锄务庄稼。</h3> <h3> 1955年11月,我父亲19岁经招工到甘肃天水文化二级批发货运站工作,做过保管和会计,他机制聪明,能打会算。1962年3月,为了支援农业生产,精简回家;1966年,当上了村里生产小队长,正逢文化大革命之际,我的父亲没有逃过此劫,站过台台、戴过大纸帽、贴过大字报,挨批挨斗,撤去小队长也不违背良心做事;1968 年,精于父亲的精明能干又当上了大队会计;197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当上了大队书记;1975年,为了下放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包干到户,带领乡亲们修梯田打坝,乡亲们才吃上了真正能填饱肚子的菜汤滚水、窝窝头,但也吃过不少的苦,惹过不少的人,受不少的委曲,独自咽下,得不到社会认可,书记免了、党籍也开除了;直到1977年,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证明,经过乡党委讨论研究恢复了党籍,通过选举再次担任村支部书记直到1994年。任职期间,曾先后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村干部,出去考察取经、学习交流!</h3> <h3> 在任村支书期间,不论村里村外,每逢红白事、拉碾子合龙口等大大小小的事,只要你开口,几乎是有求必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始至终秉承“办事要量力而行,能省就省,从不铺张浪费,总是为主家着想”,一大早就来到事主家,有时办事人员没来了,他就把水倒进锅里火给就好水热好方便办事人员洗手、洗菜等。谈不上文化水平的父亲,把办事流程,所有用料甚至席上所用调货(花椒、茴香等)根据应到的客人数,预算到几斤几两,直怕破费主家的东西了。每办一次事,从约客、起事、正事、事后打发娘家门户,清理收拾事后所有的家食用具,甚至有一些家务事等,处理妥当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从来不求回报,乡亲们心理不得下去,送来办事余下的碗面子、馍馍、糕,甚至烟酒等,不仅会孝敬他的母亲,而且还托人或跟我妈背上他挣来的好吃的、步行翻山送给背塔沟早年守寡的外婆。每每想到父亲用心挣来的、和每次参加县上召开的“三干会”节把省下来的油饼子、大的白面蒸馍带回家,我们姊妹吃着香甜可口的美食,那竟然是人间最美的天伦之乐,如今想起更加思念。尤其对候娃娃特别喜欢,我们家本来就有四个女子,还把我姑姑家的三女子文文,亲呢的称为“五害”,她常常爬到她二舅的碗沿上吃好吃的洋芋、黑面疙瘩等,甚至坐在二舅家的锅头等着吃好吃的,从来不嫌弃。宁愿自个不吃或少吃一口,也要给趴在他碗沿上的娃娃们捡得吃好吃的。</h3> <h3> 我们家女子多,劳动力差,一个哥哥身体又不好很早就出去到县城学手艺,父亲心疼儿子,每逢赶集,怀揣干炉偷偷地送给他唯一的儿子,鼓励他要勤学苦练、尊重师傅。家里农活的重担就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勤劳的父亲在去年收秋时和母亲仍在尽能力劳动,真是“生命不息、劳动不止”啊!曾经为了办事即使误了农时,欠下公分也从不难为乡亲们,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经常说,“人家是看起咱,才叫咱做了,我再会做个甚!”这一干,庄前里后全年的红白喜事就成了我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当然亲戚六人也毫不例外。我母亲常说,“你大可真心了,把人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认真地办!”就这样,直到父亲每次上岗前必须吃上两颗去痛片才能坚持把一天的事情办完,晚上回来再吃两颗去痛片才能睡着。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总官”助理,把这一优秀传统交给了下一代,他才退出,我的父亲真的干不动了,已过古稀之年了。</h3> <h3> 在任村干部期间,甚至村里村外婆媳吵架,夫妻打闹离婚,左邻右舍因水路、出路等问题生死打架,经常会告到老窝——我们家。这些事不论发生在早或晚还是亮老晌和,父亲是软一阵硬一阵、苦口婆心地、边劝说边讲明事理,三出子两来回地舌战处理。对待兄弟姊妹,不论是自己家的,还是妻家的都是付出一样的关照,三出子两来回地舌战处理。对待兄弟姊妹,不论是自己家的,还是妻家的都是付出一样的关照,主动上门帮助也是常有的事。我的父亲真的没有挣下多少积蓄,但留给子孙们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食粮。</h3> <h3> 40年前,桃镇乡崖上有个父亲的堂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娃娃们饿得因吃了些杏仁子中毒,其中二女子申世界情况非常严重,是她二舅听到这一消息,赶忙步行到崖上,一把背上她走到桃镇坐上班车,带到二康,找人抢救过来。所以年过花甲的她和丈夫专程从内蒙回来要送他们的二舅最后一程。</h3> <h3> 我的父亲平生是一位非常坚强勤快而又十分爱干净的人。父亲病重入院前,忍着疼痛,手拿扫帚清扫家里家外,还想着要用劳动来战胜病魔,但天不遂人愿。我父亲就是一位平凡的劳动人民,但他用平凡的人生抒写了他的不平凡,始终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教育他身边的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爸爸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爸爸而感到万分悲痛。</h3> <h3> 现在,敬爱的爸爸永远地走了,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会竭尽全力孝顺好健在的母亲,让我妈妈安享晚年;我们定当牢记爸爸的遗训: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勤恳做事,扎实工作。像您那样,活到老学到老,走到生命的最后还戴着老花镜在看《李自成行宫》《姜氏庄院》《杨家沟是个好地方》《梁家河》和《榆林文化》等书。去年清明节时,父亲在和他的妺妺我的亲姑姑给我的爷爷上坟的路上,说:“现在我们老了要多吃饭、少说话,一定要听儿女们的话,儿女们长大了说话做事比咱们考虑的周到!”我们定当继承爸爸留下的良好家风和崇高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像您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也是我们回报社会,回报各位尊长和各位父老乡亲的最好体现。</h3><h3><br></h3> <h3> 敬爱的爸爸,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你了,全村的父老乡和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你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代表在场的和未到场的所有爱你的和你所爱的人,奉上最深沉的寄语:</h3><h3> 生如春花之绚烂,
</h3><h3> 逝如秋叶之静美。
</h3><h3> 亲爱的爸爸,您安息吧!</h3><h3><br></h3><h3> 最后,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家人,再次向出席追悼会的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h3><h3> 谢谢大家!</h3><h3> 子:赵延斌</h3><h3> 女:赵延娥、赵延清、赵延梅、赵延春</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