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子》

陈爱昌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古今人类的认知,犹如隔着一座岭,岭内为溪流浅湾,岭外已海浪滔滔。然而,此是昔日之感。今读《老子》,忽感某些认知领域距古人很近,古代哲理深邃无边。我等平凡之人手捧其文,仅凭几番低眉与数次翻阅就能明悟?几乎不能。留下还是几分模糊、几分猜意。</span></h3> <h3>  【1】历久弥新之理</h3><h3> 《老子》静躺于书架旮旯而未曾翻阅,深感不敬。这是姚淦铭先生八年前的赠书。扉页间,有其瘦劲清峻的赠言。翻阅数页,忽感踏入古代学术的云山雾海,弥漫深深。</h3><h3>  李耳老翁,宛如端坐在云台的太上老君。李母怀其八十一载,才生下其满头白发奇婴。荒唐离谱的传说,虽让人难以置信,但就此而身世迷离。如飞龙,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如水边伊人,不知飘拂自何方。然而,真实的耳翁,定与芸芸众生一样,仅为漂浮于华夏土地的尘埃而已。但是,那是一团蕴含厚重智慧的尘埃。</h3><h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宛如一缕迷雾,迷蒙难解。但隐约感觉那“道”,即为客观自然,如同朗月、清风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之永恒。呵呵!终于稍有所悟,岂不与昔日所学的老三论一脉相承。</h3><h3> 难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富者,“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怨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歹者,“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思者,“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h3><h3> 此番春秋晚期的哲理,与今朝宇宙万物同道。真奇了,当今茫茫尘世仍然适用。故《老子》虽老,老而不朽。 </h3><h3>  悟道者,不是所有的人,我等仅为猜悟,或迷悟。手捧书卷,耳听教诲,就得了道?滚滚尘浪之中,都是远行者,人生需循“道法自然”。可何为道法,李耳老翁说:“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h3><h3> 官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基础在于自然。否则,寸步难行。</h3><h3> 民者,以善行,以德行。否则被风霜刀剑刺得千疮百孔。</h3><h3> 禅者,一方木鱼,一盏青灯,数册经卷,潜心修行。不学少林寺风,非禅非商,非恶非善。否则,会被世俗尘土呛得双眼迷蒙。</h3> <h3>  【2】虚极与静笃</h3><h3> “致虚极与守静笃”。我猜解“致虚极”,即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守静笃”即功夫修炼专注,守住内心。耳翁此语,在于告知世人,寻得养道之法之玄关,惟有舍弃浮华,回归笃实。必须凝于虚,养于静。如同音乐演奏,目不离谱,专心致志;又如宣纸作画,心无杂意,精神内守,虚静至极点。呵!如此境界,太难。</h3><h3> 前些年,因离开职场而寻觅虚静,萌发了一个念头。欲赴一处没有尘世干扰的地方而居。当然,住宅应该处于南方临海的地方。而住宅的雅名,就称为云雾笛阁,或云水山音。因为此几个字,带着一种大雅和纯净。心归于静,达到虚极静笃,自然万象皆空。是的,我要的宅地,不仅是自己构筑的一个虚静之梦,更是为了寻找一个“守静笃”练笛栖息之地。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意念之中的住宅,应该是模仿明清年代的古朴老屋,斑驳而静雅,缓缓散逸历史风雨痕迹的那种。入门,即有淡雅、古朴之感,壁有字画,案古瓶。屋前有石槛,有藤架,篱院种一些菖蒲、盘槐、天竺、山麻杆等草木。</span></h3><h3> 数年后,才感此是奢望,仅是自己构筑的一个虚幻之梦而已。如今,只求林边海旁一陋室,就心满意足。</h3><h3> 日复一日,数乐友聚一起,奏几首飘逸的曲。将浮华被关在庭院之外,仅几丝微风,静静拂入,几丝旋律,悠悠盘旋。</h3><h3> 呵!“守静笃”而专心致志练笛,仅是一种誓言。凭我等尘世凡人的定力,只是可望而不能及。仅是夜坠帷幕,乐客匆匆回归。而我却不用游离。这里已是归宿,没有匆匆的旅程,只愿驻足此地,使其愉悦地老去,静守其余年……</h3> <h3>  【3】徐清与徐生</h3><h3>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此语可解为:谁能在浑浊中安静空间生存下来,使其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环境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h3><h3> 人生太无常,世事变幻。尘世凡人会感叹现实的残酷。甚至眼前的功利、繁华只是镜花水月的幻觉。仕途的挫折,人生的苦涩,使其措手不及,唯有逃离。</h3><h3> 人生处事,如何才能达到微妙玄通的境界呢?唯遇混沌,能平静下来,使之臻于纯粹明悟状态。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然而“动之徐生”,才是重要的。岂能只管己而不济世。</h3><h3> 人们会发现,佛家说“无生”,基督则用 “永生”,均为形容生命另一意义的生生不已。只是在老子,他却用了一个 “徐生”来表达。虽说我们的宇宙充满源动力,若不节制,只是人类自我践踏而已。“动之徐生”,也是做事之道。不暴不躁,不乱不浊,悠然“徐生”,才是道家法则。</h3><h3> 然而,“静”并非众人所达。佛道本源一体,佛家更重“静”。六祖惠能之静,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一种舍念清静的境界。这样的禅定和超脱,有几人?其偈语,能悟者寥寥无几。但在其中可获得一些感悟。曾有数僧聚于殿内讲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时,惠能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可见,心动则万物动;心不动,则则万物静而清净。然而,我尚未知晓佛家人是否能感知“动之徐生”的更高境界。</h3><h3> 读《鲁滨孙漂流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至孤岛,一度被悲观绝望情绪而笼罩。然静躺于海滩,思维由浊而清。一束徐徐的光,纯清了脑海的浊流,抚慰恐慌的灵魂。于孤岛生活二十余载,历尽千辛万苦,顽强得以生存,而且耕耘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可见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何等重要,心中徐静,烦恼皆无。然而,正是静躺于海滩,敛心了空,才有了“静之徐清”而自知归途。</h3> <h3>  【4】无为而无不为 </h3><h3> 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h3><h3> 退休老者,昔日之风雨、恩怨、坎坷已随风飘逝,任何头衔也烟消云散。何不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色,以踏上新的生活旅途。以一颗平常心态看待身边问题;以一名普通人来处置身边的事物。若能从职场的“有为”中渐渐淡出,那缕清新的自然之风便缓缓而来。如同踏着田埂、小径,闻着秋虫、鸡鸣,望着原野、苍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馨。</h3><h3> “无为”的悟者,自然会懂得放弃,懂得潇洒,懂得糊涂。放弃者,淡泊宁心,不为琐碎事所扰,儿孙自有儿孙福。潇洒者,把愉悦、健康第一位,将尘世纠结置之度外。“糊涂”者,学会了宽容、退让,忘却了恩恩怨怨。当然,聪明难,糊涂更难。</h3><h3> 游历过职场的崇山峻岭,历尽沧桑,目睹了尘世万物,世间善恶尽收眼底。“无为而无不为”是夕阳老者生活的一味良药。苦涩的汤、可以喝出悠悠清香,消去尘虑,荡涤心灵,在晚霞、清风里度过余年。</h3><h3> 《老子》的药,盛在杯盏中,有了灵性,有了道家之气。我感觉,“有为”之道,岂不就是当代人理解的“有作为”。而“无为”即顺从于自然,从于“道”,其基本属性为“自然”。退休老者,当然要顺从自然。不仅如此,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h3><h3> 别忘了,李耳老翁给秋阳西垂之人留下的一壶清馨的茶。喝下,唇齿间萦绕余香。别放弃,那延续淡淡秋风中的清醒、愉悦之茶。</h3> <p class="ql-block">  【5】功遂与身退  </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p><p class="ql-block"> 远离职场的老者,可以踏夕辉行走于椰林,驻足于海湾的篱院陋屋,耳闻犬吠鸡鸣,远眺袅袅烟云,陶醉于微风中摇曳的紫牵牛。远离烦恼而感受清馨和愉悦。</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今尘世,功遂而身不退之老者比比皆是。以发挥余热为由,奔波于尘世职场。挤年轻人的岗,磨损自己的健康。其实,生命太短暂,太渺小,在流逝的光阴中将萎落成土,何不给自己留一段余生的清闲空间。“功遂不退”是自欺,“功遂自退”是自解。世间之人,多半留恋职场,其因均为利益所致。却不知其利益更失,烦恼更甚。而身退,才是顺其自然的“天之道”。</p><p class="ql-block"> 功遂身,退叶落归根,也是尘世传统情结。对此,让我想起国之高官毛致用,他退休归田,回归地道的农夫。曾有人问:“为何归乡养老?”他答:“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回归于童年生长的土地,回归于昔日游戏的伙伴,摆弄着其猪栏、鸡舍和菜园、鱼塘。</p><p class="ql-block"> 此等“功遂,身退”,让人肃然起敬,也令某些权力欲、占有欲而迷茫之人汗颜;也给当今我等尘世凡人更多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是秋冬季节,恰好正是火焰木盛开的时候。林中的椰子、木瓜、菠萝蜜,以及挂满树枝的莲雾、杨桃、番石榴等着你。</p><p class="ql-block"> 请记住,这里有清馨、静谧、舒坦的人生余年。</p> <h3>  【6】云中紫气</h3><h3> 我的耳翁之缘,并非《老子》一书,而是晨曦云霞。</h3><h3> 那天的晨曦,风歇了。铺天盖地的东流云彩,宛如一群驮着神火的天龙,飘入海湾上空戛然而止。仿佛凝固了蕴含一团紫气的苍穹。</h3><h3> 循岸远眺,漫天云霞似鹰翱翔,似龙遨游。迷离之间,悠远天际浮现一叟,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坐于青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俯视凡尘。呵!岂不是李耳老翁。</h3><h3> 我等凡人,岁月的流逝,将覆盖简单的一切。然而,在迷蒙之中有幸目睹紫气东来,是缘。浮云远端的曦辉,宛如古人渡琼的舟帆。涌动的浪,形同众布衣,拥着渡琼古人。哦!是否李耳老翁也迷上龙湾。</h3><h3> 冥冥之中,耳翁从紫色晨雾中走来。龙湾,这是游离五龙港龙群的居所。刹那间,萌发一丝隐感,某天别了龙湾,走向三色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也会延续从善如流的紫。</h3><h3> 龙湾,是偶遇,也是回归。</h3><h3> 一壶茶、一杆笛、一页谱、一缕云,淋着漂浮紫气的曦阳雨,怎愿游离。千里迢迢的归来,留下迟暮的笛鸣,融入晨曦的那个海湾。</h3><h3> 那片东来的朦胧云彩,一旦入目,便不会遗忘。</h3><h3> 那丝偶遇的恬静宅地,一旦踏入,便不想丢弃。</h3><h3> 来了,弃了离的意念。</h3><h3> 若离,情仍在。</h3><h3><br></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