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1970年12月我从伊宁市第四中学应征入伍,先后在新疆军区某部十连、独立师师直侦察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b><br></h3><h3><b> 1973年初冬的一天傍晚,连长宋仁智在全连晚点名结束后说:“根据师部电文通知,1973年8月将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新疆军区军事五项技术运动会,要求各部队在今后的军事训练中,主要以军事五项技术训练为重点,在全部队立即掀起大炼兵的新高潮。”并对我连今后军事五项技术训练任务作了详实的计划安排。</b></h3><h3><b> 我当时在侦察连便衣排七班任战士,我的班长夏志刚,1968年从陕西省西安市入伍,是个学生兵,高中文化,身高一米八几的样子,高高的鼻樑,浓眉下有一双俊利的大眼睛,既威武又精神,可以说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在连队里属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写的一手钢劲有力的钢笔字。可我们这些被新调整到便衣排七班的战士,见到他表情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多少有些敬畏。</b></h3><h3><b> 老班长还是一名蓝球爱好者和运动者,由于身高胳膊长,头脑灵活的先资条件,曾多次代表三团和独立师参加过一些军内外重大蓝球赛事,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连队和师直部队组织的蓝球赛上,总能见到他生龙活虎、灵活自如的组织进攻和跨入云宵的三大步扣蓝,动作协调优美。印象中他很喜欢穿回力牌白色运动鞋,总是保持的那样洁白干净。</b></h3><h3><b> 记得有一次,连长宋仁智在傍听七班班务会上对班长夏志刚说:“你别看这个段新林性格沉稳,白净的脸上雅气十足,但力气大着呢(指一次在连队扳手腕比赛中,我分别战胜了几名力大如牛的老兵,获得班、排、连三个第一名,这与我从小在农村干重体力活是分不开的)。老班长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苛刻,小到吃相坐姿、为人处事,大到艰苦奋斗、工作积极敬业,远到为人民服务和实现远大理想。别看他神情严肃,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从不轻易对战士发脾气说狠话,也不当大家的面批评有过错的战士,有问题有缺点只是说事不说人,还经常找后进的战士促膝谈心,指出不足,使许多难以解决的恩怨和思想问题,都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化干戈为玉帛。后来接触时间长了,战士们都很敬重和喜欢他。</b></h3><h3><b> 军事五项技术训练开始后,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一起摸爬滚打,凡是要求战士们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树立了好的榜样。在难度较大的跨越障碍训练中,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给战士们演示技术动作,手把手的纠正不标准的身姿。在十公里急行军和五公里越野途中,帮年小体弱的战士扛枪减压,扶助前行。还去炊事班为生病的战士亲手做病号饭,那时部队的病号饭,都是青一色的葱花汤面条,汤面上飘浮着点点油花,另加两个滑嫩的荷包蛋,香气四溢,味道清淡可口。</b></h3> <h3><b>(图为老班长夏志刚,图片由家人提供)</b></h3><h3><b> 七十年代的乌鲁木齐进九后,气候异常寒冷,低温可达零下39度左右。由于雾气太浓,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地面物上到处凝结着厚厚的雾霜。记得全连战士例队去老机场练习夜间射击的途中,整齐划一的脚步,行走在乡间的雪道上,脚下发出清脆悦耳的蹭蹭声,可见天气是多么的寒冷。战士们从头到脚穿着防寒大衣帽,爬在雪地里聚精会神的瞄着灯光靶向,空弹预习,时长近两个小时,中间虽有热身活动,还是有个别战士由于戴着分指棉手套,指间不能抱团取暖,造成小拇指第一节冻伤坏死,最后截指治疗的不幸之事,后来分指棉手套在寒区部队中逐渐消失。</b></h3><h3><b> 熄灯号过后,训练一天的战士们,伴随着南腔北调的呼噜声,身心早已进入梦幻之乡。此时的老班长还在悄悄的忙綠着,借着炉火的暗光,将战士们潮湿的大头鞋和取出的毯鞋垫,一双双摆放在火炉周围,临睡前还帮大家掩掩被子,盖盖大衣,这些关爱战士的一举一动,都被我窥探在眼里,牢记在心间,不是亲人胜使亲人,使我深受感动。在老班长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训练中严格要求下,我班在连队军事五项技术考核后,各项成绩都名例全连之首,被师部分别授予“军训优胜班“和”优秀班长”的荣誉称号。也就在此次选拔赛后,我是全连唯一通过考核,被选送到独立师军事五项技术集训大队,集中再训后,准备参加八月份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的新疆军区 军事五项技术运动会。 </b></h3><h3><b> 一九七三年冬季,当听到老班长被宣布退伍的消息后,我专程从师集队赶回老连队,见了老班长最后一面。在师直欢送退伍老兵仪式现场,雪墙四周彩旗迊风招展,锣鼓振耳喧天,大红横幅上写着:“留的安心,走的光荣”八个大字。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已成惯列,都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只见老班长胸戴大红花,表情显的难舍难分的样子,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左手捏着我的肩膀,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新林,好好干,你会进步的。”我明白他说的意思,应答了他的要求和希望。当战友帮他们摘取领章帽微的一瞬间,老兵们流下了惜别的泪水。告别了佩戴多年的领章帽徽,完成了军人到百姓的转变。在送兵干部一声”上车”命令下达后,顿时,现场欢送的队伍涌动了,离别的战友们相拥在一起,哭喊声连成一片,相互道别,整个送兵车队也在战友们相互挥手和再见声中缓缓离去……</b></h3> <h3><b>(图为老班长夏志刚,图片由家人提供)</b></h3><h3><b> 后来,老班长从老家来信说:“我已安排在陕西省出版社工作。”我到地方后,曾先后两次去西安市看望夏志刚、杨松林二位老班长和司务长兰刚旦等战友。夏志刚也和同籍的老战友来伊犁看望我们。老战友欢聚在一起,心情格外激动,无话不说,回忆起在部队时的许多趣闻趣事和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老班长还开玩笑的提起我在连队用吊绳训练攀蹬红山嘴子时,由于动作要令不到位,吊在半空直打旋转,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场面,引的大家直发笑。从那以后我们书信不断,手机互发问喉。2014年春节,我发短信问喉时,怎么也不回复。数月后,才从战友张长发那里得知,老班长已于半年前患病逝世。这突如袭来的噩耗,老班长尤如一颗流星,突然从我的眼前消失。在我的人生里,流泪伤感的事曲指可数,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老班长走了我泪如泉涌。悲痛中,我想起他来伊犁看望我时说的一段话:“新林,去年十月我已到龄退休,单位也分我一套一百五十平米的集资房,回去后,用我多年的积储再买辆骄车,女儿也已出嫁,现在什么负担也没了。”接着举起左手臂让我看,并说:“这是你嫂子在我今年六十岁生日时送的礼物。”我一看是一块崭新的瑞士英纳格牌手表,顿感老班长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对他们的美好未来而感到无比高兴。</b></h3><h3><b> 这么好的人,说走就走了,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苦苦思念。他入伍后,跟随大部队,从环境艰苦的青藏高原,换防来到新疆人烟稀少的塔里木盆地看守重地,后又换防进驻乌鲁木齐市,为守边卫国和部队建设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奋斗了大半辈子,该到享受美好生活时,却俏然的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及战友。他走了,走的很远很远。留下的是,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h3> <h3><b> 说完老班长的真人真事,再来叙说我参加独立师军事五项技术训练的亲身经历。一声集结号响后,我们这些来自各部队的六十多名优秀选手,都集中食宿在乌鲁木齐市独立师所在地</b><b>(原自治区石油学院)。</b><br></h3><h3><b> 碰巧的是,和我一起从伊宁市应征入伍的战友扬强华,也被三团选送到师集训大队参加集训。1971年冬季,我俩从新兵连分别后,已有两年多没有见面了。他是山东人,中等个头,身材略显胖些,但很精干,圆圆的脸上有一双大而有神的双眼,显得很精神。他性格耿直,为人豁达,我俩都为能在一起参加军训而感到无比高兴。</b></h3><h3><b> 师首长在军事五项训练动员会上,要求全体队员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以过硬的军事技能和优异的成绩,迎接新疆军区军事五项技术运动会的胜利召开,为独立师全体指战员争光。会后,独立师副参谋长丁程明同志为全体参训队员举行了隆重的授枪仪式。</b></h3><h3><b> 记得派来担任集训大队队长的是一位山东籍军官,曹姓,名字记不清了,是从新疆军区步兵学校借调来的军事教官,看起来有三十好几的样子,听说曾代表新疆军区某部参加过全军大比武,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他黑褐色的脸庞上,有一双不大但很有灵气的眼睛,目光锐利,浓眉上翘,鼻子象刀切的那样整齐,整个人看起来很结实,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教导员是河南开封人,三十五六的样子,说话长相看起来还真有点文人的感觉。一个能文,一个能武,是一对绝好的搭配。</b></h3><h3><b> 随着起床号啼啼哒哒的响起,队员们争先恐后的一鼓坐气,大家都是老兵,没有当新兵时手忙脚乱的样子,从穿衣戴帽到全副武装着身,也就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集合完毕后,在曹队长的领跑下,队员们精神抖擞,在一、二、三、四的口号声中,谁也不甘落后。曹队长是个有军训经验的教官,他压着脚步,生怕队员们不适应跟不上,就这样全副武装十公里的路程跑下来,还是有不少队员落伍了。于是他及时调整长跑距离,从每天十公里调整为六公里,循序渐进,累计加码,一个月后,全体队员跑完十公里的路程后,都感到很轻松。以后又去了医学院附近的鲤鱼山一带急行军跑越野,山地训练比在平坦的路面艰辛多了,连我这个身体素质较好的,跑完全程后也是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心脏好象要爆炸一样,各别队员还出现了不良反映,恶心呕吐,低血糖昏迷昏倒等症状。在大强度训练开始后,队员中也流漏出许多活思想,各别队员怕吃苦,小病大养,不愿出早操,影响了训练计划的完成。针对这些活思想,在大队教导员的组织安排下,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的光荣历史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队员们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湧现出许多刻苦训练,互帮互学的感人事迹。如队员王继勇的父母从喀什来部队看望儿子,大队准假一天陪伴父母,他只陪了半天,就送走了亲人归队继续训练,受到大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后经师作训科对全副武装十公里越野跑考核,全体队员都达到了标准要求。</b></h3> <h3><b> 苦练二百米射击硬功夫,是当时部队训练课目的一项硬任务。集训队员们使用的是五六式冲锋枪,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需完成立、跪、卧三种姿势的射击,每种姿势十个点射,每个点射也就是哒哒两发子弹,在首发命中的基础上,第二弹着点就看如何掌控了,一般情况下,点射第二弹是很难着靶的。经过几个月风吹日晒的刻苦训炼,队员们的二百米射击硬功夫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我深有体会得是,每当我打完一个点射后,就可以大概估计出首发命中的弹着点是几环,也可大概估算出三十个点射的总环数。因此,在丁副参谋长视察射击训练时,还特意安排我和另外三名队员作了汇报表演,除一名队员首发脱靶外,其余队员三十个点射,都是首发命中,受到师首长的赞扬,可以说,我离神枪手的距离越来越贴近了。</b></h3> <h3><b>(图为丁程明副参谋长,图片由家人提供)</b></h3><h3><b> 手榴弹是那个年代部队和武装民兵必配的武器装备,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大小战斗中发挥了歼灭敌人的巨大威力,它便于携带,杀伤范围广,得到了战士们普遍喜爱。因此,要求每个战士必须熟练掌握投执技能。按比赛要求,在四十米的距离内,将手榴弹投入直径约十米的圆形靶圈内有效,选手必须在规定的十分钟内完成四枚手榴弹的投执。</b></h3><h3><b> 记得我在三团十连当战士时,在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执时,一名新战士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投弹时弹碰掩体滑落在脚下,只见连长宋仁智眼明手快,一把推开战士,顺手捡起冒青烟的手榴弹扔向掩体外,扑倒在战士身上,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在即将落地时爆炸了。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的发生。此项目考核后,我的成绩也进入前十名。</b></h3><h3><b> 全副武装跨越障碍训练,是训练强度较大的军体项目,难度较大,要求参赛的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障碍的跨越,训练一个流程下来,体力消耗很大。此项目是我的一个弱项,每次跨越障碍物,不是从横木上掉下来,就是徒手跨越不了矮墙。有一次在徒手跨越矮墙时摔了个大跟头,鼻子和下巴也摔的鲜血直流,手腕也扭的肿了起来,腿也碰的青一块紫一块。为尽快掌握跨越技能,大队长安排我和另一名跨越技术好的队员结成帮扶对子。他放弃休息时间,帮我克服跨跃障碍时的惧怕心理,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撑握了跨越技能,至到成绩达标为止。</b></h3><h3><b>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师副参谋长丁程明同志,山西人,是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一米八五以上的个子,在部队是有名的拥政爱民模范,他爱兵如子,会带兵能打仗。在我的记忆里,每逢师里在露天放映电影时,他总是指示值班人员,将最正中的好位置留给地方群众,使群众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师直各连队互相拉歌盛行,如某连队指挥员拉歌,高喊“侦察连来一个”,战士们就随着喊“来一个呀么来一个”,</b><b>指挥者喊“呱唧呱唧”便掌声四起,轮番上阵互邀对唱,歌声嘹亮,活跃了现场气氛,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军民团结。他还多次来到训练场地,观看队员们训练,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和战士们拉家常,问长问短,到师直机关食堂和战士们一起用餐,当了解和看到战士们常吃发糕及钢丝面、油水较少的情况后,当即指示后勤部门,将集训队员的伙食从机关大灶转移到师首长的小灶用餐,伙食标准有了较大提高。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到师首长如此关心大家,训练的积极性更加刻苦认真,湧现出许多你追我赶的典型事迹。考核成绩偏后的队员,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补充性训练。队员们的各项训练成绩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在师里最后组织的选拔赛上,我和战友杨强华等四十余名队员,被正式选入独立师军事五项技术代表队,正式代表独立师参加新彊军区军事五项技术运动会。</b></h3> <h3><b> 八一 建军节这天,新疆军区军事五项技术运动会即将在碱泉沟新疆军区靶场拉开帷幕。队员们早起后,忙着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擦试武器装备。按赛场规定,清空此前配发的所有弹药,比赛用弹由赛场配发,来自各部队的参赛运动员集结到场后。只见赛场周围彩旗招展,靶位后的挡弹斜坡上,用白色圆石镶嵌的十六个大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成绩,赛出水平”是那样夺人醒目。新疆军区司令员扬勇、副政委曹达诺夫等首长出席了开幕式,扬勇司令员作了重要讲话,鼓励战士们赛出好风格,赛出好成绩,为保卫祖国、保卫边疆做出更大贡献。</b></h3><h3><b> 比赛开始后,驻疆部队约几百名运动员参加了军事五项技术比赛,经过两天紧张激烈决逐,我获得军事五项技术比赛总成绩第八名,射击単项第三名的较好成绩,受到新疆军区的表彰。</b></h3> <h3><b> 回顾四十八年前,在部队的这些往事,所取得的进步,都离不开部队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我的老班长夏志刚对我如同亲兄弟一般,在政治上关心培养,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军训中严格要求,才使我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有了长足的进步。炽热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钢铁般的意志,严格的军事训练,强健了雄壮如山的体魄,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情深谊厚的战友之情,五年军旅生涯虽然短暂,却在我人生长河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把最有活力的青春留在了军营,军营把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我,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为我到地方工作后,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我曾经当过兵而感到无怨无悔。 </b></h3><h3><b>段新林写于2019年1月18日</b></h3><h3><b>图片除有说明外,均由作者提供。</b></h3> <h3><b> 作者段新林,汉族,1953年8月l日出生在新疆奇台县,甘肃酒泉人,1970年11月入伍,在新疆军区独立师三团十连、师直侦察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 1975年5月复员在伊犁州民政局下属精神病医院任文书,1976年在伊宁县参加路线教育,1978年在伊犁州体委任宣传干事,1984年在伊犁地区体委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4年8月在伊犁州友谊医院任副院长,1999在伊犁州卫生局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总支副书记。2012年8月退休。</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