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家长

<h3>  最近,我迷上了一个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国家宝藏》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通过讲解古代文物,让我们既学习历史,又了解古代文化。还有帅气、漂亮的明星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我这个小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特别喜欢张国立老师的开场白: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到底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看,霸气而不失活泼。</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个节目共有九大博物馆参与,参展文物27件,件件都是稀世珍宝,我最最喜欢的是以下几件。</h3> <h3>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我们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文物修复师王琛与父亲王长青老先生历时3年将其修复完成,是我们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亦是首批严禁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认为我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不仅如此,现代航天飞机涡轮发动机就是采用失蜡法技术。</h3> <h3> 《千里江山图》是宋朝徽宗时期的王希孟所作,我觉得这幅画颜色特别的艳丽,明亮,历经千年仍保持如新。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当时王希孟绘制这副画卷所用颜料均来自纯天然石头研成作画的粉末调配,可用原料寥寥可数,粉末研磨工序繁杂,再加上王希孟的精湛画艺,才成就了这幅传世名画。更让我佩服的是王希孟当年仅有19岁,对比之下真是自惭形愧啊!</h3> <h3> 《国家宝藏》展出的文物件件都是稀世珍宝,动辄数千年的历史。但对我感触最深,让我一直处于哽咽中的展品是聂耳曾经用过的一把小提琴,聂耳就是用这把小提琴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当选为我国国歌。节目还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指挥家于海,他是指挥中国国歌次数最多的人,并且坚持十年为国歌立法。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h3> <h3>  节目中讲到1989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建立中山站时,在升旗仪式上听到国歌奏响的瞬间,所有人哭成一片。2011年利比亚时局动荡,丢失护照的海外游子,唱国歌自证身份,乘坐专机回到祖国后跪地亲吻祖国土地的一瞬,我的眼中蓄满泪花,喉头发紧,哽咽不已,扭头看去,妈妈早已红了眼睛,泪流满面,爸爸的神情也变得十分庄重。张若昀红着眼眶说出“此生不悔入华夏”道出了我的心声,那一刻,我的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想必所有的中国人都和我一样吧!节目看似展出的是来自德国的小提琴,但是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魂。当全场观众在于海等守护人的带领下起立高唱国歌并宣读守护誓言的时候,所有人都热泪盈眶,成为整期节目最催泪的环节。我在电视机前也跟着一起念出“我是中国人,我们志愿守护聂耳小提琴,守护历史,守护赤子国魂!”节目结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全身充满力量,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我应该承载什么?应该怎么做?</h3><h3> </h3> <h3>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了解了很多文物,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勾起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华夏儿女的骄傲!</h3> 作者简介 <h3>  大家好,我叫王庄园,今年11岁,就读于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小学五年级五班。我是一个阳光开朗、幽默风趣的男孩。我喜欢阅读,尤其喜欢英语、科普、探险的书籍,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书本里有意思的人和事。最近,通过观看《国家宝藏》,我又对历史类的书籍很感兴趣。我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游泳。我曾在“21世纪新东方杯”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连续两年代表学校参加“模联”大会。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喜欢我的学校、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我觉得这就是我要的童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