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刚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急于向我求证:到底能学到什么?不急,我们先从国学的概念开始研究,再对其学制、内容逐渐了解,必能得出清晰的答案。</p><p class="ql-block">一,按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概括,可称“国固之学,即区别于西学的一国固有之学。”这个概念太过宽泛,不易接受。</p><p class="ql-block">二,按我的祖师爷,近代新儒学三圣之首马一浮先生的界定,称“六艺”之学。又过太斜窄。</p><p class="ql-block">三,按现代学术界的通认标准,可概括为:</p><p class="ql-block">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p> <p class="ql-block">因历代学制的不同设置,我们可以参照明、清的教学体制。大致分三级,即蒙学(又称幼学)、小学(相当于现代的大、中、小学),太学(相当于“中央党校”)</p><p class="ql-block">蒙学,一般是五至八岁。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到《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再学完《声律启蒙》或《笠翁对韵》,就可以写对联和诗了。通过这些内容,学生也开始对经学有所了解和向往,因此可以叫“启蒙”学科。</p><p class="ql-block">小学,八岁至十二岁。开始学习经学,基础课是传统十三经。在此其间有四项基本功要练:</p> <p class="ql-block">一,训诂,就是用当时的语言解读过去语言。有两个分项,即文字学和音韵学。</p><p class="ql-block">二,考据,就是考证语句的出处。例如孔子讲仁或孝,有不同解读,这就要分清夫子在什么语境下,对谁讲的话?</p><p class="ql-block">三,辞章,也就是文章之学。教的是写作技巧与方法,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语文。</p><p class="ql-block">四,义理,义是指思想,理是道理。这部分是关键与实用的部分,我师父在这方面尤为见长。</p><p class="ql-block">这四个基本功还分体和用:</p><p class="ql-block">体,即学问本体,训诂、考据,就是研究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用,即是用途,辞章、义理,就是来应用。</p><p class="ql-block">这也衡量一个国学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p> <p class="ql-block">太学,也称“大学”或国子监、翰林院。这里除了研究历代经学大家的集注外,还研究由十三经所衍生和外延出来的学问,同时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做研究,不断完善政治思想和教学体系。</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国学学制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已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现代的家长们也希望孩子们尽早地接触到国学。然而,体制内尽管不断提升文言文在分数上的占比,教课书中也增加了古文的篇幅,但都只是在“语言文学”上下功夫,离真正的“国学”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国学教材,有的“国学班”把《上下五千年》当做国学基础教材来教,甚至把“幼儿读经班”当成了“国学班”,这些都是有所偏离的。那么,我们就要首先理清一下国学的概念。</p><p class="ql-block">国学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历代史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p><p class="ql-block">这里我首先强调一点,清末就已经废黜了“科举制”,我们的孩子也不用再去参加乡试、省试、殿试等,从秀才、举人、进士那样一级级地去考。从这个道理上讲,很多私塾按古代蒙学、小学、太学的课程设置是不够科学的,既使有神童都学会了,若脱离开现代以“西学”为参照设置的体制内基础教育文化课,除非将来做专业的国学老师,否则连谋生都困难。另外,我们近百年的落后挨打已经验证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的孩子还该不该学国呢?又怎么与应试的文化一起学呢?这就要从原有的国学课程中来筛选并结合,子曰:“吾道一以贯之。”那么我们就把这个“一”贯穿一下,就给大家设置了一套从“蒙学”进“国学”的标准体系。</p> <p>今天我只做个简单的介绍,在之后篇幅中,还会介绍其它的经学内容。这个美篇中,我们还是先从“蒙学”开始了解……</p> <h3>《弟子规》入门班</h3><h3>《弟子规》原名是《训蒙文》,是李毓秀夫子的著作,后经雍正乾隆年间贾存仁改编并改名,在清代后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者”,有“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之称,《训蒙文》意思是启蒙、教育子弟尽人伦本分、忠厚生活的读物,全文仅1080个字,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撰而成, 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押韵,易于读诵,很快流传于世,这本不起眼的《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南北,成为妇孺皆知、历久弥新的修身读本。</h3><h3>本套课程十二节,是“国学精神”的基本体现,教孩子“要做学问先做人”!</h3> <p>《千字文》初级班</p><p>《千字文》 适合于五至八岁的儿童,是古代国学教材,至今已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课本。 全书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一百多个典故用四字四句成语组合,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农业、矿产等各种文化活动的内容,具有较深的知识内涵和较大的艺术价值。 书中描写了自然万象的规律,说明伦理道德的要求,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此书定会加深孩子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的同时,增加词汇量并对他们心智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p><p>《千字文》的来历</p><p>《千字文》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化课本。以后仿效《千字文》,先后又编写了《百家姓》、《三字经》——又称“三百千”。经千百年教学实践,在诸多启蒙书中唯有“三百千”最为普及和最受欢迎。</p><p>《千字文》。是南北朝朝代周兴嗣编纂的,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编纂经过颇为有趣。据唐李绰《尚忆故实》记载,梁武帝命令殷铁石在王羲之的书法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供给诸王临摹。当把一千个字拓出以后,梁武帝又觉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遂命令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将这一千个字编缀成合辙押韵并有意义的文句。周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可见作者为编写这篇千古绝妙章,花费了多大的心思!</p><p>《千字文》,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韵语,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确实堪称双绝。</p><p>历代著名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文徵明等,竞相书写《千字文》,作为习字范本,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不仅在国内风行,而且远播海外。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影响甚大。</p><p>本套课程三十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国学的基础是“文字学”,里面包括“音韵、训诂、考据”三项基本功,结束后,能让学生对这一千零四个字得以细致掌握,将251个成语在写作中熟练应用。</p> <p>基础班</p><p>《增广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力的蒙学读本。书中涉及人际关系、处世哲学,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可以指导儿童学习,增强其道德修养。全书将往圣先贤的格言、典故及民间谚语以韵文的方式排列在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它既是文化典籍,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p><p>这是一部奇书。能让君子汗颜,更让小人惊悚。学会了,不单提升文笔写作能力,更增长为人处世的能力。</p> <p><br></p><p>《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p><p>《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p><p>本课程七十课时,古有“学会幼学会说话,学会增广走天下。”之说,即让学生从此把作文不再作为难题。</p> <h3>《声律启蒙》中级班</h3><h3>《声律启蒙》: 由清代车万育所著,是一部经典的国学著作,过去私塾的蒙学教材。这是一本奇书,让孩子低吟缓诵之际,但觉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 书分上下两卷,各十五篇。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对仗工整,声韵协调,是作诗填词及作文的基础,更是一部“袖珍版的古文观止与百科全书”。 书中包含天、地理、花木、鸟兽、器物及历史典故人物等知识,实现了知识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让孩子在学习诗词技巧的同时,广泛涉猎,从而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 </h3><h3>本课程共六十四课时,三十课讲内容,三十课时现场诗作练习,四课时归纳总结。</h3><h3>用五课时教会孩子对联,十课时教会自创古诗绝句,二十课时教会格律诗创作。五十课时后将熟悉诗经体、汉赋、文论、唐诗、宋词等各种古代文体。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了解文言文与古文创作。</h3> <p>《二十四诗品》进士班。</p><p>本套课程以唐代诗人司空图所著“诗坛宝典”《二十四诗品》为基础教本,结合现代体制内“大语文”教育的要求,加入《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与《毛主席诗词》中的部分重要内容,由老师引领学生们对课文进朗读背诵、文理解析、了解诗人与创作背景,以及模仿创作。既能读背近二百首古诗词,又能熟练掌握文言文解读与创作,让孩子们在诗情画意中爱上传统文化。</p><p>本套课程二十四次四十八节。</p> <p class="ql-block">目前尽管小升初已不用考试,但语文的基础已不单单决定初高中文科的成绩,也关乎其它科目审题与表述能力。因此孙老师跟据《小学知识大集结》的内容,将成语、古诗和文言文部分进行细化,以小班互动方式设制了一套课程。让学生在十二节课之内,熟练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古诗的背诵方法与诗词意像,文言文的阅读方式。此外,还能解决学生在作文时事穷、词穷、理穷的“三穷”问题。</p> <p class="ql-block">根据长期一对一辅导的经验,采用省实验、育才等学校的辅导练习册《中考直通车》和衡水重点中学《状元手写笔记》的内容,设制了《文言干货》短期训练班。用二十课时的时间,将常见的18个虚词,150个实词进行精准解读并进行现场应用训练。同时,还对二十种诗词意像做具体剖析,教学生会读懂古诗并背诵熟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在文言文部分,基本可拿满分。</p> <p class="ql-block">《孝经》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注,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书的基石。全书十八章,以孔子与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一些内容,直到今天仍是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并重新阐述《孝经》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不仅会使家庭彼此关爱,也增进社会的和谐,可以使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至境。</p><p class="ql-block">学习这本书,不仅能让孩子敬父母、尊师长、少任性,更关键在于合理利用“移孝于忠”的观点,使之成为在社会上受欢迎、少阻力、有贡献、受尊重的人。</p> <p class="ql-block">《大学》一书,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著。严格地说,即为“大人君子之学”,是一本教导常人走向高人、大人乃至伟的奇书。书中通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树立正向价值观;“止、定、静、安、虑、得”的六证,引导学习者超凡脱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也是修行的八个次第,让学习者完成人生价值最大化。</p><p class="ql-block">《大学》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专属儒家的修炼方式。本套课程十四节,从老师对一经十传的义理解读,再通过学生写读后感,再到现场演说的训练。能让学生不仅拥有正确三观,还能励志向学,主动设立人生愿景,从此学习、修身变为主动。同时通过课上的训练,作文与演讲能力大幅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少年国学高级班</p><p>《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p><p>《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p><p>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p><p>《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p><p><br></p><p>国学之门为什么要从《诗经》进入?</p><p>其一、《诗》是古人的雅言之源,“不学《诗》,无以言”,是上层社会必修之学。其二、《诗》为立身处世的雅行范本,是规矩和体统的原则,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重要途径。</p><p>其三、《诗》是政治集团以及上层社会,普通百姓祭祀、社交、文艺所依据的准则和方式,是阶级社会的礼法依据。还有其它意义,我们在学习中慢慢体会。</p><p>本套课程为“因材实教”,因学生基础不同会有一百到三百课时不等。</p><p>教学方法为“师承制”,从“蒙学”学生中选取优秀学生,建立“师徒”关系,从“解经”开始,之后再指导弟子用现代文解经,转换为“格律诗”和宋词,最后写成现代散文诗。除此套课程外,弟子将终生免费去听师父在外讲授的所有课程并接受辅导。</p> <p class="ql-block">主讲教师。</p><p class="ql-block">孙岳,字艮石,诗人。</p><p class="ql-block">朴雅国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孔子研究会特邀讲师;</p><p class="ql-block">香港东方传统文化研究院儒家思想研究苑苑长;</p><p class="ql-block">辽宁电视台传统文化栏目自由撰稿人。</p><p class="ql-block">曾受中国孔子学院讲师谭爱荣老师启蒙,主修古典诗词与儒学;师承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军教授研修国学。</p><p class="ql-block">自2010年周波院长创办朴雅书院以来,参与开展国学传承活动,经多年的努力,为沈阳培养出俩名“盛京小诗人”和多名国学少年。朴雅书院己成为大陆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机构,并开始全球加盟推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