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崔燕名师工作室一月份第二次线上交流活动

小墨

<h3>这本书是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30多篇解读难度大的重点课文,按不同体裁分类,对每篇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表达特质,语音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觉得对我们解读教材方面还挺有帮助的——刘胜香为大家推荐《课文细读》一书。</h3> <h3>岳会芳老师正在读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不仅仅是在台上做大报告的领导,也是尝尽生活酸甜苦辣的普通人。</h3><h3>没有人生来伟大,每个人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的过程。</h3><h3>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习近平在陕北插队的7年,正值文革——一个黑白颠倒、美丑错乱的时期,然而,在这片贫瘠土地上,却在同时期走出了习近平、路遥、史铁生等等一大批不甘平庸的青年。有时候讲述他们的故事、回忆他们的脚步,并不是为他们歌功颂德,而是认可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能自强不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h3> <h3>谭爽老师最近在读《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这本书——书中都是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有一些很值得好好品味的语言,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h3><h3>“因时施教,环境会帮你上好课。”</h3><h3>“把理解和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天才出现。”</h3><h3>“有些孩子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机遇,记住给他们时间,不要急于把那些本来可以自行调整的事情看做问题。”</h3><h3>“为学生代言是你的职责,你的沉默只会被视作默认。”</h3><h3>“每年都向学生家长们证明一下你的能耐,因为他们都乐于知道你可以担当起重托。”</h3> <h3>许娟娟老师和家长孩子一起共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一书——</h3><h3> 这本书的小主人公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每月都有一个故事,称作每月故事。它主要讲了安利柯从新学年开始一直到一学年的结束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洛贝谛舍身救人,卡隆的高尚品德……</h3><h3> 我读了10月份的五篇日记。最令我感动的是恩里科的母亲。爱于无声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幼小而敏感的自尊心,让我不做声,并且拖住克洛西,让他别看到布施的一幕,他的母亲多么细心啊!</h3><h3> 希望我们的家长也都学习恩里科的母亲,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同时,也都悉心呵护孩子们敏感的的自尊心;更希望孩子们学习恩里科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记录。</h3> <h3>邵素珍老师最喜欢的曹文轩作品——今天,我读了《过河的小蛇》是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曹文轩的作品。书里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h3><h3>书里主要讲了小皮卡的成长经历。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没有底的水桶》,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马飞经常尿裤子,在老师讲课时他的裤腿下就已经滴答的湿了一地,惹得同学们都很嫌弃他,老师很生气的说他是没有底的水桶,被喜欢嘲笑被人的皮卡听到后,每当见到马飞,就情不自禁的说:没有底的水桶。因为小皮卡的嘲笑,马飞很生气,就找来哥哥马强教训了皮卡。因为这件事让马飞的哥哥马强东窗事发,进了警察局,最后被警察知道了,由于马强经常欺负同学,并敲诈勒索,威胁恐吓,甚至殴打同学等一些犯罪事实,而被送进了少管所。但是皮卡发现自己并不快乐,皮卡觉得马飞很可怜,由于自己对他的嘲笑,而让马飞的哥哥进了少管所,心里很是难受。</h3><h3>曹文轩的书读后永给人以反思,都给人以启迪和美好。当我读到小黑屋子这个故事时,我也对马飞马强兄弟俩欺负皮卡的行为打抱不平,一直到一场夭折的恶战,我才觉得事情比较完美。孩子就是孩子,尤其是曹文轩笔下油麻地的孩子,总归是善良的。当马飞的哥哥马强进了劳教所以后,皮卡兄弟两人并没有“报仇”,尤其是皮卡反而用他关爱的胸怀去释怀什么是宽容的真正含义。</h3><h3>有时候我们大人也要学习这种大度与宽容,我们现在的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h3> <h3>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就拿“没有底的水桶”来说,大家知道是写得什么吗?书名的由来更有意思?我觉得这套书孩子们一定和我一样喜欢。</h3> <h3>张蕊老师前段时间读《曾国藩家书》,对曾国藩满心的崇拜 。近日,她又读了关于曾国藩的另一本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此书最大的感想和收获是看到曾国藩怎样从一个资质平平的人,通过自己的笨功夫成为一个成功的读书人,又怎样从一个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成为一个和光同尘做实事的圣人。 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曾国藩三十岁那年脱胎换骨的改变。年轻的他 “眼高于顶”,在经历过人生四大“堑”,遭到群臣排挤、兄弟不和之后,终于明白处处碰壁不是因为“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而是自己“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三十岁那年他立下“学作圣人”之志,开启了异常艰辛的修行之旅。做日课的内力、师友夹持的外力以及坚韧之志的耐力和“有恒”的定力,使中人之姿的他勤恒自省,常思克己,用自己的实践从一个中人“陶冶变化”成为一个超人,一个完人。</h3> <h3>张静老师读后感——必须承认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读了几个篇章,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h3><h3>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