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6年9月,我和老公第一次进藏,选择了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的自驾,我们一车两人从上海一路开车到达珠峰大本营,回来之后心心念念想着第二次进藏。</p><p> 2017年6月,在观看了电影《岗仁波齐》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去岗仁波齐转山,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之后的每一天,岗仁波齐让我魂不守舍,于是向朋友要了一幅岗仁波齐的照片,挂在墙上,以此每天守着我的梦想。</p><p> 一年后,我终于明白了,让我魂不守舍的岗仁波齐,是我第二次进藏的唯一牵挂,考虑到我和老公的年龄,我们没有选择,必须说走就走。</p><p> 2018年9月,在做了简单的准备后,两个合计年龄过百的老人义无返顾地出发了。</p><p> 转眼回家已经好几个月了,转山的经历一直深藏于心底,一方面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整理照片(虽然拍得不多),另一方面我真的还没准备好与人分享我心中的这片净土。</p><p> 2019年1月,终于下决心落笔回忆那两天的转山经历,给自己,也给那些正准备出发的朋友。</p><p> 内容简介:转山时间2018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共两天;转山人物我,没错一个人,老公临阵退缩了;所带物品:登山杖一对、手机两个、头灯、保温杯、便携式氧气罐、巧克力、牛肉干、糖果、药品若干(实践证明,这些吃的都是多余的),有听说,转山带葡萄干最好,并且是一粒一粒吃,没有考证。原本计划两个人同行的,一个背水杯、一个背相机,这会只能忍痛割爱了。</p><p> 交待完毕,随我出发……</p> <h3> 网上截图,这个就是岗仁波齐转山路线图,岗仁波齐转山分内圈和外圈,外圈50公里,一般人需要2-3天完成,体能好的,一天就可以转下来,我这次转山碰到一当地小伙子,2天转了3圈,看他几乎是一路小跑。内圈一般只要一天就能完成,必须转外圈13圈后才能转内圈。</h3> <h3> 塔钦,岗仁波齐山脚下一个小镇,海拔4500,转山的起点。</h3> <h3> 9月23日,我差不多上午9点从这里出发。</h3> <h3> 第一天,天气阴沉,适合徒步,但是遗憾了一路风景。</h3> <h3> 我穿着尽可能多的衣服,带着尽可能少的东西,满怀信心踏上征程。</h3><h3> 转山门票每人150元,55周岁以上可以免门票,我差了一点,下次要是有机会再来就可以享受啦😄</h3><h3> 入口有🚌可以直达经幡广场,7公里路程,我选择徒步,我相信我能行。</h3> <h3> 途中孤身一人的不只我一个。</h3> <h3> 双腿佛塔,9月下旬,转山的人还是挺多的,天气实在不尽人意,岗仁波齐完全隐没在云雾中。</h3> <h3> 沿着路迹继续前行,第一天的路不算太累,也不会迷路。</h3><h3> 关于请挑夫和向导的问题,个人觉得不需要,一是你不用带太多的东西,山上都有补给,二是常规季节转山的人挺多的,跟着人群走就是了,跟不上也没关系,大部分路都很清晰的。</h3> <h3> 曲古寺,我的第一个休息点,吃了巧克力,补水,每到一个补给点,我都会给保温杯加满水,后来想想大可不必,要是有机会再来,我觉得水杯都不用带,补给点都可以买水。</h3> <h3> 海拔5000以上,高强度的运动,我还是有点缺氧,嘴唇发紫,好在当时人还没有不适。</h3> <h3> 一路都有磕长头的朝圣者,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行走岗仁波齐。</h3> <h3> 我默默地跟着走了一段……</h3> <h3> 由于老公临阵退缩,所以整个转山路,我没怎么留影,在这里你是根本不好意思劳驾别人的,这是转山途中我唯一的留影。</h3> <h3> 转山的路迹,是不是很清晰的,沿着走就是了。</h3> <h3> 7个小时不到,我终于快到止热寺了,第一天的驻地,</h3> <h3> 风特别特别大,80斤的我几乎要被吹倒。</h3> <h3> 为了节省体力,我选择住藏民的帐篷(这里得感谢从塔钦一同出发的大连小姑娘,帮我预定了床位),如果要住条件相对好点的止热寺,得多走3公里路。</h3> <h3> 就是那个半山腰的红房子,止热寺,第二天还得再往这边走回来。</h3> <h3> 越往上风越大,我整个脸都被吹得变形了,不过嘴唇的颜色倒是正常了,谢天谢地。</h3> <h3> 第一天,7小时,20公里,我从海拔4500的塔钦走到了海拔5100的止热寺藏民帐篷⛺️,我在帐篷门口拍了远处的止热寺,红房金顶,如果有机会再来,我得去那看看。</h3> <h3> 两只鹰从空中飞过,近距离看到鹰🦅还是挺吓人的。</h3> <h3> 躺在⛺️里的床上,一动都不想动,晚上吃了一碗康师傅方便面🍜,29198,好吉利的一个数字,我人生的一个新纪录,仅管明天就要被突破。</h3> <h3> 山上下了一晚上的雪❄️,给第二天的路程带来很大困难,这里想特别说一下鞋子,一定要防滑底的,最好备冰爪,普通冰爪就行。途中看到一些准备不足的,完全挪不开脚,挺危险的,并且鞋不好,走路更费劲更耗氧。</h3> <h3> 转山途中的补给点还是挺多的,所以不用担心食物,都可以买到。</h3> <h3> 积雪还是蛮厚的,我尽量走没有脚印的地方。</h3> <h3> 这个海拔,这个天气,蛮虐人的,但是这会儿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往前。</h3><h3> 我无数次在心里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算了,还是怕的,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h3> <h3> 站着自拍🤳都能睡着,实在是累得不行,亦或是缺氧导致。</h3> <h3> 打起精神,再来一张,留个记录,记录自己来过,挑战极限,海拔的极限,毅力的极限。</h3> <h3> 途中遇到体力不支的,好在他们是个团队,现在想想,我一个人去转山,还是很后怕的。</h3> <h3> 半个脸的照片,我都舍不得删,转山途中拍照都费力,所有的记录我都会珍藏,我想保留所有的记忆。</h3> <h3> 这几张是视频截屏,一路同行的转山者。</h3> <h3> 蓝牌子上写着“看看善恶言行”,就这几步路我都没有下去的想法,太太太累了,当然我觉着我不用测试,善恶一看就知晓。<br></h3> <h3> 冰天雪地,大大增加了转山的难度。</h3> <h3> 翻上一个山头,我坐在旁边休息,藏民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我们相互祝福“扎西德勒”。</h3> <h3> 在这我用白雪洗了洗已经完全冻僵的双手。</h3> <h3> 然后继续向上行进,看到了经幡,觉得应该快到卓玛拉山口了。</h3><h3> 照片中走在最后的红衣朋友,是一对夫妻一起来的,第二次来了,途中最难走的一段下山路,他们让我走在中间,给予我最大的安全保护,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h3> <h3> 也就在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体能,永远到不了的卓玛拉,我的信心在逐渐丧失。</h3> <h3> 终于在我即将奔溃的时候,一大片的经幡映入我的眼帘,我是真的到了卓玛拉山口吗?</h3> <h3> 这里除了经幡还是经幡,连块标志牌都没有。</h3> <h3> 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这辈子我所能到达的最高点,藏民在这做朝圣仪式。</h3> <h3> 原本想着,到了卓玛拉我得唱首歌,或者来张跳跃的照片,可真到了这,我连呼吸都那么艰难,第二天的徒步比第一天累多了,路程长,海拔高,体力消耗更大。</h3> <h3> 卓玛拉山口,我使出浑身的劲,想拍段录像留个念想,结果不小心踩在一块冰上,跌了一大跤,我在5630的高度跌了一跤,并且被自己拍的视频记录了。</h3> <h3> 跌晕了,后面拍的视频画面都是横着的,不知道能不能后期调整,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面前跳跃。</h3> <h3> 翻过卓玛拉不久,就是慈悲湖,绿的像一块翡翠,天好的话,应该更美,可惜我没眼福。</h3> <h3> 比划一下,就能看出,其实我在很高处,这会天还下着小雪。</h3><h3> 翻过卓玛拉不久,我还发生了小意外,是的,我发生了雪盲,眼睛突然发黑看不见🙈,脑子还算清醒,我意识到是雪盲,连忙换上墨镜,好在之后没大碍。<br></h3> <h3> 翻过卓玛拉,再走下一个陡坡,天开始转好,但是风依旧好大。</h3> <h3> 陡坡下来后,我在补给站稍作休息就出发了,之后再没看见补给了,后面的路虽然好走,但是绝对是消磨意志的,永远走不完的山坡,山的那边依然是山。</h3> <h3> 敬佩这些磕长头转山的信徒,真心佩服。</h3> <h3> 这段路程,我完全虚脱了,走不了10步就得休息,然后我想到了包里的氧气罐,谁想捣腾了半天,不知道怎么用,脑子缺氧了。</h3> <h3> 我无意识地跟着转山的人走,一拨一拨的人从我身边走过,我越走人越少,心里越不踏实,后面的路程我只想着如何尽快回到塔钦,也没再拍照片。</h3> <p class="ql-block"> 终于,靠着自己的意念、靠着素不相识的藏族同胞和转山偶遇的朋友们的帮助,我完成了岗仁波齐转山,50公里、5630极限的海拔,强度还是挺大的,由于原计划我是三天时间,所以第二天早上8点才从驻地出发的,稍微晚了点,中间发生了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我从卓玛拉山口下来是下午2点半,感觉时间还早,后面有点放慢速度了(其实体力是最大的因素),走下最后一个山头天已渐黑,在一没有指示牌的岔道口没辨清楚走错了方向,应该靠右走直道,我走进了左边的弯道,感觉不对后又原路返回,呆在路口等人,等到的第一波人都听不懂汉语,无奈继续等,第二波终于有个小姑娘能说汉语,沟通后我跟着她们往塔钦方向走,小姑娘对我的头灯超感兴趣,可惜我不能送给她,我还有大北线要走。</p><p class="ql-block"> 藏族同胞走路速度超快,我这会体力倒是稍稍恢复过来了,也可能心里踏实的缘故,于是跟着他们行走,跟着他们休息,让我想不明白的是,这些藏族同胞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大山里可以如此行走自如。</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会不会再去西藏,会不会再去阿里,会不会再去岗仁波齐,答案终究会有。由于天气原因,我这次没见着岗仁波齐的真容,但是我一点没觉着遗憾,因为我比谁都清楚,我可能还会出发,如果条件允许,我还去岗仁波齐……</p> <h3> 最后,补上两张照片,未转山的老公倒是看到了岗仁波齐半个身影,想到一句老话:傻人有傻福……</h3> <h3> 左下角就是塔钦小镇,真的希望有机会再会岗仁波齐。</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