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是什么样的圣地,废墟遭受战争蹂躏却顽固耸立?是什么样的古迹,繁华被岁月熔蚀却魅力肆溢?是什么样的气度,容颜历经沧桑却不改微笑?又是什么样的景色,贫穷而从容,简朴却是高贵!吴哥窟,高棉帝国(802-1431)的象征,柬埔寨人的骄傲,世界七大遗迹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在原始森林里发现了吴哥王朝的古庙遗迹,他说"此庙宇之宏伟远胜于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时隔156年我们全家踏上了这片土地。<br>第一天傍晚,我们心怀好奇开始了第一个旅游项目"巴肯山日落"。我们抢在所限的300号(人)内于下午4点半就登上暹粒市最高处巴肯山。试图从夕阳余輝中寻见一个曾经辉煌,而今真实存在的古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肯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可以花$20/头骑大象上巴肯山,但我们还是选择徒步攀登。显然,和我们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数。尽管一路尘土且闷热异常,大家还是坚持爬到山顶。只当是热身吧。要知道参观吴哥的景点都是这样,需要走不少的路,需要拿出很多的诚意。</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话说这里的物价以美元计算。总在上涨的物价显示柬埔寨人对自己国家的货币没有任何信心。我碰到一个保安,索小费时给他柬币他还不要。他一再地问"美金1块?有没有台币?有没有人民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吴哥寺对参观者的衣着有些限制。建议各美女在市场买特色长裤。薄而耐脏且不贵,可席地而坐,花花绿绿的民族图案很应景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正式游览是从第二天观日出开始的。吴哥寺是吴哥古迹中唯一一个坐东面西的建筑。每天凌晨会有一轮红日从庙堂背后缓缓升起,其影子倒映在寺前的水池中形成摄影爱好者的经典主题。吴哥地标的美轮美奂实在令人向往。我们早4点半就到了南池子,一直站到6点,才见着那塔尖处的一小片红晕。这时周围人山人海,老公和俩儿子已不知去向。挤在各种长枪短炮中,我手举普通手机倒是没有感到寒碜。</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实自然的美好是任何高级设备,任何强大技术都不能完美诠释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然文字也不能。</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想想,这只是365天中一个平凡的日子。估计每个清晨池边都驻扎了庞大的守候人群。“吴哥日出”就是众摄友的希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吴哥窟即小吴哥或称吴哥寺英文Angkor Wat,位于暹粒市(Siem Reap )北。从市中心坐tutu 车20分钟。它的售票和景点不在一处。参观吴哥窟的以西方游客为主。大家一般是头天下午排队,(10分钟)买好票,转天直奔入口处。</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给孩子们买了日票。我们则是3日套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希望能一再走近,走进吴哥古建筑群。在佛龛,廊道,石阶,门柱,在刻满战争与和平,神抵与生灵的寺庙里获得感动。</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当日,在景区餐馆早餐后我们向吴哥窟出发。沿着长长的石板甬道边玩边走了半个多小时,这才隐约望见"玉米头"。吴哥窟是个陵寝,坐东面西,象征轮回生死。日出而生日落而息(死)。寺庙与护城河之间各有南北一水池子,镜子似地倒影着回廊,宝塔。那儿是一个很旺的摄影地点。可惜我用的是三星5S手机,技术又不佳,难呈大片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吴哥寺是吴哥王朝苏利耶跋摩二世在13几几年建立的太庙。由他的祭司设计,用时35年。供奉印度教的比湿奴。寺内神像大多面貌怪异。壁画图案中有蛇,猴子,大象,湿婆所骑的牛等。而旁边的浪花女神(飞天)形象古朴,腰身粗壮。Barman是个称谓 如同耶稣基督里的基督。耶稣才是名字。话说苏利耶跋摩七世时国教转为佛教。他本人笃信大乘,大乘教徒追求普渡众生,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想不管哪种派别"自己得道,兼济众生"该是最高境界了。苏利耶跋摩七世时大肆修建佛塔以表对佛陀的皈依,对佛先祖的感恩。其时各(舍利)塔建筑顶端多为四面佛像,或者是他本人的菩萨像。神王合一嘛。高棉的微笑指的就是他苏利耶跋摩七世入定时的表情。吴哥王朝(中国历史书中的真腊)也达到鼎盛直至1431年被暹罗人攻破。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逐渐为热带雨林覆盖也叫掩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记得有什么大门口,顺着甬道再往里走,便是回廊了。吴哥窟是吴哥古建筑群世界最大庙宇群的代表作。建筑雄伟,布局严谨,有对称之美。浮雕精细,栩栩如生,有神秘之美。整个院落气场强大,连活泼泼ABC少年到此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而安静下来。不知他们是累了还是被"镇"住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田字阁称"千佛阁"就是蒋勋说的Library 图书馆。廊顶,门楣,雕带,过梁确实到处是精美浮雕,目不暇接,以至我流连忘返,弄得某人直催"快走,别拍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书到用时方恨少"摄影这事也一样。给亲们一点小建议,去旅游前一定练好技术拍一张是一张。可别像我,一忙手就抖,好多照片都糊掉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尊尊佛像面带神秘,昂然而立,令人敬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间儿便是寺庙山。其中央塔高42米。这里有人流管制。东面上塔,西面下。宝塔的楼梯坡度很大,陡,但不至于手脚并用。只是我当时顾不上拍照,只想认真地爬,爬,爬。旅游时,安全才最要紧。70年代有一个法国姑娘在攀爬宝塔时不慎失足从塔上摔了下来。后来她的丈夫为纪念亡妻出资在塔的南面修了阶梯以保障游客的安全。这段楼梯也叫"爱情阶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棉的微笑啊,似乎有一种</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种意味深长的美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难以言传的柔 。</span></h3><h3><font color="#010101">也有说那是苏利耶七世入定后的自然表情。<br>说不清这里有多少尊佛像,反反复复,表情和相貌却都不一样。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其上,雨水又在不同的季节将之沐浴。不同的晨昏,不同的旅人,不同的瞬间心境,相同的是那微笑。高棉的微笑始终如一。整合残破,冲击完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第一层回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颓桓断壁道尽沧桑。而日光月影下动人的故事,丰富的情感能留存下多少呢?万分之一么,千万分之一么?"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古有绘册,今有图像,民间的传说,官方的史记。但是,这些都是人为的臆撰,与建筑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br>红色部分据说是土或砖质。年代比石头更久远。<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吴哥窟其实是建立在水上的一座建筑。这一带本来是沼泽,经由古代建筑师的设计,把地基掏空重新填沙与基石,让庙宇得以建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疲劳使得回程往往显得格外漫长。大半天下来,我们都恨不得马上回tuk tuk 车,喝椰子水去。烈日下的甬道可真是操练人的耐心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这里,椰子水一美元一个,相对柬埔寨人的生活水平物价偏贵。暹罗市以旅游为主业聚集了很多欧美背包客。景点处的小饭馆一碗炒饭或面要价7,8块美金。水或饮料1美刀起。但是比较旅游所带来的享受我们便没什么可抱怨的了。只当是给这个国家贫穷而友好的人民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啦。事实上有很多国家都有出资帮助柬埔寨政府修复古迹,"Tree Temple " 就是由印度承包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天游览吴哥城大圈里的精华。这是点到为止的Prasat Kravan豆蔻寺。始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它是一个印度教寺庙。</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塔布伦寺,Ta Prohm以古树参天,树根奇异著名,是Big Three吴哥经典景观三大之一。另外两处分别是小吴哥(吴哥窟)和巴戎寺Bayon(高棉微笑)。这里树根或大如巨蟒盘绕残寺周围,或细如地瓜藤蔓延石缝中间。明月照之,清风振之,苍松古柏不以世间的欢乐而繁茂,当然也不会以人们的悲伤而憔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游人很多,我没找到文艺小清新诉说心事的那些树洞。耳边只回响着某人"看景儿吧,少拍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戎寺Bayon 很大,比吴哥寺晚建100年,完完全全一个佛教建筑。上面刻有200多幅微笑佛面。这便是柬埔寨的旅游招牌"高棉的微笑"。它神秘,平和,亲切,恬静还是木然?或者那就不是一个笑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剑寺Preah Kahn 是七世国王为他父亲所建。进入时尚觉宽阔越往里走越觉阴暗狭小。有些地方我们不得不弯腰低头放慢脚步。这也是对亡者心存敬意的一种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空寺Bakon。供奉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算是比较老旧的一个古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比粒寺Pre Rup ,名字听着还行,其实是个火化场。它是座金字塔式的建筑,为古代国王火化变身为神的地方。又称变身塔。<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拍一张照片,记录下曾经的辉煌。" 雍容华贵已化作荒芜虚台,能记录下的只怕是小美女想象中的宏杰诡丽吧。我必须承认,吴哥窟非常适合文青的情怀。即便如我等粗人,在残桓颓壁,乱石破砖前也是久久徘徊感悟良多。当时的感动化作今日的拙文竟不够表达其中的万分之一。只想说,在天地中间,历史面前,人是何等渺小,无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印度教认为生命自于海洋。乳海每一朵浪花即是生之快乐。这些快乐女神叫做飞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位女神,一段残桓,似历史遗落在尘世的记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着的仙女都是 Devata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弯着手臂起舞的才是Apsara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班黛客蒂寺Banteay Kdei像他的名字一样美丽。人非常少。据说是国王和王后泳后小憩的地方。与吴哥建筑群的其它一样东西轴向正门朝东。因与吴哥寺是同一国王所造,风格类似。东门前也有一条架起的200多米的引道。很短的走廊连接了主殿和中央高塔。主殿和宝塔四周又有两层围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就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令人难忘的柬埔寨小男孩。晨曦中,他像一只散养的小猫、小狗登登地向我跑来。赤着脚,一脸的严肃,嘴里还叼着根树枝。给了些澳洲糖果。他却没有立刻撕开吃而是小心翼翼地将糖放进口袋。在暹俪能接触到外国人的行业都是好的,收入都比一般人高。他长大后会不会也开个tuk tuk, 在旅游景点开个小饭馆?祝他一切都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岁月无声,石窟留痕。残缺断裂的石像,精美耀眼的浮雕,倾倒在地的立柱,活灵活现的壁画,这里的一切散发着力量,催人向前,去寻找那泯灭的历史真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在吴哥古迹廊道的窗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棕糖树的栏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石雕图案之细犹如波斯地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胜地塔布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方寺Baphuon 由法国负责修复。古老遗迹建于11世纪中。它原是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参观吴哥窟一会儿是佛教的景点一会儿又和印度教有关。实在需要个好导游。而曾经在国家旅旅局8年的工作经历又告诉我找到一个像样儿的导游会有多难。我们的自由行虽得不到系统讲解却能随心所欲,把精力放在最感兴趣的地方。看过太多中式佛像后这次印度神像的诡异面容更吸引到我。自由行使我们有条件仔细端详眼前的每一张面孔。</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关于时间记住一点,七世跋摩前是印度教为主,907年后佛教兴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斗象台和巴方寺在大吴哥城Angkor Thom 中。大吴哥城才是亡国前最后的国都。斗象台为国王阅兵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吴哥通南城门。这张拍于出城之时。</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吴哥窟两整天加两个半天的自由行结束了。受篇幅限制茶胶寺,龙磻水池还有洞里萨湖等地的照片都没能放上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非常遗憾不能完整介绍吴哥古迹众多地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返回墨尔本后"吴哥窟"的影响力如水波荡开,逐渐消失。生活回归日常。三饱俩倒,浑浑噩噩。只有从酒店请回来的塑像不断提醒着我,哦,曾经有过那么几日 ...所见所闻所感,亦真亦善亦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