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案情简介】</h3><h3> 壮壮(化名)和明明(化名)是一对小伙伴,两家都住在佳兆业,平时爱在一起玩要,不知什么原因两人争吵起来,并扭打在一起,壮壮的母亲周女士看到就去拉架,在拉架的过程中,明明又被壮壮打了一巴掌,这时明明的母亲吴女士正好看到儿子被打一幕,认为周女士拉偏架,就骂了周女士,然后两个女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在佳兆业城市广场吵了起来,眼见她们要打起来,旁边玩耍的邻居报了警,于是二人连同孩子被带到人民调解室调解。</h3></h3> <h3>【调解过程】</h3><h3> 调解员接待了他们,并安排双方坐下,先是询问了壮壮和明明受伤情况以及动手原因,了解到因为明明说了一句脏话,壮壮要他道歉,说他说脏话不是好孩子,不跟他玩,两个孩子因此产生不愉快并扭打起来,但都没有明伤,调解员建议双方家长各自带自己孩子去检查,周女士表示同意,但吴女士不同意,认为自己孩子不能白受欺负,要壮壮和周女士道歉,并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5000元,周女士表示小孩打架,她只是去拉架,本意是不希望孩子再打架,因为自己疏忽,让壮壮打了明明一巴掌,她愿意道歉,但是吴女士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她也非常火,一分钱她都不出,眼看火药味越来越大,调解员决定采用背靠背调解方法调解,先是约谈了吴女士,并叫同事帮忙照看一下明明,调解员说吴女士,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做母亲的看到孩子被打,心里肯定不好受,吴女士说是啊!你看他们家什么素质,一点教养都没有,动手就打人。调解员说我是男孩子,小时候也爱打架,但是从来不记仇,所以建议不要把成人世界的东西带给孩子,污染了孩子的心灵。说不定孩子今天打架,明天就和好了,然后调解员和她谈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和同伴玩耍,调解员说你不是真的在乎赔偿,主要是不想孩子受气,想为孩子讨回公道。吴女士点点头,接着调解员笑着说: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我们大人是不是得心胸开阔点,再说周女士也愿意道歉,得饶人处且饶人,并且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最后,调解员建议吴女士再想想,如果可以,尽量和解。</h3> <h3> 接下来,调解员和吴女士回到调解室,看到明明和壮壮居然玩到一块了,调解员看着吴女士会心一笑,吴女士有点不好意思说:调解员,还是算了,我还是自己带孩子去检查。这时周女士过来说:明明妈,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是我们的错,我代孩子给你和明明道歉。吴女士也说是我太冲动,我也有错,只要小孩子没事就好。这时两个孩子都说我们没事,我们还要在一起玩。</h3> <h3>【调解结果】</h3><h3> 吴女士周女士互相道歉,握手言和,吴女士表示自己带孩子去检查,互不追究责任,两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h3> <h3>【案例分析】</h3><h3> 本案中,调解员先是采用同理技巧取得吴女士的信任,接着以自我为例引导吴女士站在男孩子角度考虑问题,调解员说男孩子可能今天打了,明天就和好了,并建议不要把成人世界的东西带给孩子,污染了孩子的心灵。对吴女士都有一定影响,所以当吴女士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对方又玩在一起了,才会不好意思,赔偿也不要了,这时周女士主动的道歉,让吴女士也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较真,并自己也给对方道歉,最终双方圆满解决问题。本案例的成功解决,还得益于两个小孩自身的和好,所以在调解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好关键人物来促成和解。调解中,调解员并没有指出其索求的精神损害赔偿不合理,而是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并结合自身让当事人感觉到小孩子打架,太正常了,正确引导好就行。</h3> <h3>【适用法律】</h3><h3>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h3><h3>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賠偿金。</h3><h3>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h3> <h3> 宝岗派出所人民调解室</h3><h3> 2019年1月2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