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二零一九年的日历翻到了一月十九日,可这个日子多我们来说却是一个铭刻在心的日子,因为在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第一批北京知青即将由北京奔赴陕北一个小山沟里去插队,那个地方叫直罗,我们是继依旧三五年陕北闹红之后再一次有外来人大规模的闯入这个闭塞的小山沟。</h3><h3> 五十年前的今天,北京站一站台的人多的几乎无落脚的地方,一个即将远去的我们有四五个入围在我们身边,她们是妈妈,是姐姐,是兄弟和朋友,她们紧紧攥着我们的手不愿松开,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松开了这只手,他就会离他远去,这双手就不会再写字涂鸦,他们要到一块未知的土地上去当一个挣工分的农民,那个地方好像远在天边。</h3><h3> 令人心碎的时刻还是来临了,一九六九年上午十时四十九分,一声凄厉的汽笛声在北京站一站台上响起,瞬时间站台上响起了震溃人心的哭声,悲哀的声音压倒了一切,那些不知趣的锣鼓声淹没在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气笛声也停下了它的呜咽,哐当的一声,绿色的车厢颤动了一下,霎那间,哭声冲破了云霄,人流随着火车的启动向东涌动,无数只手,无数个脑袋伸出车窗,泪水滴落在站台上,那是我们告别家乡的印记啊。</h3><h3> 别了,我的妈妈,别了,我的家。</h3> <h3>今天又来到了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可这却是五十年的后同一天,日历上写着2019年1月19日,为了祭奠我们远去的青春,为了纪念我们被迫放下书本的那一天,迎着朔朔寒风,我们再次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赶往原九十八中的所在地附近,我们是去参加一次聚会,这一天我们曾在直罗下过乡的同学们在紫光园举办《直罗知青五十周年再回首聚会》。</h3><h3> 五十名老了的知青在五十年后又聚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回忆所经历过的苦乐年华,他们曾在直罗街上赶过街,在村里下过水田,山坡上割过糜谷,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担过粪肥,也曾为担一担水哭过鼻子,为一锅糊了的饭而哭泣,他们发明了橡皮膏补衣服的杰作 ,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学会了缝缝补补,学会了煮饭,同样年龄的女孩却扛起了百斤重担走在弯弯的山路上,白净的脸上多了一些黑红色。</h3> <h3>这是二九班的同学,她们结伴来到直罗,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体会这人生的苦辣酸甜。</h3> <h3>几个好友的重逢,合张影吧,留下这难忘的一刻,相约年年欢聚,争取再聚个它三十年。</h3> <h3>回忆往事如絮飞,曾经年轻的我们面对淬不及防贫瘠和困苦,我们曾经苦闷在胸,十七年的教育让我们只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欣欣向荣,人民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只有美帝的人民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曾深信不疑,我们感到幸福满满。</h3><h3> 然而面对让我们不敢相信的事实,我们使劲地揉着眼睛,越看越清晰,越看越寒酸,我们已经身处在一个近乎原始苦不堪言的落后的山沟,牛犁田是这里最先进的工法,其余的全部都是靠肩和手的奉献,八斤半的老镢,古老的连枷,碾子石磨,山泉水,原始的耕作,一二百斤的亩产,封闭的环境,物物的交易,我们在接受着蛮荒的再教育,忆苦思甜说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我们感到了茫然……。</h3><h3> 我们走在坎坷的山路上,我们在贫瘠中体会到了山里人的温情,虽然至极的穷困,但是黄土地人的质朴却深深感动了我们这群年轻人,他们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朴实的爱让我们在近乎绝望中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做人,在这里我们积累了厚实的积累,让我们在那个混浊的时代接受到了最纯朴的感染,让我们学会了做人。</h3> <h3>几孔破旧的土窑,那里曾是我们的家,如今他们已是残存的最后一点那个年代的东西,睹物思情,我们心里依旧记挂着那几孔土窑。</h3> <h3>灯火辉煌的延安,红色满满的圣地,你可还记得曾有过几万名来自北京的青年用他们的青春撞开了延安落后封闭的大门,是他们把大山外边的信息带进了山沟,大跨步的推进了延安现代化的进步,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了他们的大多数,他们的青春曾在这里抛洒,汗水落在了黄土地上也曾滋润这块黄色的土地。</h3> <h3>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延河里的水,忘不了延河上的大桥,更忘不了黄土地上的乡亲们。</h3><h3><br></h3><h3>仅以此寥寥数语纪念我们直罗知青五十周年的再聚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