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你年幼无知不受伤

百里冰

<h1>但愿你年幼无知不受伤<br>  白里冰<br>2018-4-30 8:15<br> 昨天回村里,侄子放学回家在饭桌上对我说:“姑姑,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br> 我随口一问:“你的理想不是当人民解放军吗?什么时候又变了?”<br> 侄子认真的一板一眼告诉我:“那是以前,今天早上我就确定了我的理想是当个警察。”<br> 我又随口一问:“为什么呢?”<br> “因为警察可以抓小偷啊!”侄子的回答没有丝毫的悬念。<br> 侄子才刚上三年级,怎么突然冒出“理想”这个词,他现在这样的年龄怎样理解“理想”,怎样给它定位,我觉得在他心里是没有概念的。不过侄子绕有兴致到:“今天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的理想,我们班一个成绩最差的小朋友说他的理想是当小偷。”<br> 听了侄子的话,我的心里就不舒服起来,因为他给他的小朋友贴上了“最差”的标签。<br> “为什么他要当小偷?”<br>“不知道,老师也没问,老师说他要是当小偷,现在就把他送进监狱,我们全班学生都哄堂大笑。”侄子说到这里,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br> 他兴致似乎特别高:“那个小朋友又说他的理想是当国家主席。老师说就他那样,成绩那么差,掏茅粪还差不多……”<br> 随着侄子的鹦鹉学舌,我的心疼了起来,猛烈的,剧烈的,我能想到那个小朋友面对老师的挖苦,讽刺,面对小朋友们嘲笑的表情,他内心的绝望乃至崩溃。而我又特别希望他只是单纯的因为不被尊重躲在一个小角落里痛快大哭一场,以此来发泄情绪,只要他年幼,但愿他无知,今天过后,明天选择忘记。可我不敢保证。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终生难忘的影响啊!我们的挖苦,讽刺,打击,嘲笑,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了一片沉重的乌云。“理想”这样的字眼,这样的年龄,这样的阶段,谈谈有何妨?异想天开又何妨?冰雪融化会有什么?不只应是会有水,还可以是会有花,会有草,会有春天。我们作为老师,不应是适时的正面引导,不应是慢点,再慢点听听孩子的声音吗?对于侄子的小朋友,我希望今天的你年幼,无知,不受伤。<br> 记忆里阅读过的有关三毛和席慕容的片段又适时的崩了出来。<br> 初中时,三毛作文极好而数学极差,几次考试都不及格。为了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她硬生生地数学题背了下来,三次小考,都得了满分,而老师认为她作弊。她直言不讳对老师:“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被冒犯的老师气急败坏把她叫到办公室,单独给她发了一张根本没有学过的试题,让她吃了鸭蛋,胜利了的老师一脸得意的把三毛带进教室,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一边嘲笑她一边用蘸满了墨汁的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又黑又大的熊猫眼,让她在热闹的课件十分钟去大楼走廊里走一圈。<br>  之后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上学, 这件事使她休学在家,自闭了七八年,严重时,连与家人同坐一桌吃饭的勇气都没有,也养成了她终身悲观、敏感、孤独的性格。尽管她一生走过48个国家,写了26部作品,但终走不出心灵的阴影,直至自杀。<br>  我们再看看与她境况相同的另一个女孩的经历:席慕容同她一样,国文也出奇的好,但数学相当糟糕,读到初三,数学要补考才能参加毕业考。她只好整晚不睡觉,把一本《几何》从头背到尾,以尽人事。<br>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让全班演算。她背会了3道,在下午的补考中得了75分,终于毕业。后来,那堂数学课连同数学老师关切和怜爱的眼神,一并成为她生命中温馨美丽的记忆。<br>  三毛和席慕容,她俩都是著名的女作家。为什么美丽倔强的三毛总让人心痛又让人绝望,而外表平常的席慕容却既让人心怡又令人神往?我坚信这与她们年少时在数学课上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坚信不同的老师造就了她们不同的人生。<br> 三毛的故事让人心酸落泪,侄子小朋友的理想让我痛心不已,好在他年幼,但愿他无知,不像三毛般受伤害。<br> 类似的还有崔永元在自传文章《不过如此》里面所描写的经历----老师的不同态度让崔永元从一个数学尖子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差生”,毕淑敏小时候因为参加合唱时老师要求假唱而从此唱歌再也发不出声音。我的大学同学因为初中班主对他的“冤枉”,从毕业至今十五年再也没踏进母校一步等等。我们不能不反思,不能不思考,不能不警醒。我想到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的一句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惶惑和永远铭记的一句名言:“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br> 我们教师手中握有这么重要的“权力”啊!我们采用的方法和情绪表现,直接左右着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也决定着他们的精神生活。我想如果侄子的老师能抓住契机,多听听孩子的声音,问一问为什么,孩子可能会说:“我当小偷,是要偷走你们每个人的心,让你们都爱上我。”孩子也可能会说:“我当国家主席,以后就不用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了。”如果老师能抓住契机给予三毛热情的积激励,事情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可是我们老师已经在心里把他们定为了“差生”这一基调,对他们报以不信任的态度,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应该说是为师者戒。<br> 我还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让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我还想到了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每个孩子都要有很多的可能,老师要于不动声色中放孩子一马,让孩子有条件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里振翅高飞。唯独三毛的遭遇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br>  如果很多不愿看到的已经发生,我只希望这些孩子尚且年幼,尚且无知,没有受伤。我只希望我们老师能让孩子活的愉悦,学的开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心里装满阳光。</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