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征服面肌痉挛

医者仁心

<h3>医学虽历史悠久,未知领域层出不穷。面时各种疾病,医务工作者必需直面困难,勇于探索,创新技术,征服疾病,服务人类!</h3> <h3>面肌痉挛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疾病,起初表现为一侧眼睑的不自主抽动,俗称"眼睛跳”,因不明就里,甚至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无稽之谈!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发展到口角抽动,严重时甚至颈部的颈阔肌一起抽搐。尽管这种面部抽搐并不致命,但频繁发作的面部抽搐会睁眼困难,特别是对社交活动的影响,会让人自卑自闭,不愿出门参加社交活动。<br></h3> <h3>面肌痉挛经典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局部肉毒素注射和开颅微血管减压(MVD)手术。前者为对症治疗,安全方便,但时效仅三个月左右;后者号称对因治疗,但需打开颅骨进去入颅内操作,风险大,费用高。有没有新的既长效又安全经济技术呢? 答案是肯定的!嘉兴一院疼痛科黄冰医生潜心钻研十年,研发出“CT引导下射频调制治疗面肌痉挛”技术:在CT引导下将一根细细的射频针送到面神经在颅外的出口,电生理测试确认后30秒的射频调制即可完成治疗。本技术不用开刀,无需进入颅内,安全性高,时效数年。(感谢宁波市医学中心李惠利医院疼痛科林慧丹主任的信任,提供病例并邀请前往治疗演示)</h3> <h3>电生理测试可证明穿刺针是否到位。很小的电刺激即可获得面部表情肌节律性收缩。<br></h3> <h3>经30秒的射频调制,面肌痉挛消失了<br></h3> <h3>本技术的治疗原理是抑制面神经的频繁自发放电,从而让面部抽搐消失。但面神经电生理活性下降,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面部随意运动能力也下降,严重到一定程度就是面瘫!所以射频调制治疗面肌痉挛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控调制程度,达到既不抽搐又不严重面瘫,这样才能取得让患者满意的长期效果。<br></h3> <p class="ql-block">新技术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2020中国"十大医学进展”之一</p> <p class="ql-block">健康报也作了相应报道</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神经外科TOP期刊-JNS《Journal of neurosurgery》刊发了本技术</p> <p class="ql-block">嘉兴的原创技术</p> <p class="ql-block">目前已通过实战培训班形式广泛向国内同行推广应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