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黄河的传说

xingyi

<h1>拍摄于五十年前陕北延川境内的黄河</h1> <h1>  那是个四十多年前的故事,是个有关黄河的故事,是有关林宣,一个高大的、腼腆的大男孩的故事。各位看官不必找原型不必对号入座,只当是个传说。</h1><h1><br></h1><h1> 但现在这话还得接着说,当延川的朋友们看了我这篇东西后又发来许多“材料”,因为他们也曾认识林宣啊。</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r></h1><h1> 先交代一下背景,1969年我们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后来,延川县委申昜书记录用了一批北京知青到县里工作。其中,我在县文化馆,我的同班同学林达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那时林达与路遥已在谈恋爱了。我第一次见到林宣是在林达于县委大院住宿兼办公的窑洞里。林达介绍说,林宣是西安知青,喜爱文学仰慕路遥,这是专门投奔路遥,到延川插队来了。我转向林宣,只见他笑眯眯地听着林达说,笑眯眯地看着我。他不善说话,像大姑娘似的害羞,红了脸。林宣好像要小我们一两岁。</h1><h1>&nbsp;</h1><h1><br></h1><h1> 我们县的知青杨世杰接了下面的话:林萱是陕西蓝田人,后来在我们张家河公社新胜古插队。他是因为仰慕路遥想自愿来到延川插队,于是给路遥写信。路遥从娟秀的字体和名字上一直觉得林萱是个女孩。林萱来延川的那天,我和路遥去延川长途汽车站接他,我们在人群中左顾右盼想象着能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位手提行李卷的,身高1米8几的大小伙子。路遥迟疑的走过去问,林萱微笑着说他就是。</h1> <h1>五十年前延川县委大院俯瞰 石焕南摄影</h1><h1><br></h1><h1> 之后,我又在几个不同场合见过林宣,也是互相笑笑,算是打了招呼。</h1><h1><br></h1><h1> 1973年夏天,我到张家河公社下乡,记得是为一个村子画村史什么的。林宣也正好来到这个村子,忘了他是为什么来这里?好像是来体验生活,或者根本就是在张家河插队。大家相见甚欢,我发现在私下聊天时林宣还是很健谈的。</h1><h1><br></h1><h1> 张家河公社的这个村子就在黄河边上。正值七月炎夏,那天中午骄阳似火,我们站在村头俯瞰在阳光下呈深褐色的黄河:宽阔的河面,温柔平静的河水。这时我突然对林宣说:我想去黄河游泳。其实我早有此念,从县文化馆下张家河来时就带上了游泳衣。我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丫头,我早就想一个人偷偷下黄河去体验一把了。即使那时的现在,我也不是打算约林宣与我一起下去游泳,只是脱口说出了一个久藏的想法。</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渡船 摄于1977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br></h1><h1> 林宣毫不迟疑地说:“我也去,你一个人太危险。”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我也喜欢游泳。”不知为什么这时我注意地打量了一下林宣,他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上穿一件海魂衫,脚下是一双白球鞋,很帅的小伙子。</h1><h1><br></h1><h1> 我在窑里换上游泳衣,再把外面的衣服套好。出窑后与等在外面的林宣一起顺着山坡向下颠颠颠地跑,直奔下面的黄河。</h1><h1> 老乡在后面大叫:“你们干啥去?”</h1><h1><br></h1><h1> “去-黄-河-里-游-泳。”</h1><h1><br></h1><h1> “可是不敢啊!黄河里有暗窝窝哩嘛!”</h1><h1><br></h1><h1> 我们哪里管什么“暗窝窝”?我和林宣互相鼓励说:咱们游到对面的山西去。便一头扑进了母亲河。我在前,林宣在后,似有保护的意思。黄河水漂浮力很大,游起来不费力。但看似波涛不起的河面,进去才知道:下面非常有活力啊!哪里像在游泳池或水坝里游泳?那下面分明是涌动着无数条活泼泼的生命似的,我们身不由己地被斜着冲向下游。大约是游到河宽三分之一的地方,我突然感觉一条腿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好像是一只“手”!?不对!是被两只手抱住大腿!牠死劲地往下拖我的腿,一瞬间我感到异常恐怖!觉得自己要在黄河里交代了!不由大叫:“有-人-拽-我-的-腿-了!”林宣听见后拼命向我被困的地方游过来,这时节我哪敢懈怠,与那双手拼死搏斗着,用另一只自由的腿向外蹬踹着,就在林宣接近我,向我伸过一条臂膀的刹那间,又是突然地,那只手诡异地松开了,我得以抽出自己的腿来,死里逃生,大大松了一口气,啊!幸亏牠只拽了我一条腿,要是两条腿一起被拽住,不敢想下去......</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黄河的渡船上 摄于1977年</p> <p class="ql-block">黄河船夫 摄于1977年</p><h1><br></h1><h1><br></h1><h1> 这个河里的“怪手”可能就是老乡说的:‘暗窝窝吧’。刚下河时,岸边浅的地方大石头很多,水流在石头之间会形成回涡应该可以理解。但我们几乎已经游到黄河的中央了呀,那里的水已经很深啦!据老乡说黄河下有许多的暗涡,黄河的底下真的有我们不知道的神秘世界啊。</h1><h1><br></h1><h1> 我们是撞了南墙才回头,顿时兴致全无,而且也没有了游到对面的勇气,打道回村吧。两个人爬上岸来,被太阳一晒,也不用换衣服了,完全变成两个土黄色的人,黄河里的泥浆细细匀匀地挂了我们一身,包括头发和脸,活像两尊泥塑,村里的娃娃们跟在我们后面边跑边笑。</h1><h1><br></h1><h1> 我要离开张家河公社回县里去了,林宣帮着我把自行车推上一座山头,在那高高的山顶上,望着蔓延到天边的滚滚“泥丸”,我们站住握手道别,林宣忽然很伤感,说:你要上西安美院了,咱们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我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再也见不到了呢?”</h1><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黄河绕高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r></h1><h1> 我真的再也见不到林宣了。</h1><h1><br></h1><h1> 上学第二年,我接到文化馆同事的一封信,他在信上说了些七七八八的事后,我愕然看到:林宣在那年夏天去黄河游泳时淹死了。</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r></h1><h1> 啊!林宣!你又去那段黄河游了吗?你不记得那段河里有“暗窝窝”吗?那只“怪手”一定是抓住了你的两条腿,否则你一定会像我一样脱身的!如果牠拽住了你的两条腿.....但是,没有别人吗?你为什么不叫上一个同伴?叫上一位老乡更好啊......</h1><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h1><br></h1><h1> 看到这段延川的朋友鲁伯江说:抓住你腿的不是漩涡涡,而是真的有……。当年林萱不是一个人在河中游,而是五六个本村青年在一起游泳。当看到林萱在水中挣扎时,两个小伙去救,水不到一人深,每人抱着林萱一条腿往上抬,但是太沉太沉,两个小伙都抬不起来,相救半个小时,最后无奈放弃。懂水性的都知道,水中救人,只要拉一把便能拉起来……。这两个救林萱的青年现在六十多岁仍健在,提起这事仍然感到不可思议。看来有许多客观存在的现象还有待科学发展后释疑。欢迎邢仪再来黄河畔观光,但不建议你再试水。</h1> <h1></h1><h1></h1><h1>两位黄河船夫 摄于1977年黄河边<br><br></h1><h1> 当我社来社去又回到县文化馆后,听到了让我更为惊愕的故事。<br><br></h1><h1> 这是文化馆的两位同事一起对我讲的,他们开篇这样说:“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我们绝对不信。”下面是他们说的事:林宣死后那年冬天。张家河公社在那个地方修水利,抽掉来了许多外村的劳力,其中有一个从山沟里来的女子。这女子有一天就不对了,她眼神直溜溜地就往黄河里走,眼看河水淹了大半身,旁边的人赶忙拉住她。但只要别人看不住,她就向河里走,嘴里说着奇怪的话。她说她叫林宣,家住在西安。别人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啊?她说:还有一个弟弟。这女子把林宣家里的事说的一清二楚,可她与林宣生前完全不认识啊!乡民们知道,这是附体了。有的乡民指着黄河故意问她:你在那边过的怎么样啊?吃的好吗?她说:过得不好,想家。吃的也不好。<br><br></h1><h1> 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呀,怕再出意外,于是人们把这女子送回了她自己的村里。这女子的父母请来了一位半仙,做了三天法事,最后半仙对女子说:你走吧,别在这里了。然后这女子就不是林宣了,她又变回原来的她了,当别人问她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她却一概不知道。<br><br></h1><h1> 文化馆的两位同事说,那些天他们正好去张家河下乡,赶上这件事。他们再一次强调说:不是亲眼见,打死也不信。<br><br></h1><h1> 鲁伯江又说:暗窝窝是指在水流经过河边的大石头,形成的迴流,还有紧水与缓水形成的漩涡,在迴流和漩涡里人的感觉是失重即失去浮力,而不是肢体下拉的感觉。<br><br></h1><h1> 林萱失水和之后那位从苏亚村到我村当民工的小姑娘被附体之过程比你知道的更怪异的多。我亲耳听被附体的小姑娘说:他当时是被河里一男一女两个人拉住淹死的。<br><br></h1><h1> 曹谷溪也打来电话,他说,真想林宣啊!当年得知林宣要追随路遥到延川插队,县委书记申昜非常支持,说:人家西安的知青要来欢迎啊!谷溪你就全权安排吧。于是谷溪把林宣介绍到张家河公社插队。林宣遇难后,谷溪见了林宣的妈妈,林妈妈十分通达,还让谷溪再把林宣的弟弟带走去延川。谷溪说:再不敢了,已经觉得对不起啦,没照顾好林宣。<br><br></h1><h1> 我却一直这样想:本来河里的那手是想要拉我去玩的,后来看见了林宣,牠忽然移情别恋了。或者,牠先拉我的腿是诱饵,目的是为了吸引林宣?总之,不知冥冥之中是什么因缘,我对林宣的死总有纠结。<br>........<br><br></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怀念林宣那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年轻的生命,也是为了释放我的纠结。</h1><h1><br></h1><h1> 林宣,现在,永远,你一定是在天上正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只当是曾经参与玩过的一场人间戏剧</h1><h1><br></h1><h1> 又:林宣的弟弟在哥哥去世后,也来延川插队落户,继承哥哥的遗志了。</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nbsp;</h1><h1> 邢仪2019年1月19日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