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明珠之沁河古堡

康桥

<h3>  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山系衔接处。面积2655平方公里,人口21万。全县面积93%的地下是我国优质无烟煤-----沁水煤田,煤层气占全国五分之一,占山西三分之一。</h3><h3> 沁水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历山、鹿台山、大尖山等山脉森林草甸,植被丰富,景色秀丽;沁河、梅河、杏河、端氏河流水潺潺;白云洞、啸天洞、三仙洞等岩溶洞穴北方罕见,别具特色。</h3><h3> 栽桑养蚕是沁水流域的一项古老的传统产业,沁河丝绸与"杭缎"并称,曾饮誉天下,称雄数代,为晋与外界交流之珍品,在沁水、阳城境内的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混交桑林及古老桑树,树龄多在一二百年之间,有的高达五六百年。沁水谷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发达的农耕经济,造就了一方繁荣,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裕,人口密集。由来已久的经商之风,加之沁河古道在古代商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先民择水而居的传统习惯,使得一个个历经繁华的古镇崛起于沁河之滨,古镇周边则散落着灿若群星的古村落。然而,历史动乱朝代更叠,这里的富庶又成为流寇抢掠的目标,于是在沁河流域留下了大大小小117处堡寨建筑,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建筑精美,风格各异,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沁河流域特殊的文化现象。1942年日本侵略者由国内一流学者组成的调查团前来这里考察资源,这里富饶的煤、铁资源让他们吃惊,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里有如此之多的高大豪华无与伦比的精美建筑群,遍布田野的桑树,灿若彩虹的丝绸锦缎,惊叹道:"任何人到这里旅行一次都将永生不忘!"</h3><h3> 如今,沁水古堡,如同山西晋中大院一样为世人展示着古三晋人民灿烂文化另一面。</h3><h3><br></h3> <h3>湘峪古堡----悬崖坚石上的兵洞连城</h3><h3> 湘峪古堡是沁河流域古文化走廊中修建年代最早,层数最高,融中西方风格于一体的最先进的城堡。城堡始建于明代1623年,历时11年建成,城堡建在湘峪河谷北侧的石壁和陡坡上,高度有20多米,河水紧贴着石壁和陡坡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站在远处仰望城堡,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城墙建有迷宫般的"串珠式"与"走廊式"藏兵洞。 藏兵洞与城墙相连,一旦开战就可以直接从城墙的瞭望孔向敌射击。藏兵洞里还有一口明代水井,解决战时用水。</h3><h3> 湘峪古堡位于沁水县城东南方,有省道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距离另一个著名城堡---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仅六公里。来时正是深秋,是旅游淡季,游客寥寥,景区城门大开,免费游览。</h3> <h3>湘峪的城墙与瞭望楼</h3> <h3>跨过桥进入城堡</h3> <h3>历经沧桑的门楼仍然彰显着威严</h3> <h3>跨过大石桥,踏上平行于城墙的坡道,便进入南门,坡道与门呈直角,拐了一个弯后继续爬升进入堡内。在冷兵器时代,这进大门后巧妙的利用地形设计的"两坡两拐",确是易守难攻,足见古人设计城堡时运用的军事智慧。</h3><h3> 沿路前行,是一片开阔地,一座精美的牌坊耸立当中。</h3> <h3>湘峪城堡里的高楼,对外的一面窗户都在二层之上,这样战时可以封锁街道,打击敌人。</h3> <h3>从这里可以进入城墙工事</h3> <h3>迷宫一样的街巷,当年马车过往时留在墙上的划痕,向今人展示着那久远的车水马龙。</h3> <h3>从老屋穿墙而行煤层气的管道,古老和现代在这里交织</h3> <h3>每一座院子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作战单元,上有高楼可以相互呼应,下有地道相连来去自如。</h3> <h3>古树矗立,见证着历史沧桑</h3> <h3>旅游淡季,农闲时分,村民们抓紧修缮</h3> <h3>水缸、磨盘、老树、见证几百年古堡的沧桑</h3> <h3>西城门</h3> <h3>窦庄古堡----太行深处的夫人城</h3><h3> 沿国道在走县道 驾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口,窦庄现在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村里的一些房屋和街道正在修缮,将来会更好。</h3><h3> 村口墙上的一张大画布,向游客展示着窦庄曾经的辉煌。</h3> <h3>  窦庄古堡位于沁水县城东五十公里,城堡西面靠山,三面环水。</h3><h3> 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张五典在告老还乡之后,预感大明王朝既将天下大乱,于是"为度海内之乱,筑所居窦庄为堡"历时七年筑城有九门九关的城堡。当年古城堡城墙高三丈墙厚五尺,有城垛炮台,瞭望口,城墙四角筑有五层碉楼。</h3><h3> 就在张五典去世不久的明朝末年,一支流寇从陕西一路杀来,三次攻打窦庄,最多一次有万人之多。这时窦庄城堡在张五典的儿媳霍夫人的带领下利用城堡英勇抗击敌寇,终于在援军的配合下,击败了敌寇。窦庄霍氏的壮举使朝野振动,皇帝钦赐御笔"燕桂传芳"褒奖窦庄为"夫人城"。</h3> <h3> 当年九门九关的窦庄堡,现在仅剩四座城门,不过堡里边有许多明代民居保存完好,青砖黛瓦,古朴自然,许多院落的建筑很是气派。每户的院门都敞开着,我们可以随便走走,在村里居住着的大多数是留守老人,窦庄是他们的骄傲,见游客进院老人当起义务讲解员,说说窦庄和他所居住这个院的历史,讲抗战时期朱德在这里居住时发生的事情。到中午时分,老人们招呼吃饭,农家便饭每人十元,管饱,如今,这里的老乡们做饭用的是煤层气。</h3><h3> </h3> <h3>  在窦庄堡的北面修复了一段城墙和角楼,登上角楼可以府瞰全堡。</h3><h3> 窦庄曾有庙宇十三座,现有佛祖庙、财神庙、观音堂、火神庙,这些建筑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大多数为明清建筑,各路神仙各司其职,护佑着窦庄人民的安康,这些庙宇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民居的代表作。</h3> <h3>明代街巷</h3> <h3> 壮观的窦庄尚书府门楼斗拱。以门楼上斗拱的层数彰显主人的地位,是这里不同于晋中大院的一大特色。</h3> <h3>  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古民居,大多数是二层,而且包括东西厢房和门楼都是二层建筑,而且院子也不大,进深也不多,不像晋中地区的深宅大院,有的是三进院四进院,而且一般只有后院正房才是二层楼。可能因为使用土地的原因吧,这里的古民居成为不同于晋中大院的一大特别之处。</h3> <h3>柳氏民居----大唐文儒柳宗元遗族世居</h3> <h3>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氏,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有诗文作品六百余篇。贞观九年(793年)中进士入朝为官,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迁至柳州刺史,逝于所任。为避灭九族之祸,柳家人变卖家产,隐居在太行深处沁水之畔历山,从此耕读传家,历经宋元低调做人,不宣门庭。</h3><h3> 百世书香门第,千年兴旺氏族在沉寂了五百年后于明代复兴,柳氏子孙相继登科入仕,纵横商界,世人再次对柳家刮目相看,柳家在西文兴村修建了规模宏大、门第森严的一进十三院的府邸。</h3> <h3>  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见山水美如画,站在山外向内看,不见深山有人家。在这绝佳的隐居之地,深藏了柳氏后人几个世纪。</h3> <h3>  柳氏民居,整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h3><h3>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圣殿、小学堂。</h3><h3>中区部分:文昌阁、校场、石牌楼。</h3><h3>内府区: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h3><h3> 柳氏第六代修建的十三个院落,大部分毀于明末战乱,现仅存六个完整院落:中宪第、司马第、河东世泽、行邀天宠、香泛柳下、磐石长安。</h3><h3>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精美的工艺便是它流动的旋律。柳氏民居在建筑整体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均衡与对称法则,广泛吸收中国南北建筑之精华,同时又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于民间,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于变化中求统一,但在局部又多汲取江南之灵气,渐成娇巧秀丽之风格,成为晋东南地区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h3><h3> 漫游其间,那无处不在的木雕、石刻、每道门楣、窗棂、栏杆、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另人叹为观止;窗花图案多达四十余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石雕竞有上千块,而且图案各异,几无雷同。这里的雕刻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和束缚,龙凤图案随处可见,一切等级尊卑的限制在这里荡然无存。</h3><h3> 如果说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研究三晋富商化石的话,那么至还生活着二百多柳氏后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h3> <h3>柳氏祠堂,柳下惠供在其中</h3> <h3>外府区的关帝庙</h3> <h3>  在外府区的学堂矗立着三座牌坊----丹桂传芳牌坊,由于年代久远石材风化疏松,石牌坊下人头教化狮子依然活灵活现,每头狮子各自形态分别喻意古代知识份子从求学到仕途的八个人生历程。</h3> <h3>  "司马第"院落门头上的九层斗拱,层层相叠美不胜收,应该是我国民居中最高的斗拱。</h3> <h3>  "行邀天宠"院落的门廊木雕行色个异,争奇斗艳含有三十余种含义。"河东世泽"大门内置十二道门栓,就是身处院内的人若不知情也是断然打不开的,在院落上空布有铁丝网,地下修有地道,院院相联,户户相通,可谓天网地道。</h3><h3> </h3> <h3>精美的木雕</h3> <h3>赵树理----喝沁河水长大的一代文豪;山药蛋派的创始人。</h3><h3> 赵树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山药蛋派的创始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家喻户晓。</h3><h3> 赵树理故居在沁水县尉迟村,故居位于该村中北部,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两进院落,是典型的农村北方四合院。前院有门楼、东西厢房,穿过庭可入后院,小院的三面房均为二层三间小楼,进深不多很是精致,赵树理出生在此院北房。院门位于东南角,门口有薄一波题字的碑刻。故居陈列了他生前的生活用品、小说原稿和一些珍贵的照片等文物。<br></h3><h3> 尉迟村人都为有赵树理骄傲,特意为他在村口树了一座牌坊。</h3><h3><br></h3> <h3>赵树理家族合影</h3>